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学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内容,这一时期的学生心智正处于健全时期,也是接受新事物最为理想的阶段。但是由于教育方式、教育环境、学生自身等问题的影响,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较大的抵制心理,使素质教育的推行难以取得有效的进展。对学生的阻抗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解决或者缓解这一问题的基础,在大量实践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中学生对于所接受教育的心理阻抗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对学生进行心理阻抗进行度量的有效措施,探讨了问卷调查法中的问卷编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上,"阻抗"指所有心理防御机制的总和,常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压抑,对涉及某种痛苦经历的回避,对触动某些特定情感的抵触,或是对改变某种行为和认知的拒绝等。中学教育中的心理阻抗指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所产生的抵触、排斥和反感情绪。在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的日常工作中,阻抗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心理阻抗是思想教育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要重视分析学生心理阻抗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策略,促进思想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提高思想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心理活动课更是在各地区、各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作为一名一线心理教师,有幸成为这股热潮中的一员.通过课堂教学的亲身实践以及同行间的经验交流,笔者发现,看似“和谐、欢乐”的心理课堂中,来自学生的心理阻抗无处不在,假如应对不当或疏于处理细节,心理课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误导学生,更严重的甚至可能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因此,如何应对心理课堂中的阻抗是一个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的问题.笔者将从实际课例入手,对心理课堂中阻抗的产生原因、细节表现以及具体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谈谈心理阻抗的预防和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抗原指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流的阻碍作用。心理阻抗指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所产生的抵触、排斥和反感情绪。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阻抗是客观存在的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阻抗的内涵要义,然后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行为表征,最后论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活动课中的阻抗是学生在面对教师心理辅导过程中对自我暴露与变化的抵抗。在中小学心理活动课堂上,某些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有意无意地采用某些防御措施或阻抗方式,阻碍对其心理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或探讨,阻碍辅导进程.影响心理活动课顺利、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心理辅导课堂上有时学生会表现出调侃、哄堂大笑、窃窃 私语、不愿交流等心理阻抗现象.是什么因素影响学生的上课状态?是 什么原因让学生有意无意地进行课堂阻抗?怎样解决学生的心理阻抗问 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人本 主义活动、提供安全的交流环境等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开展高效的心理辅导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参与,体现学为中心?本文立足于一线课堂实践与观摩,从心理活动课的内容选择、暖身活动、课堂阻抗、关注生成等方面思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选择学生喜爱的形式,使其有所体会与感悟.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价值观学习不同于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价值观学习的过程应该是逐步降低、消除学生的心理阻抗、自然温润的过程,是兼具思想深度和人性温度的过程。在倡导价值观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创设丰富适宜的活动情境,融价值观教育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认同,进而接纳并践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阻抗是心理辅导课的伴生现象。阻抗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师生关系、移情与反移情、价值观念冲突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等是产生阻抗的重要原因。阻抗对心理辅导课具有重要影响,科学地分析和处理阻抗,是成功推进心理辅导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读者心理阻抗是图书馆在对读者进行服务时由于认识偏差,情绪波动,意志薄弱以及猎奇求异而出现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应采取加强馆员与读者的情感沟通,根据读者实际选择教育内容,根据读者个性进行疏导以及提高认识,注重积极的心理调节,引导读者自我教育等方法进行有效的预防,直至心理阻抗的消除.  相似文献   

13.
阻抗是心理学名词,延伸到教育领域是指学生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以公开的或者隐蔽的方式否定教师的分析,拖延、对抗教师的要求,从而影响问题解决的进展,影响学生积极的心理调适。处理阻抗的方式有:引导自我完善;面质心理矛盾;追溯本真心境;适宜疏导情绪。  相似文献   

14.
区别于传统的文化课,心理活动课注重心理体验、感受,而不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授课时教师都尽量引导学生发言、 分享、说出自己的心声.心理课追求不受外界干扰、反映师生间真实的交流过程和结果的课堂.可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遭遇尴尬:要么学生过于活跃,课堂很混乱;要么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回答不积极,或者干脆就敷衍了事;要么学生不愿意站出来分享自己的体验,即使站出来回答也离题千万里;还有学生直接拒绝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者在分享环节攻击、贬损、嘲笑其他同学.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负面表现,可以称之为心理课中的阻抗现象.本文笔者立足于第二届市初中心理优质课的课例,分析心理活动课中阻抗的主要成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心里咨询中的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于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而在具体的咨询过程中,阻抗因人、环境等实际情况不同而表现各异,比较难以准确辨别。因而准确地识别阻抗并加以有效地处理,可增进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心理沟通,促使求助者对其特定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深入领悟。本文研究了学生心理咨询过程中阻抗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或多或少会遇到来自学生方面的心理阻抗,学生们往往因为缺乏安全感等原因,将自己的心理问题深藏,从而影响心理咨询辅导工作的效果.本文就我校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实践阐述了校园心理剧这个以舞台为背景,以学生们的表演为形式、以再现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内容,以带给学生的震撼、共鸣、思考和行动为目的的同伴团体心理辅导的崭新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心理阻抗的含义,学校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心理阻抗类型和表现以及产生心理阻抗的原因,提出对待与消除心理阻抗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不仅应是合格的教育者,而且应是优秀的研究者。但是,许多中小学教师并不愿意进行教育科研,对教育科研有较为强烈的心理阻抗,直接影响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科研兴教”目标的实现。本文拟就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心理阻抗的原因、表现及其改变途径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原因1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中小学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观念,即教师只教书育人,研究者只撰文著书。这一观念的存在,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缺乏教育科研意识,不自觉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高不可攀的、是…  相似文献   

19.
当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心理教育工作者尝试过多种心理教育模式,唯有体验式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西方基础教育改革在其推进过程中,各国学者认识到了改革阻抗问题的客观存在,分析了权力阻抗、心理阻抗、价值阻抗、社会阻抗等阻抗因素,提出了阻抗的消解策略。对这些研究及其策略加以借鉴与反思,会更有效地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