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8月1日。省档案局(馆)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回顾总结局(馆)上半年的工作.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程怀岗局(馆)长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会议由副局(馆)长刘卫主持.副局(馆)长赵万吉、纪检组长严引仙、巡视员田晓光、甄生枝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背景提示:在江西省广电局援疆干部、江西电视台记者郑忠杰同志即将完成三年援疆工作任务之际,我随同局领导前往郑忠杰同志援疆工作之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新疆克州)考察慰问。考察慰问期间我的心情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一是震撼,二是感动。登上帕米尔高原的人,无不为它的恶劣环境、气候,以及它特有的纯朴民风、民情所震憾;另一方面,援疆干部们抛家别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在那贫瘠艰苦之地努力勤奋地工作,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怎不令人感动。在帕米尔高原考察慰问期间,当我问及郑忠杰同志这三年来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陕西档案》2001,(3):5-5
[本刊讯]5月21日,省档案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按照省委的指示精神,对在全局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郭秀明先进事迹,查安全隐患,查工作作风即"双学双查"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会议上,田晓光局长首先传达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陕西省三起特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深刻总结教训,切实做好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刘卫副局长传达了省委副书记艾丕善同志在省直机关"双学双查"活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甄生枝副局长对我局的"双学双查"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随后田晓光局长作了动员讲话.  相似文献   

4.
何成明 《新闻实践》2006,(12):53-54
十多年的记者工作,我写过不少新闻稿。这些新闻作品多数都成了明日黄花,但当年有关报道周晓光和陈有德事迹的文字,至今还留有余香。回顾发现并跟踪采写周晓光和陈有德的经过,除了觉得有意义之外,还有一些新闻采访方面的东西探讨价值。周晓光是义乌一位私营企业主、全国人大代表。2003年下半年,她在义乌建设大楼的907房间设立了“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同  相似文献   

5.
冬冬 《档案与史学》2014,(11):44-47
她是一位目不识丁的旧中国妇女,1927年参加革命时,已将近50岁了,被革命同志们亲热地称为“朱老太”、她没有名字,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才将夫家与娘家的姓氏合并,起名为朱姚这位质朴、善良、正直的老太太带着全家投身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献出了自己一个又一个亲人与此同时,她先后掩护过刘瑞龙、李超时、邓中夏、黄霖、朱镜我、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等党的领导干部从事秘密工作,她还收养过刘少奇同志的儿子刘允若(毛毛)和彭湃同志的小儿子彭小沛(阿松)……  相似文献   

6.
日前,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士秋代表省委到省档案馆(局),宣布了省委关于调整省档案馆(局)主要领导的决定。省委决定杜成玺同志任省档案馆(局)长,田晓光同志任省档案馆(局)巡视员。杨部长在宣布省委决定之后,对前任领导班子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说陕西是一个档案大  相似文献   

7.
4月6日上午,省档案局(馆)召开处级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大会,局(馆)长程怀岗、副局(馆)长刘卫、赵万吉、李乃斌、巡视员田晓光出席会议,会议由局(馆)纪检组长严引仙主持,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8.
怀着愉快而又不无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梁丽娟同志写的《从内部看英国》一书,掩卷遐思,心潮久久不能平息。在梁丽娟逗留英国期间,我恰巧也在伦敦。她是人民日报记者,我在新华分社工作。我只比她早回国三个月,却比她早去了三年零七个月。对她书中所描绘的英伦情景,我是比较熟悉的.因之读来倍感亲切。当时伦敦新华分社有十多个同志在工作,而梁丽  相似文献   

9.
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自身建构与跨世纪战略窦晓光《档案学研究》1994年第2期摘要发表的《关于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从我国目前档案工作的具体情况出发,对发展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提出了许多好建议,反映了该课题组同志的集...  相似文献   

10.
怀着愉快而又不无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梁丽娟同志写的《从内部看英国》一书,掩卷遐思,心潮久久不能平息。在梁丽娟逗留英国期间,我恰巧也在伦敦。她是人民日报记者,我在新华分社工作。我只比她早回国三个月,却比她早去了三年零七个月。对她书中所描绘的英伦情景,我是比较熟悉的,因之读来倍感亲切。当时伦敦新华分社有十多个同志在工作,而梁丽娟是单身一人,孤军作战。我曾去过她的办公室兼宿舍,看去显得有些凌乱,到处都堆放着书报和资料。她  相似文献   

