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罗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被用来分析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猪八戒、李逵等本我人格表现强烈,迎合了人任性作为的内在愿望而为大众所喜爱。孙悟空身上混合着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特征,被当作理想来向往和崇拜,显示出三种人格并存、此消彼长的格局。因为条件限制,现实中存在更多的是唐僧般虚伪的超我表现者,只有贾宝玉约略接近超我的境界。人内心对本真自我的追求是导致具有本我、超我人格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心理学的奠基石,而且对西方文学也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把精神分析与文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这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更好地发展.笔者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心理角度来解读《所罗门之歌》的人物形象,分析造成人物行为性格的源泉,剖析人物的自我、本我、超我的复杂多变的心理,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深刻地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及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及性欲理论在张爱玲小说中有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下,以独特的方式对都市男女的诸种精神现象,如潜意识、变态心理和各种情绪进行逼真的刻画和深入的挖掘。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印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4.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察、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印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5.
章从方鸿渐的情感生活的层面切入,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方法,从方鸿渐的“本我”、“自我”、“超我”入手,力图从传统明和西方明对方鸿渐的濡染,探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成因。从与方鸿渐有情感纠葛的五个女性剖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规律。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归结与他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情感悲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是精神分析学派浑然天成的使命。从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到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以至自我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学派等,精神分析学派系开枝散叶的历程,也集中体现了其家族成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与回答方式的流变史。时至今日,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发展依旧瑕瑜互见,这也导致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争议,但是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在心理分析治疗中所作出的贡献是无可訾议的。  相似文献   

7.
《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其主人公埃德娜是一位具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并努力寻求自我的女性。作为一位女性,埃德娜在男权社会中努力寻求主体意识及自由独立的过程中遭遇到三重人格,即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和冲突,无法摆脱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束缚,无法真正实现自我解放,只能走向自我毁灭。她的自我毁灭一方面消解了她为追求自我而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又象征着自由和新生。  相似文献   

8.
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歇尔《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一个常读常新的经典文学形象。赚钱谋利求生存、追求爱情是她生活的主要事件,有成有败,非一言而能论尽。以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关系、自我大体上要实现本我的理论为依据,考察郝思嘉内在心理世界与外部言行的关系,得一别开生面之见:意识和潜意识即自我与本我的统一与否决定郝思嘉行动的正确与否,决定其自我的实现及其追求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9.
国产动画片剧场版《喜羊羊与灰太狼》自2005年推出以来,连年独领风骚,脱颖而出。片中喜羊羊聪明伶俐,美羊羊美丽善良,灰太狼的“妻管严”形象,再加上它明亮的画面,经典的台词,得到了男女老少不同年龄层观众的追捧。作为受到广大青少年儿童欢迎的这部国产动画是如何诠释人类的内心活动?对儿童教育会有什么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应用16PF对大学生进行个性测量可以获得每人的心理健康分数(低于12分为“心理健康欠佳”,高于32分为“心理健康很好”)。这是对心理健康的表层诊断,本文欲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的研究:1,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的研究;2,若干因素之间不协调性的研究,以便从中找出引起心理健康欠佳的心理冲突;3,次元因素,特别是内外向性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暗示教育是采用暗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得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道理。暗示,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暗示的方法,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解读理查德.柯内尔的短篇小说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间的象征含义并探讨他们的冲突与联系。雷斯弗德、惠特尼和扎罗夫分别对应精神分析的三个概念:自我,超我和本我。冷酷凶残的扎罗夫按"本我"的快乐原则行事,理性善良的惠特尼信奉"超我"的至善的原则,二者思想的激烈冲突使代表"本我"的雷斯弗德左右为难、备受煎熬,而小说正是通过揭示主人公雷斯弗德内心的矛盾、困惑与痛苦,达到反思人性和人类战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方鸿渐的情感生活的层面切入,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方法,从方鸿渐的“本我”、“自我”、“超我”入手,力图从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对方鸿渐的濡染,探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成因。从与方鸿渐有情感纠葛的五个女性剖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规律。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归结与他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情感悲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自创刊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并收到了许多稿件,为此,我们选取了其中一些优秀的文章在这个栏目中陆续进行刊登。在这一期里,我们摘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丛》一书中两篇文章的精华部分与您共享,同时,欢迎新老读者在新的一年里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出发,从其人格结构说分析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主人公古德曼·布朗的心路历程。通过分析布朗在其森林之旅中的所见所闻,本文旨在探讨布朗人格结构中超我、本我和自我之间不断斗争,最终本我战胜超我,控制自我的过程,从而表达了对清教思想压迫下的布朗式人物的同情。  相似文献   

16.
如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育本质问题成了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大实践课题。我们有必要对精神分析的始祖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为我们的教育寻求一些借鉴。正如弗洛伊德所发表的看法一样:“在今天,我们必须从一个很不同的方面,来看待在教育中应用精神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基础。“自我”是临床心理学上的一个核心概念,最早由心理治疗界鼻祖、精神分析论的创始人西格蒙德&;#183;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论认为自我分为本我、自我、超我,它们分别反映出人格的三个层面,在人的意识中扮演着三种不同的角色,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甚至充满着矛盾与冲突。而这些矛盾和冲突若失衡,便可能导致人的心理状态的失衡。  相似文献   

18.
19.
金洪源 《教育科学》2004,20(4):59-61
从大学生马家爵在有意识能力条件下故意杀人到法轮功练习者自焚的痴迷行为.其发生机制在于大脑中局部知识的异常优势兴奋。而以催眠为代表的暗示学习形式又是形成局部知识优势兴奋现象的主要原因。马家爵、法轮功练习者们在非气功条件下自发形成情绪高涨、高度集中和无原有知识定势抗阻三个关键条件.也可以形成偏执一念的痴迷心态。为了有效预防痴进心态形成.学校应该把元认知培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线。  相似文献   

20.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先知约拿的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中的先知,一向被认为是上帝的代言人,他们对于上帝都是言听计从的.但<约拿书>中的先知约拿却极有个性,他对上帝并不那么顺从.本文试从精神分析角度阐述约拿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起伏变化,以期对约拿的反常行为做出心理学方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