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不少。王维苦吟,闭目凝神,信步而行,不觉掉进醋缸;浩然苦吟,心力交瘁,形容枯槁,不觉眉毛脱尽;李贺苦吟,精雕细刻,日锻月炼,不觉两鬓斑白……在唐代苦吟诗人当中,最突出、最惨苦、最有意思的还要数诗人贾岛。贾岛爱诗,几乎走火入魔,据说他走路、休息、吃饭、睡觉的时候都要深思苦索,不做诗就无以度日,古书记载贾岛“虽行坐寝,苦吟不辍”。贾岛的诗歌《戏赠友人》生动地描绘了他的苦吟生活“: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泠。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诗的大意是说做诗如同井…  相似文献   

2.
徐昌才 《初中生》2006,(9):36-37
唐代以“苦吟”称的诗人不少。王维苦吟,闭目凝神,信步而行,不觉掉进醋缸;浩然苦吟,心力交瘁,形容枯槁,不觉眉毛脱尽;李贺苦吟,精雕细刻,日锻月炼,不觉两鬓斑白……  相似文献   

3.
贾岛是中唐后期的重要诗人,他以"苦吟"诗名世,其"苦吟"的做诗态度与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学习贾岛"苦吟",不仅学习其"苦吟"诗歌创作的范式与方法,更多的是向一种"苦吟"精神的回归.贾岛借"苦吟"寒士的落寞孤介情怀,宣泄对社会不平的怨愤;又以禅宗思想的审美意趣为导向,在营造空寂幽寒的意境中,淡化现实的苦闷,超脱尘世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作为唐代第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孟郊苦吟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在缓解内心苦闷、追求奇险诗风、希求汲引以及留名后世几个方面。对这些创作动因的探讨,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出在普遍苦吟的中晚唐诗坛,孟郊及其诗歌的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5.
"苦吟"是中晚唐时期之重要诗坛现象。对于唐人"苦吟",李嘉言先生认为有"生活苦"、"思想苦"、"态度苦"三个方面的含义。今本于唐代苦吟诗人诗中所论及相关材料,就此三点,寻绎"苦吟"之含义。  相似文献   

6.
《教师》2009,(16)
古人写诗词,特别注重炼字锤词,力求出现一字传神的精妙境界,诗眼便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之处.这传神之笔的得来,有时是诗人在不经意中妙手偶得;但很多情况下是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中苦吟所得,从贾岛的"推敲"到王安石的吟"绿",如此字词皆饱含着诗人的良苦用心,是诗人殚精竭虑、反复斟酌而写成的.诗眼往往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  相似文献   

7.
晚唐诗人杜荀鹤是继贾岛之后的又一位"苦吟"大师,他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贾岛的苦吟精神,但在风格与审美追求上又与贾岛不尽相同。贾岛的"苦吟"重在炼词、炼句,精炼意魄;杜荀鹤的"苦吟"时刻关注着社会现实,这无疑是对贾岛苦吟诗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关“苦吟”诗派诗论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论析和探讨。中、晚唐的“苦吟”诗派的理论表述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和历史背景。除了社会现状和诗歌发展阶段的因素外,诗人潜在的“自苦”意识是其深层的心理依据,而这一心理依据是与中国文士的传统人格观念密切相关的。在中、晚唐“苦吟”诗人的作品中,在关于“苦吟”的诗论以及唐代诗歌创作论的演变中,这一特点都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苦吟诗风在中、晚唐时期蔚然成风,社会上出现了普遍的苦吟现象.“苦吟”是指在诗歌创作中采取极度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每个词句都反复推敲,以求能获得最好的作品.苦吟一方面成为中晚唐时期诗人艰苦创作的自我自觉追求,而另一方面也成为一种新的审美鉴赏和抒发感情的有效方法.中晚唐诗歌在经历了盛唐的辉煌之后,艺术手段朝着求奇求怪求新求变上发展,写作技巧上倾向于精工细琢,苦吟的诗风日渐显著,大量以苦吟出名的诗人不断涌现.中晚唐诗坛苦吟几乎成了一种主流的创作风气,已成为绝大部分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是提高诗艺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晚唐诗人杜荀鹤是继贾岛之后的又一位“苦吟”大师,他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贾岛的苦吟精神,但在风格与审美追求上又与贾岛不尽相同.贾岛的“苦吟”重在炼词、炼句,精炼意魄;杜荀鹤的“苦吟”时刻关注着社会现实,这无疑是对贾岛苦吟诗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1.
唐末五代是苦吟诗风的高潮期。"苦吟"不仅是中晚唐诗人的一种艰苦创作的自觉追求,而且是一种审美鉴赏的方式。它又是当时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或排遣孤独寂寞,或自我陶醉于诗歌境界,其本身也成为诗歌的重要题材和意象。苦吟者的诗绝大多数通俗易懂,许多极端苦吟的现象都成为时人称赏的佳话。本文选取  相似文献   