11.
《西安档案》2007,(1):36-37
杨晓鹂同志,女,44岁,现任莲湖区档案馆(局)馆(局)长,大学学历,1980年参加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担任领导职务以来,先后在土门街道办事处、区委组织部、区档案局工作,参加工作26年来,她始终如一恪守着无私奉献,勤奋敬业,清正廉洁的标准和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莲湖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主题,把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作为首任,以“创造一流班子,带出一流队伍,创建一流业绩,塑造一流形象”为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到区档案局任职后,她坚持做到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定好决策,搞好协调,带领我局党员干部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使莲湖区档案事业蒸蒸日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2.
马鞍山市图书馆学会2005年年会于2006年元月13日在马鞍山电视(网络)大学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市图书馆界80余名代表参加了年会。会议由马钢科技图书馆馆长、市图书馆学会理事沈平同志主持,大会首先由电视(网络)大学资源中心主任朱皖元同志向与会者介绍了大学的基本概况,然后由市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学会常务副会长贾莉同志分别作了学会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计划安排。马鞍山市文化局文化科科长、市图书馆学会理事张玉犁同志在会上讲了话,最后由市社科联主席许才珍同志对大会做了总结性发言,她肯定了2005年学会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并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大会结束后,全体参观了电视(网络)大学图书馆和校电视网络设施  相似文献   

13.
高峰同志于2013年1月28日逝世。我怀着哀伤的心情,怀念高峰同志心无旁骛,痴迷新闻,为党为人民奋力工作的精神。我与高峰同志在河北日报社一道工作几十年。她是我钦佩的一位女记者。她成果甚丰,声誉甚优。1987年,全国恢复评定新闻职称时,她是第一批被全国新闻高级职称评委会评为高级记者的。高峰同志在45年的新闻生涯中,乐其业,尽其责,竭其力,矢志不渝地为党、为人民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14.
杨朝 《陕西档案》2014,(2):56-56
由陕西省档案局(馆)巡视员田晓光同志撰述的《兰台文存》一书已出版,书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与研究文章,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篇分析现象,归纳理义,引发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思考。并积极建言献策,表达了要发挥好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服务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和奋斗进程。全书洋溢着书卷气和正能量,催人奋进,引人向上。  相似文献   

15.
江河呜咽,大地同悲。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的噩耗传来,新闻工作者与全国人民一道,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作为原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的老新闻工作者,回忆起小平同志对新闻工作的支持,对新闻工作者的爱护,更是心绪难平,追思无限。2月24日上午,本刊举行座谈会,深切缅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原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的部分老新闻工作者在会上动情地追忆一件件往事,述说他(她)们对小平同志的无限缅怀之情。彭雨:小平同志永远离开我们,我感到很悲痛。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他对西南局机关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十多年的记者工作中,这篇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打广告征求议案聘专家开展调研》的报道,无疑是我最得意的。不是因为它获得了什么大奖,而是因为它在《金华日报》刊登后,引起了全国媒体对周晓光事例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近日,陕西省档案局(馆)召开201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动员大会,程怀岗局(馆)长作动员讲话,刘卫副局(馆)长主持会议,赵万吉副局(馆)长通报了2011年度省局目标任务考核结果,宣布了省委下达的省档案局(馆)201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李乃斌副局(馆)长通报了2011年度局(馆)人员考核情况,纪检组长严引仙、巡视员田晓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8.
贺瑾 《陕西档案》2021,(1):I0001-I0001
2月3日,省档案局馆领导高新民、解华波、王康生、郑惠姿分别带队看望和慰问杨志忠、田晓光等我馆离退休干部职工,代表局馆务会和全馆工作人员向老一辈兰台人汇报去年工作,送上新春祝福。  相似文献   

19.
1982年在上海创办的《出版史料》杂志,在编辑出版十年以后停刊了,由此度过了“七年寂寞”(主编宋原放语)的时光,终于在2001年得以在北京重新出版。为了做好在北京的复刊工作,我和陈子伶同志不约而同地想到要向范用同志求教请益。这不仅因为范用是我们两人在人民出版社的老领导,在编辑出版工作上,一直得到过范公的教导,特别是他榜样的力量,身教胜于言教。  相似文献   

20.
物换星移,时光如梭。屈指算来,我从戎戍边已30年。30年来,我看过许多刊物,大都是断断续续,未能持之以恒,唯独对《新闻与成才》(包括前身《解放军报通讯》及增刊)杂志情有独钟,一直坚持拜读了30年。30年来,许多刊物阅后被我抛弃了,在先后6次搬家过程中清理出去了,唯有对《新闻与成才》,却把她奉若宝贝,装订成册,保留至今。我阅读她,珍惜她,保存她,是因为她给了我新闻知识和写作技巧,给了我搞好新闻工作的信心和力量,给了我组织指导新闻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启蒙的好“老师”1968年3月,我入伍来到叶尔羌河畔军营。1个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