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有:一、坚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三、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四、创造爱国主义的社会和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李彩彦 《高教论坛》2021,(7):115-12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回溯改革开放以来的爱国主义教育政策文本,从文本形式上对政策的数量、颁布时间、类型、效力做定量分析,从文本实质上对政策目标、政策对象、政策措施做内容分析。发现爱国主义教育政策时间节点与实践效应凸显、权威结构多元并存、专业化与综合性交织、价值引领为先与政治导向鲜明、具有时代性与发展性及广泛性与多样化等特点;价值引领是政策制定与发展的坚定基础,历史性与时代性交织是政策发展与创新的生态空间,理论与实践相依是政策解读与执行的有效路径。今后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制定、解读、执行、调整,需处理好内在逻辑与外在呼唤、历史基础与时代背景、理论研究与实践体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特别要关注青少年以及大学生、知识分子这些群体,在思想价值观念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信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留学教育事业大致经历了恢复、调整、发展和逐渐成熟四个阶段。党和国家针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对出国和回国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方针和政策。从严格控制到强制性管理,从来去自由到鼓励回国,无不体现出党和国家对留学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归国留学生在国家政治、科教文卫、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为提升中国软实力,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为背景,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十个结合"为指导,尝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党推进解放思想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曾发挥过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新的时代条件下,总结历史经验,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扫盲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扫盲教育政策和实践呈现以下特点:扫盲教育的战略地位得到高度重视,扫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妇女扫盲以及贫困地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扫盲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扫盲教育获得了巨大成就并赢得了国际赞誉。总结其中的经验,有利于我国的扫盲教育沿着科学、连续的道路,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法治教育进行了持续深入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依据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学校法治教育发展的特点,可以将发展历程分为起步与奠基、持续深化和质量提升三个阶段。其取得的主要成就表现为教育目标、教育内涵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升级,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的发展趋势。基于教育观、教育实践、保障措施等不同维度,形成宝贵的经验,对新时代学校法治教育的深入推进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深刻的理论阐述,更需要生动的事迹和高尚人格的熏陶感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需要从加大投入力度,挖掘精神内涵,注重改革创新,优化内部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通过爱国主义基地与高校的联系,利用基地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开展红色旅游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小学德育课程也经历了三次改革。作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国家正式颁布的德育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从三个时间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与实践,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将弘扬民族精神与培育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运用多种资源、多种载体。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意识形态创新过程中引领社会思潮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一时期,我党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引领社会思潮的核心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是引领社会思潮的根本动力;及时把握社会思潮的动向和传播趋势,实现对社会思潮适时引领;善于对社会思潮辩证分析、区别对待,实现对社会思潮的针对性引领;注重采取科学的方式和手段,实现对社会思潮的科学引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现对社会思潮的认同引领。  相似文献   

13.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两次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的城乡关系,是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下,为实施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战略而演变的,是典型的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阶段.1978年以后,城乡关系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历史性的变革:第一次发生于1978-2002年间,国家改变了为提取农业剩余而过度干预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和限制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体制和政策,调整了城乡关系,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农民不仅通过为城市提供低价的农业产品、资源和劳动力支持了城市的发展,而且还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速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第二次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国家开始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使得城乡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教研教改对专业内涵式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源自人才培养的前瞻性、系统性、动态性与持续性,其价值和作用取决于教研教改能否遵循与落实人才培养中心、问题驱动、系统规划、实效导向理念.温州大学网络工程专业12年实践表明,教研教改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建设水平、促进可持续适应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路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呈现多路径展开的可喜局面.其中,规范研究既有对我国合作化历史的反思,也有对国外理论与经验的借鉴,在此基础上初步重构了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框架;实证研究则由个案研究、区域研究向整体性研究扩展.目前两种基本路径虽出现了整合的趋势,但基本处于分散状态,需要进一步整合.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意识日益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纵观30年来我国公民意识研究的丰硕成果,在公民意识的内涵、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具体性、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培养路径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是,由于该领域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学界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继续努力开拓.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30年,也是各项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的30年。收入分配领域经过不断探索、改革和调整,积极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分配制度的变革,并将此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改革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合分配制度改革走过的道路,本文作了四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我国实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涉外人才,除应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外,还应了解中国文化,有爱国主义情怀。"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核心课程,更应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以适量、适当、有针对性地导入中国优秀文化为原则,从课程课文的用词、课文背景、课文主题与内容四个主要方面导入中国文化,是对"高级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家国情怀是人们基于对家、国的归属意识和热爱的情感而生成的使命与责任,是儒家文化中不容忽视的精神命脉。儒家文化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社会政治伦理基础,以“忠孝一体”为核心内容,以“修身济世”为实践方式,并随着时代发展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家国情怀教育是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者唤醒、激发、引导和培育学习者主体性、感恩心、公共性、国家认同、民胞物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情感的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不仅要充分挖掘儒家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思想并对其进行现代转换,要结合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具有侧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家国情怀教育中的情感奠基作用,还要将家国情怀教育全面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着力增强家国情怀教育的多元支撑。  相似文献   

20.
高师地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地理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其培养模式与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削弱了地理人才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当前高师地理人才培养模式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改革的几点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