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读写》2010,(12):50-52
王清怡是我的女儿,她是个对写作、阅读非常感兴趣的孩子,可能与我从小就有意识培养她这方面的爱好有关。比如幼儿园时,我每天睡前给她讲故事,记得《西游记》就讲了两遍。上学识字之后,她就像条小书虫,空闲时间就在看书。同时她也喜欢写点小文章、小日记,会把平常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班主任老师经常把她的文章念给同学们听,回家后她会很得意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2.
创读之一:给中央电视台“非常6 1”节目写一封推荐信,介绍“京中有善口技”的“口技表演艺术”,要依据课,用白话写出他表演的场地,表演的道具,表演的方法,表演的神奇,表演的效果。同时,代中央电视台“非常6 1”节目主持人李咏给“京中有善口技”写一封邀请函。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文章算是好文章?我以为,标准之一,应该是能够激活我们的思维和情感。读了一篇文章,读者思维活跃,情感激荡,浮想联翩,文中的形象在大脑中挥之不去。这样的文章肯定是好文章了。迟子建的《采山的人们》就是这样一篇文章。读过之后,文中那些碧蓝甘甜的羊奶子  相似文献   

4.
5.
一年级的小杰自尊心很强,脾气倔强,爱好学习,但有时力不从心,父母对他的关爱又少……一天,他的位子空着,班主任来到他家,发现小杰在床上,正惊恐地盯着老师,面对这样的场景,该怎样让"辍学"的小杰重回课堂呢?  相似文献   

6.
一年级的小杰自尊心很强,脾气倔强,爱好学习,但有时力不从心,父母对他的关爱又少……一天,他的位子空着,班主任来到他家,发现小杰在床上,正惊恐地盯着老师,面对这样的场景,该怎样让“辍学”的小杰重回课堂呢?  相似文献   

7.
《口技》一文,仅仅三百余字,却把口技充分展示出来,真可谓淋漓尽致!我们不仅赞叹作者对口技声响的言简意赅的正面叙述和描写,更折服那体态语的精妙运用。作者从听众反应的角度,以体态语为表达手段,对口技艺术作了有力的烘托,使其锦上添花,收到了  相似文献   

8.
武霞 《陕西教育》2008,(7):69-69
.一、说教材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1说教材 《口技》是一篇笔记体小说,记叙的是一次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用简练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300年前的口技表演的艺术魅力。全文从“京中有善口技者”写起,交待了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中间主要记叙两个精彩的场面,一是一个四人之家在深夜由睡到醒,由醒到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火灾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张刚 《文学教育(上)》2010,(12):103-103
清朝林嗣环的《口技》是一篇绝妙的记叙文,多年来一至为人们所推崇,究其原因是它具有异彩绽放的三美。  相似文献   

10.
十种声音、千百齐作四人齐发声抚尺一下大儿醒两儿齐哭儿含乳啼夫纳声夫健妇大呼儿醒、啼妇渐拍渐止夫大呼妇欠伸夫吃语一人大呼.火起’(遥闻)犬吠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喷群响毕绝静—动—静—大动—大静《口技》板书@傅祝明~~  相似文献   

11.
12.
《口技》一文,仅仅三百余字,却把口技的技艺展示得淋漓尽致。我们不仅赞叹作者对口技声响的言简意赅的正面叙述和描写,更折服那体态语的精妙运用。作者从听众反应的角度,以体态语为表达手段,对口技的艺术做了有力的烘托,使其锦上添花,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口技》一文,“京中人”那高潮迭起的口技表演,读来令人拍案称绝。一篇不到三百字的短文,却把人带入一种如闻其声,似见其形的美妙而逼真的氛围。 物衬——道具展示 表演前,作者把道具准备情况首先展示给观众和读者:“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仅此几物,别无其它辅助,暗示下文将要出台的精彩的“口技”完全是靠“口”,取消观众及读者可能在表演开始后产生的疑虑,为下文作了铺垫。表演完毕,“撤屏视之”,但见“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又是一个“而己”,再一次以物表明“京中人”的精湛技艺单靠的是“口”,而且“仅此而已”。前者为铺,后者为证,一“铺”一“证”,以此衬托口技表演者的绝妙技艺。  相似文献   

14.
课文按记叙的顺序可分三部分:一、(1节)写表演前的情况;二(2—4节)写口技人精彩的表演;三、(5节)写表演结束时的情形。 从内容来看,先写犬吠而起的声响,再写火起而生的声响,两次声响即为两次表演高潮。从表演的情况来说,声响是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物及人,由小及大,由少及多,由微弱到喧闹,由缓慢到急快,由简单到复杂,由一户而及乡邻。此中,各声并作,万籁俱发,繁简相同,疏密并用,使读者有莫名其端、应接不暇之感。  相似文献   

15.
林嗣环的《口技》艺术地抓住了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美梦中醒来继而又入睡和发生火警及救火的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口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它是一篇文言文,记述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身临其境,令人叹服,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艺术才能,即使在三百年后的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是鲁迅对自己已逝童年生活的回忆,百草园中那些拟人化了的动植物,历历可见,声声可闻,充满着童真稚趣,为我们写童年生活回忆类文章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8.
食堂、教室、宿舍三点之间,正如《二六七号牢房》,从窗到门是七步,从门到窗是七步一样,成了局中人生活的常态。而高考、中考意味着转折,意味着你将步入知识分子这一社会精英的行列,或将步入更高的人生阶段。放眼社会、思考人生这一社会责任与三点之间的狭小空间的冲突是一道必须求解的题。沸腾的社会中人以他们的爱恨亲仇,以他们的执着、勇敢、胆识、魄力演出一幕幕人生活剧,他们、他们的故事浓缩的是丰富的人生哲理、社会思潮。走近他们,作文人生将会鲜活许多,靓丽许多。  相似文献   

19.
1.当代语文是在别人的文本里,思考着自己的生命。2.我不再注重教得怎样,而十分重视学生学得怎样。教师的教和文本,都是外部因素。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用生命情感去体验,走进文本,走进角色,获得新知,提高智能。3.课堂凸现学生的认知活动,课堂呈现学生的学习行为。4.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结合,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同时进行。5.让学生当发现者和解决者。师:看得出,你们今天情绪很高涨?课代表:他们想演戏,他们急不可待!我觉得先学课文,等领会透了再来表演,这样比较好。师:你说得对。那我们就把热情保持住,按部就班地来。(师走到旁边…  相似文献   

20.
《口技》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篇美文。它短小、浅显、故事性强,很适合中学生的认知层次,因而多年来初中教材把它作为了传统篇目。但是文中第4自然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凡欲先走。”一句中第2处“逗号”疑为误用,因而导致了长期以来各类语文教参的误译。 且看下面几类教参的译文: 一、人教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册)77页,对该句的翻译是:“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卷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脚发抖,差点儿抢先逃跑。” 二、在武汉师范学院刘宋川编著的《古代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