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猴子下山     
《小朋友》2007,(10)
时间:一天角色:小猴子、玉米、桃子甲、桃子乙、西瓜、小兔子地点:玉米地[幕开时,小猴子蹦蹦跳跳地从山上下来。]小猴子:小猴我今天下山来,要带些好东西回山里。(高兴地)哇,这地里的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我要带一个玉米回家。(走到玉米前)我就把你带回家了。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有一个《猴子下山》的故事。小猴子下山,看到地里的玉米长得饱满诱人,便掰了几个玉米;后来看到地里水灵灵的大西瓜,便扔了玉米,抱了一个大西瓜;再往后,又看到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便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结果,兔子没追着,猴子什么也没得到。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好好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不要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然而,在教育中,我们教育者自己似乎却成了那只多变的猴子。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课堂上,老师提问:“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它看见了什么?”好几个学生回答:“小猴子看见了玉米。”这种回答,应该说是不完整的。为什么呢?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读懂这一个句子:“它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这一句话有四个分句。第一分句是结构完整的句子,第二、三、四分句都是承前省主语的句子。第一分句是回答老师问题的依据所在,其结构是: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有一个《猴子下山》的故事。小猴子下山,看到地里的玉米长得饱满诱人,便掰了几个玉米;后来看到地里水灵灵的大西瓜,便扔了玉米,抱了一个大西瓜;再往后,又看到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便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结果,兔子没追着,猴子什么也没得到。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故事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5.
师:小猴子下山来,首先来到什么地方?生:来到玉米地里。师:你们看见过玉米吗?吃过吗?(根据学生回答,师简笔画一个玉米)师:玉米地里的玉米长得怎么样?(相机出示幻灯片)生:很多。很大、很漂亮。师:书上是用一个什么词来写玉米的?生:又大又多。师:老师悦前半句,看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把句子说完:这里的玉米真大呀?(生:大得比小猴子还大呢!)这里的玉米真多呀!(生:多得数也数不清!)师:看到眼前的玉米,你心里会怎样?小猴子看见了,他会怎样?谁能在书上找出来。生:非常高兴。师:谁来学一学当时小猴子的表情?(…  相似文献   

6.
常听到一些职校教师有这样感慨:课程改革的理论太多了,我们眼花缭乱;课程改革专家太多了,我们无法见贤思齐;课程改革的新名词涌现得太快了,我们应接不暇。由此联想到最近在网上的一则《猴子下山》故事:小猴子下山,看到地里的玉米长得饱满诱人,便掰了几个  相似文献   

7.
我听老师主讲《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达10余次。他们的教学道具不断花样翻新,解读课文却老调重弹,惊人的一致,都有一个类似的环节:“小猴子下山看见了玉米,摘了玉米;看见了桃子,丢了玉米,摘桃子;看见了西瓜,就又丢掉了桃子,抱住了西瓜;最后又看见了兔子,就丢下西瓜,去追兔子。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男孩和魔鬼     
<正>有一天,一个男孩出去买面包,在大街上恰好看到了市长。"你知道他为什么能当那么大的官吗?那是因为他和魔鬼有过约定。"一个女人这样告诉男孩,男孩听了似懂非懂。过了一会儿,男孩要去乡下的一个镇子,他在半路上看到几块玉米地,地里的玉米长得又大又好。走到近处时,他问路旁人:"这几块玉米地的主人是谁啊?""这些地都是一个农场主的,我敢说,是魔鬼帮了他一手。"一个农人  相似文献   

9.
春天到了,山羊公公到小猴子的种子站买了玉米种子种到地里。半个月过去了,玉米没有发芽,山羊公公去找小猴子。“小猴子,你卖的是假种子吧?为什么到今天还没有发芽?”“不会吧?”小猴很奇怪,“熊大伯、猪大婶也是买我这儿的玉米种子,全都发芽了,也许是你的地太干了。这样吧,我这儿还有玉米种子,你拿回去种上。我不收你的种子钱。”山羊公公又把玉米种子种到地里。这次山羊公公天天去浇水,可是,半个月过去了,山羊公公的地里还是什么都没有。山羊公公气呼呼地去找小猴子:“小猴子,你卖假  相似文献   

10.
一天,小猴子去小兔家要了一颗西瓜种籽,它把西瓜子种到地里. 小猴子每天都给西瓜子浇水、施肥,盼着西瓜子发芽.很快西瓜苗就长出来了,小猴子天天给西瓜苗拔草、捉虫,西瓜苗长得很快.过了几天,西瓜苗开花了,小猴子高兴得跳了起来.又过了几天,小西瓜长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教学预设片断]认识时、分(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时、分、秒》) 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发一个钟面,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出示探究要求: (1)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有几个小格?几个大格? (2)分针从12走到3是几分?走到5是几分?走到8呢? (3)分针走一圈是几分?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体会1时=60分; (4)体会1分钟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12.
【问题呈现】“12、13减几”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猴偷桃子”的故事:有一次,小猴子看见一个装着桃子的篮子,篮子里有11个桃子,结果小猴子嘴馋偷吃了6个,请问篮子里面还剩下几个桃子?(生答)小猴子觉得桃子特别好吃,就回家把家里的11个小伙伴一起叫上,下山去了。刚下山,它们就看见一棵大桃树,小猴子就全部跑到树上摘桃子去了。树上该有多少只猴子呢?(生答)不一会儿,就有4只小猴子吃饱了从树上下来了,请问现在树上还剩下几只猴子?(生答)  相似文献   

