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抗战时期绥西合作农场,作为民生经济合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办源于1940年绥西的土地整理。当时,绥远省政当局为增加战时生产以配合军事胜利,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经土地整理丈余公田及取缔包租转租的蒙地。五十顷以上者交由省合作事业处组建合作农场经营。这一举措既促使绥西的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化,又为抗战能得以坚持提供了经济保障。然其依旧是一个农村经济革故鼎新进程中的量变阶段。  相似文献   

2.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2 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之一.约翰·高尔斯华绥的作品多以1 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家庭生活,其作品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讽刺辛辣.《苹果树》是约翰·高尔斯华绥笔下的一部中篇爱情悲剧小说,此部文学作品对人物、情节和环境进行了细腻的高品质艺术加工,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评.本文通过对小说《苹果树》中的现实主义进行分析,解读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作品中的“骑士精神”.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6,(4):67-71
抗战结束后,内蒙古西部区蒙汉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了原绥远省和晋西北广大地区,在新解放区成立了以绥蒙区党委、绥蒙区政府为最高级别人民民主政权的党、政组织机构。大力发展经济,巩固和扩大新的解放区成为历史赋予绥蒙政府的重要使命。绥蒙政府在中央和晋绥边区政府的领导下,结合绥蒙解放区特殊的租佃关系,积极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最终在绥蒙解放区确立并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有力地配合了前线的战斗,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尔斯华绥的作品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译介及研究深受社会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梳理其在国内的译介及研究状况,探讨影响译介的成因、译介与文学批评的互动关系以及推动翻译作品接受与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1945年2月17日,绥蒙解放区是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绥蒙地区在新形势下的一个发展。绥蒙政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绥蒙解放区大力开展营业税的改革、流通货物税收的管理等一系列财政税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为扩大和巩固绥蒙解放区、促进绥蒙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物质和人力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地方自治运动。本文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绥西县级民意机关——县参议会情况的考察,分析研究国民政府基层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基层社会中的国家权力影响、基层社会与国家政权互动关系,从而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当时绥西地区政治社会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民国政府边疆教育政策在绥境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时期。边疆教育作为民国政府的一项大政方略。是于1935年出台的。绥境的边教大致随之得以实施和发展,其发展曾经历了着手筹设、恢复实施、积极推进三个阶段,绥境蒙旗教育由是而获得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扩展和进步。然而。绥境边教实施基本上是在战争环境中运作的。这就使其发展势必受到战争进程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因俗而治、分而化之和尊重黄教等方面,探讨后金绥服漠南蒙古的法律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清一代,这一精神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成为清朝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为维护和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常丽丽 《海外英语》2015,(6):148-149
目前,对约翰·高尔斯华绥作品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其现实主义的分析上,该文将从后殖民理论这一新的角度对其短篇小说《品质》进行重新解读,通过描述在后殖民语境下,处于弱势文化的少数族群在构建自我身份问题上所经历的人生路程以及其在后殖民文化下的生存困境,来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超越种族的世界关怀。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约翰·高尔斯华绥作品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其现实主义的分析上,该文将从后殖民理论这一新的角度对其短篇小说《品质》进行重新解读,通过描述在后殖民语境下,处于弱势文化的少数族群在构建自我身份问题上所经历的人生路程以及其在后殖民文化下的生存困境,来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超越种族的世界关怀。  相似文献   

11.
在语法属性上,"受"字结构不能单独做谓语,不能带时态成分"着"、"了"、"过,"不能重叠,属于介词结构,"受"是介词。"受"字结构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一、"受"字结构表达的是已知信息和次要语义,因而发生了信息和语义地位的偏移;二、"受"字结构在时态上是无标记的,因而导致时间信息的丧失。  相似文献   

12.
隋代屯田的历史作用及其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食货志>对隋代屯田记述含混,联系史传分析,隋文帝时边地军屯规模有限且持续时间较短;河西民屯不但未增且有缩减.隋代之富在于顺应历史趋势推行均田制,屯田之效微乎其微.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使内外民屯受到限制,炀帝大规模徙边民屯非但无效,且严重干扰了均田制度的正常实施;隋统治者未能开展积极有效的边地军屯导致转输劳弊,并最终诱发反隋起义.  相似文献   

13.
《荆楚岁时记》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该书系统地记载了该时期荆楚地区的岁时节庆,是研究该时期该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资料。本文挑选其中四个岁时:正月、端午、盂兰盆节、腊日,对民间信仰进行分析并归纳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和严羽的《沧浪诗话》一前一后,饱含着作者对杜甫及杜诗的热情称赞之情.但两部诗话颂扬的主要方向是不一样的.它们代表了颂扬杜诗的两种方向:《岁寒堂诗话》重视杜诗的思想性,《沧浪诗话》重视杜诗的艺术性.尽管各有缺失,但在研究杜诗学上,它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是杜诗学上不可跳越的两层阶梯.  相似文献   

15.
从里耶秦简可以看出,秦代县与县下各级部门小吏之长官皆可称“守”,以表示“长官”之义。同时,“令”和“啬夫”,是当时并存的行政长官称号。就县佐官而言,里耶秦简中的“守丞”出现非常频繁,似不能简单以“试守”来解释;秦代县尉有置吏权,且无需征得县丞的同意。另外,秦代县下小吏的设置异常复杂,且职权划分不很明确,反映出秦代县廷小吏行政职能不太分化、县行政科层化程度不太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情节结构的安排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长恨歌》的情节结构表明,李、杨身为帝、妃,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产生如同常人一样的爱情。这首长诗既有对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讴歌,又有对他们不能善终的爱情悲剧的浩叹。  相似文献   

17.
充分的言语实践使常用词“牢”获得词义引申的广阔舞台,其词义辗转演变,形成庞大而复杂的词义系统。“牢”所负载的众多义项看似无有关联,人们易忽略它们之间实际存的隐性联系,因而造成训诂释词之失误。对其词义系统进行梳理归纳,便可寻见其词义引申之脉络,正确解释不同语境中“牢”的含义。“搜牢”之“牢”义为“廪食”,即粮饷、军粮;“牢盆”之“牢”与“共牢而食”之“牢”皆表示器皿之义。  相似文献   

18.
秦陵铜车马忠实模拟秦代实物制作,是研究古代马车的典型资料。本文结合力学原理,通过对铜车舆底结构、轴辀装配和牵引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探索了其中所包含的力学应用问题,并揭示了古车中蕴涵的科学理念。同时对原来称作协驱挂带的"U"字形吊带,在释名和用途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见解,指出并分析了该部件在马车下坡刹车、制动停车和转向调头等驾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词体发生于民间”与“词起源于燕乐”,在音乐文艺活动的层面上是相关联的学术命题。词体发生学的研究,应当解脱空洞推论某种音乐特性导致词体产生的单一思路,以“人的行为”为中心,探究在歌曲传唱与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中词体生成的行为机制,以求“词体起源”获得符合历史真相的解释。脱离人的行为而以物化音乐为出发点的词体起源说,在学理上应予彻底反省。其延伸的学术启示是:当代文体学研究应建构富有新意的“文体生态学”和“功能文体学”,从而使文体起源与流变的研究得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20.
虚词"式"在<诗经>中既具有虚词"既"的五种功能,又作为音节助词起到凑够音节的作用.<尚书>中的虚词"式"同样如此.随着语言的发展,加之先秦虚词的特点,"式"的虚词功能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