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毅  张倩苇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57-63,71
数字时代技术如何推动教育变革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主题,也是六届EDUsummIT国际峰会的主线。该峰会是一个由全球相关研究者、教育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参与的国际化的知识建构社区。“TWGs知识建构社区模式”是该峰会的独特模式。中心议题呈现出连续性、应景性、发展性等特征。教育系统重组、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是三个重要核心议题。获得的启示是:借鉴峰会专题工作组模式和成果,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助力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实施,深入探究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路径,以全球视野拓展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作为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工具,在培植公民“横向技能”、构筑参与型公民身份与铸牢可持续公民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布的《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五)》显示,当前公民教育发展仍面临筹资机制弹性不足、治理红利释放乏力与参与沟壑填补困难等三重隐忧。为消解上述发展隐忧,全球各国需注重全方位发挥公民教育资金“溢出效应”,深层次弥合公民教育“治理鸿沟”,多渠道拓展公民教育参与“机会窗口”。就本土行动而言,未来我国应致力于提升公民教育政策包容性,推动公民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确保数字弱势群体的公民教育可及性,以期赋予成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变革能力,切实助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教育数字化转型赋予了高质量教师发展的新思想、新方向与新路径。从教师发展的视角审视教育数字化转型下“强师之路”的现实隐忧,包括能力之困、发展局限、公平隐忧与治理偏差等方面。据此,提出相应的消解路径:夯实教育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优化教育新基建“自主”建设;赋能教师数字能力转型,打造互利共生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培训资源开放共享,深耕分层分类的精准化培训改革;寻求积极差异与弥补数字鸿沟,探索协同联动教师发展模式;推动数据循证的教师队伍治理,优化治理偏差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着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难以达成、疫情蔓延背景下教育系统更加不平等、地缘政治冲突引发教育更大危机以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多重危机。这场空前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多边体系一致且协调共进的全球应对。为此,联合国于2022年9月16—19日在美国纽约召开了教育变革峰会,倡议在日益加剧的全球性危机下将教育置于全球政治议程的中心,推动实现2030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描绘了教育面向2030的愿景使命,并倡导促使教师成为全球教育变革的推动者,提升所有学习者应对未来变革的能力,加强公共数字学习平台和能力建设,创建国家和国际层面教育融资机制,以及加强全球数据统计与目标监测能力。联合国描绘的愿景和变革路径能够为我国在全球危机下变革教育系统以及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双减”改革是保障教育公平,坚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构建教育良好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双减”《意见》的落地,教育内卷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仍呈现出“形态变异”“边减边增”“不减反增”的现象表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深层根源,并基于“双减”格局下教育内卷化的哲学基础,提出教育内卷化的破局之道在于去内卷化,而关键在于维护教育公共性、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公共教育供给、提升公立学校办学水平,深化教育公共治理变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这是开展协同治理,推进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变革的当下选择。  相似文献   

6.
教育领域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迈进了“数字融合”“数据治理”“数智决策”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学校的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驱动学校治理和教育实践的全方位创新与变革。刻画动态数字轨迹、建立教育领域知识模型、提供个性化服务与应用将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落实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将为学校带来的影响和转变,并提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和相应对策,以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类文明正在经历数智化变迁,属于人类的数智时代已然到来。数智化变迁引发了学校教育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教育公平理想的有力举措,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行动保障,也是服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历史选择。在学校变革的进程中,逐渐呈现出以虚实交融的办学空间、与时偕行的理念技术、科学智能的治理模式等为主要表征的未来图景,显现出智能个性化、泛在生态化、交互合作化等变革特点。与此同时,学校变革的目标导向以人类本体为核心,更为注重人本化的育人取向、深度化的真实学习和创新力的激活培养。当然,学校变革既是局域性变革,也是全域性变革,旨在满足以空间性需求、功能性需求和技术性需求为代表的基本需求,确保变革稳步推进、切实有效。为实现学校变革的应然样态,学校教育亟须改进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效能,深化学校变革治理路径研究,包括加强未来学校研究以强化变革意识、融合数字技术以规范学校治理机制、整合多元主体以完善治理组织构成、健全防范体系以化解技术治理风险等。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转型是国际中文教育应对科技和教育双重变革的优选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新使命,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国际中文教育于变局中开新局。鉴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指出技术“重塑”作用的四项表征:重构智慧教育的生态体系、形成互惠共生的人机关系、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能效、培养中文师生的数字素养。其次,文章勾勒了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图景,认为高质量发展在生态、服务、资源和目标四个维度呈现出以韧性和弹性为外化表现、以差异和个性为内在旨归、以开放和公平为价值逻辑、以启智和育能为禀性追求的样态。再次,文章剖析了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筑强教育生态、提供适需服务、有效配置资源、培育新型人才。最后,文章从国际中文教育全局和“三教”出发,提出了强化教育治理、变革教学形态、夯实数字基座和提升数字素养四条实施路径,以期助力国际中文教育的未来创变。  相似文献   

9.