13.
《小猴子下山》是大家熟知的一个童话故事。一只小猴子下山来,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个玉米往前走。后来看见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到了西瓜地里,看见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下桃子去摘西瓜。抱着西瓜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它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结果,小兔跑进了树林,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这个故事一年级的小朋友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做事情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抓一件丢一件,这样会一无所获的。但在目前的语文学法指导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猴子下山”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和揭示  相似文献   

14.
《小猴子下山》是大家熟知的一个童话故事。一只小猴子下山来,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个玉米往前走。后来看见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到了西瓜地里,看见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下桃子去摘西瓜。抱着西瓜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它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结果,小兔跑进了树林,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这个故事一年级的小朋友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做事情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抓一件丢一件,这样会一无所获的。但在目前的语文学法指导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猴子下山”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和揭示  相似文献   

15.
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大群猴子。猴子家族有这样一个传统:每到八月十五月圆这天,每家每户都要让家里年纪最小的猴子拎一个水桶,装满水,照出月亮的影子,这叫“请月节”。今天又是八月十五“请月节”,小猴子聪聪被家里派去“请月”。聪聪拎了一个水桶,走到一个池塘边,打了一桶水,放在月亮底下一照,一点影子都没有。聪聪一看,嗬!水又黄又黑,还有一股臭味。水里的脏东西可多了,有枯叶、塑料袋、苹果核等等。聪聪无可奈何,只好又走到另一个池塘,可水还是那样脏。他又  相似文献   

16.
听了很多低年级语文课,我感到“搭桥”工作十分重要。所谓“搭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回答问题不准确、不完整的学生做诱导,启发工作,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意做“搭桥”工作,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在学习“掰”这个生字时,老师让一个学生说说怎么记“掰”字,那个学生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手字变形,右边是个手字,中间是个分字,合起来就念掰’把一个东西掰成几半几的掰。老师又问:“书上说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顺手掰了一个。掰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学生回答不上来了。老师没有马上让他坐下,而是启发说:“在这里还是  相似文献   

17.
一、激情引趣(展示目标)幻灯出示猴子图。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猴妈妈分桃子”的故事。有一天,猴妈妈带着一大群小猴子到桃园去摘桃子。来到桃园,看到又红又大的桃子,小猴子们一个个口水直往下流,恨不得一下子爬到树上吃个够。这时,猴妈妈下了一道命令:“我们先摘桃子,谁也不许偷吃,摘完后大家要平均分着吃,你们说好吗?”小猴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于是,大家一起动手,不一会儿摘了满满一大筐。要分桃子了,小猴子们整整齐齐地排好队,等猴妈妈分桃子。猴妈妈拿着8个桃子对站在最前面的小猴子说:“请你把这…  相似文献   

18.
兔子阿姨在自家的空地上种了几棵苹果树。秋天,苹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真惹人馋。一天,小猴子路过兔子阿姨家,看见了满树的苹果,馋得他直流口水。碰巧,兔子阿姨看见了小猴子,便说:"小猴子,摘几个苹果尝尝吧!"小猴子顾不得说谢谢就连忙爬到了树上吃起苹果来。小猴子一个接一个地吃着,直到把肚皮撑得像个小鼓似的才从树上慢慢下来。晚上回到家后,小猴子还在回味兔子阿姨家那些苹果的甜味呢!第二天,小猴子起了个大早。他自言自语地说:"要是能再吃上兔子阿姨家的苹果就好了。"小猴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新的课程理念也强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呵护孩子的“异想天开”和“与众不同”就显得非常必要。一次,我上《小猴子下山》一课,在拓展学生的思维时,我引导学生想: “小猴子下山掰了玉米,摘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摘了又大又圆的西瓜,去追蹦蹦跳跳的小兔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了,想一想小猴子回家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 “妈妈,我本来可以带回好吃的东西,可是我却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扔掉了,只好空着手回家,我以后要改正做事不专一的坏毛病。”“妈妈,明天下山我一定记住今天的教训,不再见一样丢一样,要一心一意地把东西带回家。”正当我打算要总结全文时,仍有一  相似文献   

20.
1启启、蒙蒙和玩具朋友们乘坐公交车去春游。小猴子跑得快,一下子就占了两个好座位。2大河马坐到小猴子占的座位4上,他们俩高兴得又说又笑。熊猫想坐在小猴子的旁边,小猴子说:"这是我给大河马占的座!"35大象爷爷身子胖,最后一个才上车。小猴子和大河马马上装6着睡着了,不理大象爷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