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专题解释]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精选了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革命文学作品,从不同层面谱写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征程,传递了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本单元选入了中国革命旗手鲁迅的两篇文章。通过对作品的研习,带领学生了解鲁迅的革命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有利于丰富和加深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理解。提起鲁迅,许多学生的第一印象是:反抗黑暗的斗士。这个标签固然不错,但贴得多了,学生可能认为此即鲁迅的全貌,则未免会落入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2.
<正>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围绕鲁迅先生编排课文,是小学阶段唯一一个以人物为主题的单元,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任务。小学阶段学习鲁迅单元,该用怎样的方式读,读到什么程度,怎么才能让学生亲近鲁迅、喜欢鲁迅、喜欢鲁迅的作品,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我们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思考。一、在大单元设计中凸显核心素养价值意义本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两篇略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我国文化的象征之一。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走进鲁迅"单元,这是教材唯一的以人物为主题组织的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理解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编排逻辑,把握单元整体的内在联系;同时,要做文本和学生知音,从普通读者的视角、教师的语文视角和学生的学情视角解读文本,建构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单元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单元特点、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鲁迅的世界,感受、理解鲁迅的思想精神,初步学习体会鲁迅文章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统编教材在六上第八单元安排了人物专题单元“走近鲁迅”,对过去人教版教材“初识鲁迅”单元改造升级。改造后的“鲁迅单元”融进了编者更多的思考和创意。那么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求,“鲁迅单元”该如何基于学习任务群进行单元统整教学?  相似文献   

5.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初识鲁迅”的专题集中编排了四篇文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可分为两类,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后面三篇是写鲁迅的文章。后三篇文章虽然同是写鲁迅的,但写作视角各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哗从儿童和亲人的视角写的“伯父”鲁迅;  相似文献   

6.
<正>一、借助资料创设阅读与表达的情境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走进鲁迅单元,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好的故事》。(板书课题:好的故事)很多同学预习《好的故事》时,都有这样的感受:鲁迅先生文章的语言表达和今天不完全一样,课文不好读。——李×轩鲁迅生活在100年前的中国,他文章中的内容,离我们今天的生活比较远,内容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7.
张伟 《甘肃教育》2023,(3):118-1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好的故事》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单元主题是“走近鲁迅”,这个单元分别由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周晔回忆伯父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歌《有的人》组成。为更好地教学《好的故事》,本研究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领学生走近鲁迅、搭建学习支架、写小练笔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杨菊秀 《读写月报》2022,(12):32-37
<正>[教材分析]遇见知伟大,忆起何可亲!萧红是幸运的,她认识了鲁迅。鲁迅逝世,萧红感遇,感恩,感伤:三年后,她写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作品——《回忆鲁迅先生》。《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所选人物都是历史上闪耀着熠熠星光的杰出者,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人类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如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等。“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作品,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则是缅怀鲁迅先生的文章。《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文章记叙了少年闰土刺猹、捕鸟等趣事,刻画了他勇敢能干、见多识广的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这是和儿童生活经验、阅读经验靠得较近的一篇文章了。编者将其放在本单元的第一篇,大概也是为了便于小学生走近鲁迅,  相似文献   

10.
<正>统编小语教材六上第八单元围绕"民族魂——鲁迅"的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文,后两篇是自读文。本单元是教材中以认识人物为主题的教学单元,选编的课文既有鲁迅本人的文章,也有他人缅怀鲁迅先生的文章。集中学习这些作品,读者能更清晰、全面地了解鲁迅。这是以人物为主题编排单元的优势所在。现在的学生对鲁迅生活的时代十分陌生,因而许多作品都需要借助资料来理解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王吉鹏在鲁迅比较研究领域开垦出一片沃土,在鲁迅与外国文学、文化比较方面,有同李春林合作的学术著作《鲁迅世界性的探寻——鲁迅与外国文化比较研究史》、《鲁迅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在鲁迅与中国文学、文化比较方面有学术著作《鲁迅民族性的定位——鲁迅与中国文化比较研究史》、《鲁迅与中国文学比较研究》、《鲁迅与中国作家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唯一的人物主题单元。本组四篇课文,四种文体,单元组材可谓丰富多样。其中《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为最后一篇,而且是自主阅读课文,对单元主题和语文学习要素有总结提升的作用。在阅读中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回溯前三篇课文和查找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走近鲁迅”单元,从课文到习作再到《语文园地》,均围绕鲁迅而展开,系统勾连,立体全面,从不同文体、不同视角和不同表现手法,多角度全方位展现鲁迅先生的形象。人们总觉得,鲁迅先生所生活的时代距离现在较远,鲁迅作品中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所使用的语言不完全一样,因此阅读鲁迅,对于小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仔细研究会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初中阶段需要精读的唯一的驳论文,本文的语言风格是泼辣、犀利、有力,批判意味强,感情色彩浓,富有战斗性和讽刺性。虽然九年级的同学已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但大部分学生都视鲁迅的文章为难啃的骨头,尤其本文是鲁迅先生早在70年前写的杂文,在理解上存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单元概况]本单元学习中国现代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重在鉴赏课文中所表现的情和理,品味其中含义深刻丰富的语句。课文有鲁迅的《灯下漫笔》,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韩少华的《记忆》,屠格涅夫的《门槛》,郭沫若和罗素的短文《〈鲁迅诗稿〉序》与《我为何而生》。本单元课文的体裁多样:有杂文、悼词、散文诗、序言、随笔。同时都出自名家之手,自由活泼,又基本上以议论  相似文献   

16.
一一个简单的事实时时困扰着鲁迅研究者,在人们面前经常出现两个鲁迅的幻影:向着封建礼教与宗法制度冲锋陷阵的思想战士,却屈从母命违心成婚;号召青年们“最好一本不读中国书”的鲁迅,却曾随章太炎精研诸子、小学,化大力气撰写《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校注《稽康集》,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与王国维相颉颃;认为自己思想深受庄周韩非影响的鲁迅肆意辱骂老庄;一个鲁迅和蔼可亲,另一个鲁迅睚眦必报;一个鲁迅随便、忍辱、屈从、流于俗,另一个鲁迅峻急、执拗、怪癖、不阿众议;忽而爱人,忽而憎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真实的写照;一个鲁迅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18.
黎俊私 《读写月报》2022,(30):42-48
<正>[教材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文章,是学生在课本中第一次接触的驳论文。此单元是第二单元议论性文章的延伸和深化。单元选入的四篇文章——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罗迦·费·因格的《谈创造性思维》和陶行知的《创造宣言》,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们题材多样,意蕴丰富,风格各异,都带有思辨色彩。学习议论文“可以促成被反思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宋翠娟 《考试周刊》2010,(11):56-57
一、新课标人文性要求及鲁迅启蒙教学的意义 2005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专门编写了一个“初识鲁迅”单元,收录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及《有的人》。鲁迅教学结束了分散教学形式,首次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这是历史性的转折。“主题单元”的设置顺应了新课标“人文性”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课标的人文性要求与鲁迅先生的“以人为本”思想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20.
从鲁迅与地理学的关系着手,回顾了青年时代鲁迅的学习历程及时代背景,总结出鲁迅对中国地理学的三大重要贡献:翻译了大量的国外地理科学作品;进行地理科普的创作;撰写地理学论著《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随后对鲁迅的地质佚文进行了说明和评价,最后对鲁迅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给予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