12.
宋代魏庆之在《诗人玉屑》卷十二中说:"唐人皆苦思作诗,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蟾蜍影里清吟苦,舴艋舟中白发生'之类者是也."可见古代诗人历来就有锻词炼字的传统.大家都熟悉那个"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诗人贾岛,因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至神思专注,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车驾,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文苑佳话.不过,在诗句的锤炼上最见功夫的,还要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不是杜甫的自诩之辞,而是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永不休止的艺术追求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提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相似文献   

14.
贾岛苦吟     
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这是唐代大诗人贾岛的自我写照。贾岛自小喜爱读书吟诗。他吟诗有个癖好,喜欢骑着小毛驴,悠然自得地跑到野外。野外山明水秀,桃红柳绿,莺啼燕语,寺庙、楼台、村庄、酒家都是他吟诗的题材,于是边走边吟,或低吟,或高诵。  相似文献   

15.
“苦吟”是中晚唐时期之重要诗坛现象。对于唐人“苦吟”,李嘉言先生认为有“生活苦”、“思想苦”、“态度苦”三个方面的含义。今本于唐代苦吟诗人诗中所论及相关材料,就此三点,寻绎“苦吟”之含义。  相似文献   

16.
<正>说起诗人贾岛,大家首先会想到一个词——诗奴,原因就是他过分追求诗的严谨和锤字炼句,像是被诗词戴上镣铐的囚徒。作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的他,因此成为唐代苦吟诗人的代表。对于早年的贾岛,史料记载并不多,只说他出身贫寒,十岁便父母双亡,早年出家为僧,还俗后虽多次参加科考,但屡举进士不第。贾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诗人?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歌大意我在苍松下询问小童子,他说师父去采药了。只知道人在这大山之中,可山中云雾缭绕,又哪里能知道他的行踪呢。诗歌故事贾岛是唐代出名的“苦吟”诗人,他写诗时,每句诗、每个字都反复锤炼,花尽心思。因为用心,因为“苦吟”,贾岛还出过“车祸”,也“因祸得福”写下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时,为了让学生对作者贾岛有所了解,我向学生介绍道:贾岛是唐代的一位诗僧,他做诗字字斟酌,句句推敲,以苦吟出名。接着我又让学生快速阅读本册教材第9课《推敲》,文中这样写道:"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相似文献   

19.
正古代名人过年,各具雅兴,他们留下诸多趣话趣闻,颇为后世所传诵。唐代诗人高适,在寄旅他乡时,除夕之夜喜欢作诗以感叹时光的流逝。他那首《除夕作》便是咏春节诗中的上品;"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贾岛,每逢除夕,都要取一年之作置诸案头,焚香叩首,然后酹酒虔诚而祝曰:"此吾终年之苦心也。"借此总结创作经验,企盼新的一年能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来。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学过古典文学,应该知道“推敲”这两个字的来历。相传唐代诗人贾岛,骑驴赋诗,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上作推敲之势,不觉冲撞京尹韩愈。愈询其故,岛具言所以。韩立马良久思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