数字时代,数字身份将为“数字思政”带来新的发展动能。数字身份可以推动人的交往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与实体身份存在“对望”、“对立”与“对话”的逻辑关联,具有身份“数字化”与数字“身份化”的价值向度。未来,数字身份呈现“区块链+数字身份”的技术进阶、虚拟出场与现实在场的自我同一、个性表达与深度交互的技术赋权、价值塑造与全面发展的育人本真等发展走向。基于此,要主动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身份构建与治理的现实隐忧,从重塑数字育人的思维共识、融入教育教学的模式变革、提升教育主体的数字能力、健全监管治理的风险规约等方面构建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数字身份。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球教育治理的行为体之一,跨国公司对推动全球教育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跨国公司通过发挥其独特的资金与技术优势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活动,这既符合其自身发展需求,也有助于建立企业的全球价值贡献形象。在参与治理活动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扮演着“捐助商”“共建方”“设计师”“营造家”及“创新者”角色,为全球教育治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建设教育项目、开展教育活动、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教育创新。跨国公司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其自身缺乏一定的中立性和权威性、追求社会责任时伴随着利益矛盾等。文章通过对跨国公司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动因、路径、现状分析,为中国企业助力全球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技术赋能促使受教育主体的成长环境、认知方式及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极大地便利了他们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知识学习,却往往忽视了“人之为人”之本性的内在涵养及其应有的习得,而这必然会催生并促进数字化教育向着人性化方向的变革。事实上,与以往相比,数字化原住民已经表现出了“伴随技术成长”“善于多任务处理”“依赖图像学习交流”以及“喜欢即时满足和奖励”等四大特征。然而,从人性化的教育视角来看,这些特征极易造成“真我主体迷失”“深度学习缺位”“伦理角色错位”以及“情感满足匮乏”等困境。对此,我们需要以人性化教育理念为核心、以顺应数字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为引领进行教育变革,其路径主要包括明晰现实主体身份以促进人机共生发展、完善深度学习机制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提升、复归师生伦理角色、打造数字教育情感文明等四个方面,以此构建数字化教育技术背景下的人性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教育数字化是应对全球教育危机、引领世界教育变革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方向。2023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文章系统概括了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新进展,阐述了大会聚焦的四大核心议题: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治理、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和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并从顶层设计、协同发展、互联共享三个层面探讨了未来世界数字教育发展的行动倡议。文章最后建议:第一,加强建设各级别大数据中心,促进教育平台互联互通;第二,建设数字教育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推进国家与国际标准研制;第三,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泛在联通,夯实教育“数字”基座;第四,提升教育大数据治理能力,推动教育业务流程再造;第五,实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助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第六,坚持教育技术学科兼容创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七,共享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成果,构筑全球数字教育生态。本研究能为我国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带来重要契机。然而,技术失控的威胁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隐忧。教育治理的理论家与实干者对大数据技术失控的隐忧挥之不去。本研究援引兰登·温纳的技术自主理论,以“技术漂迁”与“反向适应”两个概念描述教育治理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失控的表征:技术过程不可见、技术结果难预料和技术重塑教育治理目标。究其原因,“显现的社会复杂性”与“隐藏的电子复杂性”、个人心理构成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状态三种机制,导致技术脱离人类控制。面对大数据技术失控,人们不仅需要推动现有技术进步,寻求新的技术形式,还需探索技术与教育治理理念的深度结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教育面临着“唯数据论”“数据泛化”“数据互斥”等危机,变革教育治理方式,走向循证教育治理成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治理体系科学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认为:大数据时代循证教育治理是多元治理主体依托智能技术,利用经由数据、信息、知识转化而成的研究证据,精准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方法。