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江战役红色文化作为广西最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之一,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广西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在分析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基础上,提出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融入校园文化和校园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等途径,促进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融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在促进红色文化传承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湘江战役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湘江战役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抢渡湘江过程中,为突破国民党军事围剿,在绝境中英勇作战、拼死斗争,用热血和生命培育和铸就的伟大彻底的革命精神。湘江战役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湘江战役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化结晶,是高校自立、自强、自觉、自信的"软实力",是大学文化中得以凝固下来并被继承和发扬的文化精髓,建设一流大学必然应该重视大学精神建设。作为大学文化重要内容与形式之一的校园音乐文化,应摆脱流行音乐垄断校园的局面,而以多种传播途径,实现多元健康发展,从而在建设和传承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发挥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河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厘清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积极传承黄河文化,有助于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发挥黄河文化精神引领作用;赋予黄河文化创新发展生命力。目前,黄河文化精神传承面临传播性较差、系统性不强、传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应从遗产保护、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探索黄河文化精神传承的具体路径,真正构建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体化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黄河文化精神的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5.
摘要:新疆现代文化是新疆人民在长期建设新疆的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发展出的承载意义的所有客体的表现。阐述了新疆现代文化的传播研究取向,要在分析信息生产、传递、交流的共有、共享过程中,把握个体参与新疆现代文化与培养现代文化意识的特性,以新疆精神为核心,建构一整套文化文本,实现通过传播培养社会“建设性认识”,实现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改写与改造;通过传播塑造和表述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图景,从而以文化智化社会品位。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使人类文明的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成为各种文化传递和融合的主要通道.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优势,加强民族文化信息传播,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其次,要正确认识网络时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以网络传播技术为辅,以学校教育为主,重视史学传统,在保持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兼收并蓄,不断创新,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移民是中原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主动移民对于中原文化中物质、制度层面的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动移民对中原文化中精神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更为显著。和平年代非移民性的人员流动、出身中原的官员在各地仕宦过程中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扩散。中央政府的文教政策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8.
社会与政府赋予大学图书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责。基于此,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中,大学图书馆文化要突出创新精神,以创新的手段和方式传播与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片论     
文化是以人文来造化自然的过程和结果,其实质是精神秩序。文化中的理念追求驱使人突破了动物的生存方式。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在多层次的空间里展开,既要以俗文化的日常样态活得自然自在,也要以雅文化的样态活得超越和崇高。在无论雅俗的文化记忆和传承中,形成了人类的历史,形成了文化的传统。这一文化传统是过去在今天心灵的回荡中,不断被解读、被阐发,也是被重构的思想史和当代史。  相似文献   

10.
文化传承创新成为高等学校的第四大基本职能。地方高校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与地方政府地方文化传播发展各行其道的问题突出。地方高校肩负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具备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独特优势。在地方高校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中,地方高校需要发挥关键作用,需要与地方政府加强校政合作,从而既有利于地方高校履行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职能,又有利于地方政府实现地方文化传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融合与认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就是把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保护、传递和发展下去,其旨归在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精神的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场域的复杂交织态势彰显了民族文化认同和多元文化融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紧迫感。笔者认为,在多元文化交叉碰撞的背景下,文化的传承过程体现为文化融合过程,通过文化传承最终实现文化融合。其中,适切的文化传承路径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是培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精神沃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天然屏障,也是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引擎.大学精神的弘扬、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迫切需要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大学应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发挥引领效应,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社会实践服务为依托、以对外文化交流为契机,把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融入实现文化育人的具体过程之中,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州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承载着抗战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王杰精神等彪炳史册的革命精神.将这些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在将徐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与中小学思政课衔接,构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多措并举推进...  相似文献   

14.
编辑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劳动者,是组织、审读、挑选和加工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编辑活动总是在文化范畴内进行的,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编辑活动离不开文化,文化在编辑的活动中得以发展.在编辑活动过程中,编辑通过对文化的选择、组构、传播、积累,实现对社会文化创造性的贡献,从而使人类文化不断深化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史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大学人经年累月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方式,是具有很强的传承性、传播性、辐射性和教化性的大学文化。由此,文化与大学校史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即建构关系、从属关系和传承关系。大学校史文化的内涵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大学校史文化的价值取向,即反思与批判、传承与传播、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孙鹏祥 《贵州教育》2013,(23):45-48
文化是一条承前启后、源远流长的河,而传播则是民族音乐文化之河的核心和推动力:同时,也是将传承、教育、交流联接为一体、互为反馈——促进的纽带。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面临传承有限、文化断层、音乐文化传播与交流受困等许多难题,建立以传播为动力和先导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接受——教育——传承协同发展的创新理论架构,对于促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7.
档案文献成为客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真实记录了客家廉洁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我们研究客家廉洁文化的重要依据。可以从中概括出客家廉洁文化比较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其典型特点,主要包括以俗语民谚和民间故事传播廉洁意识;以家教文化潜移默化民风民俗;以山歌汉剧等多种艺术形式高台教化;以宗祠族谱、厅堂楹联等传承客家族群与精神血脉。典型特点是具有显著的多样性、鲜明的层次性和强势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倡议文化先行思路指引下,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促进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增进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与沟通,还能够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在进行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一是保护力度不够,传承意识淡薄;二是商业开发严重,文化本真缺失;三是项目供给单一,传播力度不强;四是规则意识较弱,政策法规滞后。今后,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播要紧抓“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实现传承与保护的纵深发展;适度有效整体开发,实现文化品牌效应;构建多元体育项目体系,实现差异化传播;完善政策法规及规则,实现国际交流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9.
促进文化的传承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之一。语文学习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的责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既是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播的诉求,又是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该坚持去粗取精、与时俱进、深入浅出等原则,进而借助语文素材,构建传统文化共享平台,最终实现文化渗透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非系统文化是文化现代性的"碎片"化表现,是对系统文化的改造或消解,其对系统文化的冲击表现为"文化碎片"和"碎片文化"。"文化碎片"往往以个体感性方式消解理性历史和民族精神,其在新兴媒体传播过程中往往以剥离、歪曲、含混的态度对待特定的历史、民族和社会,最终导致"碎片文化"的出现。"碎片文化"通过对社会个体的影响,在传播中表征出与民族核心价值对立的社会思潮,在附加个体利益和自我狭隘认识的基础上又被演绎出新的"文化碎片"。"文化碎片"和"碎片文化"对国家文化安全构成威胁,为此在新兴媒体环境下呼唤历史理性与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