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耐受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积极的心理耐受力源于个体的心理韧性。所谓心理韧性是指个体认准一个目标并长期坚持向这一目标努力。在此过程中,做事不虎头蛇尾,不半途而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某一儿童心理耐受力的高低可关系到他将来的成就与发展,某一民族儿童心理耐受力的强弱则可关系到一个民族未来的兴衰。那么儿童心理的耐受力是从哪里获得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即只能从挫折中来,在挫折的磨炼中造就儿童坚强的性格,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耐受力。儿童期正处于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调查问卷,开小会调查研究及个别访谈的方法,调查研究本课题,对某校部分女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认为总体是比较好的。但还要重视:少数学生对挫折缺乏耐受力。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耐受挫折的教育,学生也应提高其挫折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挫折耐受力是指个人遭遇各种挫折时避免心理失衡、行为失常的能力,即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和挫折,为使孩子免受心理伤害,战胜困难,家长要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其挫折耐受力,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具体有以下十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教师应给予疏导,培养学生的抗击打和应变能力,究根求源,了解学生的受挫因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成长,让每一位学生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运用ABC理论进行挫折心理辅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初一刚开学的一份关于情绪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生活充满了憧憬,选用满足、欢乐、激动、愉快等词语。中段考结束后,同一份调查表中,80%的同学选用了低落、失望、伤心、垂头丧气、难过、不甘心、紧张、焦虑等词语。在调查表中的"自我分析"一栏,90%的同学填写"中段考成绩不理想","小学时经常得90多分,这次三科平均分只有75分","我已经很努力,但还是不能融入新集体,可能是我的成绩太差了"之类的原因。分 析 初次中段考,给不少学生带来了"挫折感",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学习方法衔接不当。 初一学生面对全新的…  相似文献   

6.
人的心理挫折是在挫折情境中产生的。  人的行动是由动机驱使的,而动机的产生又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人饿了需要食物,渴了需要喝水,这是生理上的需要;与人交往需要理解、尊重,工作学习需要理想的支持和精神的寄托,这是心理上的需要。正是由于需要的多样性,才导致了人的动机和行动的多样性。人的行动在实现其动机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两种情境:一种是顺利地实现了目标,满足了需要,这时就构成了一幅成功情境;另一种是遇到干扰障碍,尽管付出努力,想尽办法,但仍束手无策,万般无奈。这时,目标受阻,需要无法实现,便形成了另一种…  相似文献   

7.
一、挫折心理挫折一词在心理学中是指主体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而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引起挫折的原因很多,总体可分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两类。主观原因表现为主体的目标期望值高于现实值,而主体的能力又不足以实现这过高的期望。客观原因包括外界  相似文献   

8.
人的行为习惯具有社会意义,有着善恶与良莠之分。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人类社会制定和运用法律、纪律、道德等规范,对各个成员社会行为习惯进行制约。儿童时期是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并且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助益个人的成功和社会的建设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教育就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目标指向中包含着遵守社会规矩的要旨。儿歌教育对儿童社会行为习惯具有塑造、固化的意义和作用,而经过社会变革的洗礼,在运用儿歌教育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上出现了多元化景象,需要人们加以认识、领悟和驾驭。  相似文献   

9.
王玉萍 《广西教育》2007,(6A):11-11,16
近年来,儿童心理问题已成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200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对2000名小学儿童和学龄前儿童调查发现:有30.3%的儿童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其中40%存在情绪不稳定,适应性不良,学习压力感过强等问题。同时,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也反映了这个问题:全市500万儿童青少年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儿童心理问题已成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200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对2000名小学儿童和学龄前儿童调查发现:有30.3%的儿童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其中40%存在情绪不稳定,适应性不良,学习压力感过强  相似文献   

11.
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四有”新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分为四类:需求挫折、自我认知挫折、观念挫折、信仰挫折。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必须对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认为下列方法比较切实可行: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针对地加强耐挫折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2.
李乐 《河南教育》2014,(8):92-9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在择业期遭受挫折的现象将更加普遍,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产生择业挫折感的原因主要是自我认知、归因、能力、情绪、意志控制力等内因的影响及人力资源供需、就业市场和社会风气等外因的作用。搞好挫折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心理调适能力,助其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大学生挫折耐受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杨永丽 《考试周刊》2012,(31):165-165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文章着重对留守儿童抗挫折心理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向目标。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导致目标的难以实现,这就是挫折。挫折又分为挫折情境和心理挫折。现代人应当学会有效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降低挫折感受,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心理挫折与“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有人认为当今中小学生大都在顺境中成长,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很差,应提倡“挫折教育”;有人则认为,还是应该按照传统的提法,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人为设置障碍使学生受挫的作法是不妥的.这两种意见看来都有道理,那么究竟该不该搞“挫折教育”,或者如何提法为好,或者怎样进行提高青少年抗挫能力的教育.笔者以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先研究一下心理挫折的问题,只有了解心理挫折的表现、成因及其种种后果,我们才能确定“挫折教育”是否科学、是否可行、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6.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因遇到某种障碍或干扰,致使行为目标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就学生而言,产生心理挫折后的外部表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冷静、自控,即理智性行为。另一种是失常、失控,即情绪性行为。理智性行为是最普遍的心理挫折反应方式,在学习生活的道路上,谁都会经历坎坷与失败。只要冷静分析客观实际,追求自己的理想,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信心,就能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奋勇向前。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能多方面查找漏洞,总结经验教训,更加刻苦学习;…  相似文献   

17.
当代在校大学生所面临的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抵抗挫折能力的减弱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大学生面对挫折的现状,当代在校大学生所面临的挫折成因分析及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对策三个方面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随时都可能遭受挫折。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遭受挫折之后,无论挫折情境是由客观外在因素还是主观内在因素造成的,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9.
<正> “挫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甚大”。①这在心理学界已成定论。因此,挫折对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一些影响的。当然,并不是说一有挫折就一定犯罪,但是,有一些人的确是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采取了有害的攻击行为而故意犯罪了!请看下面的一些案例:  相似文献   

20.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生存、发展必需的条件。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及调适能力是健康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分析了青年学生的挫折心理现状及成因,提出了提高学生的耐挫力和受挫后的调适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