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人文主题是“介绍事物”,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单元选文皆为说明性文章,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五年级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往往更关注文中事物的特点,而忽略作者是如何把事物的特点“说明白”的。课堂教学以“说得明白”作为单元学习主题,聚焦说明性文章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个事物介绍得清楚、明白。  相似文献   

2.
李茹 《作文》2023,(7):22-23
<正>单元要求1.结合所学的说明文,理解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含义及作用。2.说明事物时,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写作指导说明性的文章属于“实用文”,其目的是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外,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名正才能言顺".在谈及说明性课文背后的思维魅力前,理所当然地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说明性文章. 一般说来,文章的体裁有四类: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所谓说明文,就是"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汉语大辞典》)也就是"以说明为主的表达方式,通过介绍事物、解释事理而向读者传授相关知识的文章体裁."(《说明文写作技巧》)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说明性文章"当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只要是以"说明"或者"解释"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都可视为说明性文章.这样的文章入选语文教材,也就是说明性的课文了.  相似文献   

4.
<正>2023年中考河南省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题选用的是说明性文本,第一小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说明性文本阅读题基本考点。这与2021年中考河南省卷说明性文本阅读题第一小题一脉相承。具体情况见下表:2021年和2023年这类题都考查了“理解说明对象(特征)”“理解局部说明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比较阅读”等基本的知识和能力,2021年的试题还涉及“理解说明文语言”。这些是说明性文本阅读题的基本考点。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介绍一种事物》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本单元围绕“学写说明性文章”这一主题,以“说明白了”为目标,编排了《太阳》和《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范例。本次习作要求学生选择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聚焦事物的主要特点,尝试适当使用说明方法、从不同方面把事物“说明白”,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使其获得知识。写之前,确定要写的事物、列出提纲,围绕中心梳理资料,为“写”做准备。写之时,细化提纲,要求“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写之后,引导学生分享习作,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考点透视】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教给读者科学的知识以及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说明文阅读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近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及考试,那种纯粹说明某一知识的,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三学段的学习目标有这样一句表述:"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说明性的文章在小学阶段分为两类,即说明事物的文章和说明事理的文章,简称说明文和说理文。对小学阶段教材中出现的五篇说理文的教学,教师应讲究一个"度"  相似文献   

8.
说明是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想要将某个生命的历程,某个事物的发展变化,某个事理的成因清楚的表现出来就离不开说明。;说明的目的在"明"就是让人们准确的获得你所传递的信息,传播的知识。我们经常听到的大街小巷的吆喝声,我们看到的那些引人注目的广告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叫说明文,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概念的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毕业考试阅读能力的检测中,说明性文章大约占了一半。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最为关键的是能够“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获取主要信息”,“初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这些考点的背后指向的是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戴拥军 《考试周刊》2013,(78):36-37
<正>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课文分为四类:一是叙事性课文,二是说明性课文,三是诗歌,四是非连续性文本。其中,说明性课文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性课文,顾名思义就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11.
小朋友,如果我问你,什么是说明文,你也许会脱口而出——说明文是向人们介绍和说明事物状态、性质、特点、功用等的文章。它以说明为表达方式,以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但是,你知道怎样阅读说明文吗?说明文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呢?一起来读读下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唐桂芳 《现代语文》2009,(10):87-88
杜威认为那种为人们所熟悉的、其本身可以充分理解的并能够用来判断其他种种事物的普通名词,就是一个概念。比如石头、晚霞、花草等等所有固定的和可靠的普通名词,从他们的意义上来说,都是概念。概念是确定的意义,能使我们具有类化的能力,能使我们的知识标准化,能帮助我们认识未知的事物。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必须抓住要点,也必须能够抓住要点。只有在抓住要点的基础上,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说明方法,才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当然,入选教材的说明性文章为数不多,应当探究其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说明文与说明性课文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将说明文注解为“说明事物情况或道理的文章”,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学生辞海》将说明文注解为“一种以说明事物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说明,将事物的性质、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一“说明”是把事物的知识告诉人的表达方式,所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人得到关于事物、事理的知识的文章,叫做说明文。“说明”这种方式的用途很广,诸如阐述科学知识的教科书,介绍科学知识的著述,工具书的释义等等,都要用到“说明”。我们写科技论文,作实验报告,介绍科学成就,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答问、答题等,也都要用到这种表达方式。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能写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其中科技读物,就是以说明为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眼为心之窗。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常常可以通过眼神表达、透露出来。文章也一样,最能表达核心内容,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主题思想的关键性词句,即为文眼。叙事性文章,文眼在于突出主题;说明性文章,文眼就应注视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而议论文,文眼应能显现论点。有了好的文眼,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因而中学生应学会制文眼。  相似文献   

17.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述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属于说明文。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阅读说明文不能脱离阅读现代语文体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同时又要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进行。其常见的阅读方法是:一、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首先应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经过局部解析,即逐段逐层读懂文章,理解各层各段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握全文说明的内容。还可以从分析文章如何安排和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18.
常识性课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知识性、科学性、说明性是其主要特征。如同其他文体课文一样,常识性课文也承担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与时俱进地探索其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记忆是智力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才能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实践证明,记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学得的知识一般比较多,掌握得也比较牢固。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运用良好的记忆方法,牢固地记忆所学的知识。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对学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形成巩固的记忆。理解是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认识事物的过程。我在识字教学中常常是通过已知与未知的联系,生字与有关事物的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记忆生字。例如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课《我们也要当红军…  相似文献   

20.
要使五年级学生理解事物和环境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但是听了林佩燕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我感到只要巧于设计,善于指导,就能够化难为易。林老师的课给了我们三点启示。一是要巧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事物和环境的关系。大家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这个环境,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