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论述说明人的价值与创造力的关系,通过阐述创造力及其基本特征说明人的真正价值,或者最高层次的价值就是人的创造力。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
4.
谈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在这个领域也应重视素质教育 ,应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只有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6.
7.
8.
大学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创造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是关于“大学教育应该如何”的教育价值观体系,其立足点是:大学教育应将大学生的“人性”与“人力”相统一的全面的创造性发展置于核心位置,这种思想的基本内涵体现为:大学教育应以促进大学生人性的完善为其基本理念,应以充促进大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核心、以营造良好环境从而促进大学生创造性的个体条件的形成为基本策略,同时,大学教育要以促进大学生创造性的社会化转换为其特殊任务。  相似文献   

9.
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成人教育亦应把创新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潜存着诸多问题。因此应积极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在观念、制度、课程、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性包括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心理因素,人的创造性心理成份主要包括,认知成份,思维成份,人格成份,教育只有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才能使学生创造性心理成份得以强化,从而培养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力,是一种科学形态的生产力。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生产力构成的各要素,体现了“精神变物质”的哲学思想。将“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生产力”概念,有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主驱动轮。”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生产力研究,具备鲜活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国际教育援助的对象群体往往是经济上处于弱势的贫困群体。因此援助规划是否能够直接作用于受助对象,满足贫困群体的实际需求是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关心的焦点问题。基础教育援助作为国际教育援助的一部分,是其他层次、类型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基础教育不仅被纳入到发展援助的整体战略框架之中,而且援助界通过建立相关协调机制来共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发展。较之传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实用主义援助倾向,基础教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领域,其原因在于基础教育援助与教育扶贫的人文理性认识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16.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文化意义上的阐释,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既是文化育人的内在要求,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理性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其文化理性首先在于它引领从偏重社会价值向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并重的文化追求,其次在于它倡导从单纯科学理性向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并举的文化整合,再次在于它担负由专注传承功能到传承功能与创新功能结合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价值观教育,其核心是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养成。人文精神以其超越和批判意识、革新意识和创造意识等在创新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规约着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人朝着建设性的、创造性的健全人格不断进步与完善。在创新教育中,应该更新旧的教育理念,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从教育理念与机制上不断推动创新教育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MPA教育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MPA教育的教育目标、办学思路、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中既展示了价值理性,也包含有工具理性,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MPA教育的工具理性显得更为突出,这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提出有必要以价值理性为主导,以工具理性为载体,重构MPA教育,使之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e Limits To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Dilemmas For The Educato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ince the end of the 1990s, creativity has become a growing area of interest once more within education and wider society. In England creativity is now named with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and in the curriculum for children aged 3–5. There are numerous government and other initiatives to foster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creativity, some of this through partnership activity bringing together the arts,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As far as education is concerned, this growth in emphasis and value placed on encouraging creativity can be seen as being in stark contrast with the government policy prevalent from the late 1980s onward. One of the underpinning themes and justifications for this re-kindling of interest in fostering creativity is that the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empowerment which is foster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skill is seen to be a good thing a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evel in particular (Craft, 2002). These justifications have been discussed elsewhere (Jeffrey and Craft, 2001).
  But an important question to ask is, how desirable are the cultural norms of continual change and innovation in Western society?
  This paper examines some possible social, environmental, cultural and ethical limits to crea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ng for creativity (NACCCE, 1999). It argues that the notion of creativity may be value- and culture-specific and that this poses the so-called liberal educator with various dilemmas of principle and pedagogy, which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政策的理性是教育政策制定者、执行者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理想追求,但因教育政策行为主体及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教育政策实际上处于一种有限理性的状态。有限理性具有一定的边界性,所以,推动教育政策有限理性向理性状态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