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照最优货币区标准对我国是否存在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基于VAR模型定量比较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面对统一货币政策冲击时的不同响应.最后,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效应是否存在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货币政策运行对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近三年来首次加息。文章研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广东省区域经济的实施效应,并对实施效应进行影响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区域效应引起了理论界和决策界的关注。探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形成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提升货币政策的效力,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区域差异、经济周期、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和政府的博弈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从研究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的约束因素、适度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化央行大区分行体制改革、深化企业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货币政策效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而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干扰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会对回避政策的产出效应有一定影响。文章以我国1987-2006年的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了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差距。我们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等三方面来反映三大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及金融调控对不同区域产生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调控手段、工具运用、信息资源等的局限,当前区域金融调控效应不明显。要强化区域金融调控体系,突出区域调控效果,关键应从强化分支央行职能、实行差别的金融调控政策、加强沟通与协调等方面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视角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问题。首先,通过简单描述统计的分析方法对我国的区域金融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可知我国金融结构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各区域金融结构与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区域金融结构均对货币政策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并不相同。最后,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而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会干扰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宏观经济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存在严重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并且越来越严重。文章基于我国1987-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错配减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据此提出了从减轻货币错配的角度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区域品牌是区域经济的产物,是众多企业通力合作拼得的结果,是该地域的某行业或莱产品的知名度和蔓誉度。依靠区域品牌获得无形资本,增强了本地域的竞争优势,使区域经济走上了持续发展之路,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拉大是不争的事实,造成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很多。文章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市场化进程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加工能力的逐步提高及日趋减少的货币基础需求,使得人们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中央银行影响市场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实际上,信息经济时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中央银行影响经济的方式已发生改变,这时,有效的预期引导或预期管理将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而不是单纯地控制货币数量;并且,货币基础需求的减少并不能削弱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目标,只不过目标的实现已转向控制短期利率的渠道机制。  相似文献   

12.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凸现出来的经济现象,当前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量过多、银行体系资金过多。流动性过剩发展下去势必会推动实体经济价格的上涨,不利于整个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适当扩大汇率波动区间是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政策效应时滞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多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信贷、货币供应量及利率对产出、物价的影响,分别构成VAR系统;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政寰中介目标通过货币传导渠道对产出、物价的时滞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时滞长于产出效应时滞,并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998-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稳健货币政策效应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指出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的根本原因。基于稳健货币政策效应分析,论述了中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偏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滞后、企业转轨时期的特殊性、金融市场不完善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稳健货币政策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在经济理论界成为热门话题,笔者也针对这一现象从理论到现实展开分析,认为政策效果不佳不仅有其现实原因,更有其本质原因,加快汇率制度改革,是我们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自从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以来,各经济学流派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货币政策理论,但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货币政策有效性一直是经济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调控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更为充分地发挥货币政策有效性仍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已有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受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高额外汇储备会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冲击和制约。为此,我国应强化对资本流动的管理,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消化过多的外汇储备,消除高额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传统凯恩斯经济学模型中利率是货币政策最为重要的传导渠道,但从我国2000~2005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来看,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M2的增减很难引起实际利率的变动,而且实际利率的变动也不是引起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的主要原因,对消费的影响力度也极小,从而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存在"硬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