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我读了两篇教学反思。一篇是在活动中进行识字教学的体会。从对教学过程的描述看,整堂课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上课仿若在做游戏。读完反思不免让我产生这样的疑问:教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应该的,可是整堂课学生没有一点儿安静下来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这样的识字教学能有好的效果吗?  相似文献   

2.
张枫 《课外阅读》2011,(8):67-67
前段时间我上了一堂课题为Electricity公开课。在日常生活中,电的用途以及电的正确使用,学生非常熟悉,但是本文简单介绍了电的循环路径,这是学生陌生的内容。为了更好的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导人”、“略读”、“细读”、“品读”和“运用”五个教学步骤,帮助学生在学习本文后掌握与电有关的词语、短语;用英语解释什么足电;用英语表达电到达每个家庭的简单路径。  相似文献   

3.
实习时上《最后一次讲演》这堂课的经历犹历历在目,虽然可敬的指导老师英年已逝,但她的谆谆教诲常在耳边回响。备这课时留下的疑虑让我思考了好多年。林老师是很有激情且小有名气的老师,她要求我对这堂课作这样的处理:(1)背好讲演词,在课堂上作演讲;(2)讲演前适当介绍课文背景;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一堂课使我终生难忘。这堂课是说话练习课。  相似文献   

5.
作为市级教学能手、学校教导处主任,暑假后开学的第二天,我承担丁校级公开澡,上课课题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课后,教研组开展了评课:教师在这章课上给学生创设了民主的氛围、探究的空间;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思考等能力方面有比较独特的方法;学生探究意识强烈……唯一的不足是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度不够。最后大家对这常课的总体评价是:虽然这堂课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来说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地方。虽然,同事们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但我总感觉这堂课存在较大的问题,不能算一堂成功的课,可问题症结在哪里,一时却理不出头绪。暑假到了,整理和反思一学年的工作是我多年来的习惯。结合一学年的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同头再细细品昧这堂课,我领悟到了很多,现将自己的点滴思考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孔伟建 《山东教育》2011,(7):121-121
昨天,你伴我成长。大学毕业后,我考进了一所小学任教,闲暇之余,就喜欢读你——《山东教育》。里面的教学案例展示了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风采,教我如何把一堂课上得更精彩。多少次,沉浸在阅读你的喜悦中,是你伴我走过教学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随着新课标对朗读教学要求的明确化,教师们都重视起语文课的朗读教学了,不论上哪篇课文,不论哪堂课,听课者首先就是看授课者有没有突出朗读教学。这样一来,老师们在上课时,首先就是想到朗读这个问题。于是一堂课中,只听课堂中书声琅琅,朗读的气氛很浓厚。有听录音读.有齐读、范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一堂课可真地成了朗读指导课了。  相似文献   

8.
郭初阳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是一堂很富于冲击力的课。这不仅仅指课堂教学的现场效果,对语课程与教学来说,《愚公移山》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正面直对。对这堂课,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议:关于本解读;关于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9.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重庆市六中蓝燕我曾上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公开课,从《庖丁解牛》入手研究文言文课外自读篇目的教学法,课后反映较好。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及有关问题。一、教学设计:1.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读《庖丁解牛》,必须做到: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我在听课时发现课堂教学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这就是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随即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这种模式正在语文教学领域中迅速推广,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它改变了原先的那种漫无目的的、随心所欲的、收效甚微的教学状况。  相似文献   

11.
所谓目标教学,就是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随即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这种模式正在语文教学领域中迅速推广,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它改变了原先的那种漫无目的的、随心所欲的、收效甚微的教学状况。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郑珺 《四川教育》2003,(6):25-25
“秒的认识”这堂课在两个场地进行。前半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面认识时间单位。秒”、“秒”与“分”的关系;后半时,在操场上和体育老师一道共同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单位“秒”。下面是后半时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3.
识字教学比较抽象,只让学生读拼音,记字形,默认汉字,颠来倒去就那几个字,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单调乏味,味同嚼蜡,兴趣全无,所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或创设多个学习环境,寓教于乐是很必要的。我在识字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方式:  相似文献   

14.
林莉 《现代语文》2004,(10):22-22
不久前,我聆听了某知名教师上的一节语文课。课堂上,老师既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也没有拿出自己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是询问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后有哪些问题;让同学们一一提出来,由其他同学回答这些问题;当同学回答不出来时,老师适时进行启发、引导,仍由同学们自己来回答。整堂课就在学生自问自答的过程中进行着。听课老师的反映是:教学形式很新颖,但又觉得缺了点什么,用学生的话说:“老师,您好象没有讲什么。”  相似文献   

15.
江苏泰州中学附属初中的周海燕老师教杜牧的《泊秦淮》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上了一堂好课,少见的好课。好在哪里呢?用一句话来概括:让美读引领语课走向了比较高的教学境界。从阅读教学类型上看,这堂课大致属于“美读型”与“咀嚼型”的兼类。美读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对品味所学诗歌的精美语言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课上,有不少精彩的教学细节令我久久回味,像下面这个就很突出:  相似文献   

16.
朗读不是乱读或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每堂课都让学生读,却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只是泛泛而读,注重内容理解,忽视朗读习惯与方法的培养。甚至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朗读”。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一直积极倡导“本色语文”,构建植根本土文化、凸现母语教育特色、遵循语言习得规律的教学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全心投入每一堂课,静心反思每一堂课。课堂教学设计上,我追求着因课制宜、独出心裁的上乘之境;课堂教学艺术上,我追求着圆融流畅、浑然天成的自然之趣;课堂教学风格上,我追求着稳健中和、守正醇厚的朴实之美;课堂教学组织上,我以个性化解读带动学生多元化理解,以话题交流、活动展示组织教学过程,以启发引导、归纳升华提升课堂品质。  相似文献   

18.
该读了董水龙老师的《斑羚飞渡》课堂实录,我颇为董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勇气、摆脱课前预设驾驭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机智所折服,同时也非常赞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质疑探究的精神。不可否认,董老师在情急之下的即兴引导,确实造成了课堂的轰轰烈烈,但是这种脱离文本解读的热闹之后留下的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以为,这堂课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教学没有进入文本的阅读,而是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外围的零敲碎打、隔靴搔痒上,这是教学主题把握失控的结果。这堂课除了学生在读了发给的教学参考资料后有三处谈到语言外,几乎全是围…  相似文献   

19.
教学背景:在一次合作教学的教研活动中,执教者用严谨的教学风格使整堂课充满了和谐的氛围。课后评课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将这堂课的可圈可点之处进行了评述。突然,出现一个异样的声音:“过堂课我觉得这几个环节处理得很好……可是这节课教学内容有价值吗?”“教学内容有价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也引发了我对环绕在我头脑中“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呢?为什么学生总不能真正走进数学课堂,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等问题再度深思。  相似文献   

20.
《写一首诗》是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我上这一节课时,正值南安市教育局中学教学常规检查组来校检查,检查组的成员之一听了我上的这一堂课,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现针对这一堂作文训练课,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