从治理背景、依据、理念综合阐述了传统教育治理方式转向循证教育治理的发展逻辑。最后,从构建“领导力—有效证据”长效互动的教育治理引导机制,推动“公共价值—有效证据”双向平衡的教育治理证据传播机制,完善“领导力—公共价值”多元沟通的教育治理协商机制等层面提出了循证教育治理的实践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23年7月8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以“引领学习变革智创教育未来”为主题,与会专家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获取、加工和应用的新路径,以及在智慧教育中引入知识处理的新兴技术;同时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见解,指出技术与人才相辅相成,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规范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还从应用层面深入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引领教育变革,重新思考教与学。可以预见,智能教育将创造无限的学习空间,扩大教学的边界,引领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形态不断演变,技术对全球教育的演进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个划时代报告为分析框架,提取每个报告背后的技术背景,发现大众传媒时代与“终身学习”、互联网时代与“四个学会”、智能时代与“全球治理”,以及危机时代与“社会契约”之间的“技术—教育”理念发展的内在关系。在当代教育演进的过程中,中国教育捕捉技术转变契机,经历了技术变革教育与全球发展融合的四个时期,分别是追赶时期,从“视听教育”到“电化教育”的全民学习;紧跟时期,从“电化教育”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同步时期,从“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的高质量发展;共创时期,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重塑。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演进之路,是一个相互融合与动态影响的过程。技术变革教育的中国历程,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教育领域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7.
ChatGPT类产品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冲击,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活动变革的诸多思考。从技术革命和教育变革两条进路出发,基于“技术—教育”互构论的研究视角,梳理我国“技术—教育”互构的阶段性特征。系统论述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浪潮下,技术与教育互构融合的可能场景,以及技术变革给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在技术跨越发展的背景下反思当前教育活动中的两种视角:技术主义与知识主义。ChatGPT时代在“技术—教育”的互构中重新发现教育,以教育的眼光看待数字技术,在持续生成的变革过程中实现数字技术的教育化改造。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海淀区教育发展现状,通过对海淀区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发展的探析,提出了“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理念,探讨了相关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并探索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的技术路径.“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理念的得出为海淀区智慧教育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教育发展带来重要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数字变革正交织成教育改革最动听的合奏。发展数字教育,关键在应用,潜力在共享,生命力在创新,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开展数字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该文基于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主要观点,探讨了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路径。从“3C”到“GAI3”,围绕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教育治理数字化与数字教育治理、数字教育评价与数字教育新生态等主题共话未来数字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也是破解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路径。然而,教育数字化在推动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了一种新型教育歧视——教育数字歧视。教育数字歧视指教育数字化过程中非主观意识造成的对受教育者的不公平对待,以及区别、排斥或限制其平等受教育权的行为,是一种因数字技术产生的“设计缺陷”。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正面临资源、文化、群体等方面的诸多教育数字歧视问题,教育数字歧视仍处于规制失序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对受教育者数字教育平等权的权利界定不清、政策观照不足以及规制保障不强,导致教育数字化过程缺乏关于人的价值和教育公平的价值指导,出现了技术反噬教育公平的情形。因此,应适时嵌入制度规则,以数字教育平等权丰富平等受教育权内涵,加强政策对平等受教育权的保障,适时立法强化数字教育歧视规制的可操作性与责任,既防止技术理性世俗化的公正性偏离,也防止价值理性理想化的形而上架空,在技术之上、价值之下、制度之中,为教育数字歧视提供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