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发展到强调程序公正的今天,其地位更是重要。但是诉讼标的问题,在我国以往的民事诉讼理论中不受重视,不利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这一状况亟需改变。  相似文献   

2.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仅在程序运作上具有"有限"的从属性,故最理想的模式是将其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但在目前条件下不宜立刻取消这一制度,而应在以下方面逐步加以完善: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扩大请求赔偿损失的范围;限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时效。  相似文献   

4.
诉讼标的是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判决的对象,也是判定诉的变更、追加及既判力客观范围的依据。目前学说关于诉讼标的的性质、内涵、识别标准等方面还没有统一的学说。本文首先介绍诉讼标的的各种学说,然后分析诉讼标的的实质内容及其形式表现,得出诉讼标的是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和诉讼请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证券法》缺少对投资者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可以寻求的救济途径的规定,所以严重影响了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热情。应对上述问题的思路应当是借鉴西方国家的诉讼担当制度,设立“投资者权益保护协会”来进行团体诉讼,从而实现对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6.
司法认知在世界各国的证据法规则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对象更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经分析,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对象可分为案件事实和法律事实。其中,案件事实包括众所周知的事实、科学规律、经验法则及其他事实;法律事实则包括本国法、外国法及国际法事实。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应结合民事诉讼理论对此加以准确地认定。  相似文献   

7.
诉讼法的关联问题,是司法理论界探讨的世界性课题,本文就法学理论探讨和司法实践应用对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关联性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存在三个缺陷:一是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诸多定义普遍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涵盖不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宜界定为:受民事诉讼法调整而在任何两个参与民事诉讼的主体之间形成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这里的主体除通说认可的外,还应包括审判委员会、法官、检察官、旁听人,再修订《民事诉讼法》后审判委员会不应再包括进去。二是"诉讼参与人"和"诉讼参加人"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区别不当,导致概念之间容易含混不清,这未引起足够重视。三是其他诉讼参与人同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称为争讼法律关系并不妥当,宜称为助诉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9.
由于教材的限制和实验手段的缺乏,离子的教学一直是传统难点之一。借助电导率数字实验和自拍的实验微视频弥补了感性认知的不足,按照认知规律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和递进次序,实现了从存在、形成、运动、原子相互转化、表征等视角初步认知离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概念。在民事诉讼中,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界定,存在各种理论学说。文章以诉讼权利、诉讼义务为指针,解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是以解决纠纷为目的的活动。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彼此在诉讼中的地位,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民事诉讼的体制性问题。如何调整法院与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诉讼关系,是每一个国家民事诉讼法必须解决并加以规定的基本内容。民事诉讼的辩论原则、处分原则以及诚实信用原则,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法院与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双宾语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许多动词都可构成双宾语结构,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运作机制不同,双宾语结构与进入其内的动词会有不同的互动,所以会带来差异。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观察到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会对动词的配价进行增容或对动词的词义加以压制和修改。而在英语的双宾语句中,句式对句中主要动词的意义、使用和论元结构则具有临时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诉讼调解在现行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调解本身也暴露出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如诉讼调解是否存在让无理一方获得不当利益、当事人是否真的享有完全意思自由、调解能否实现公平正义理念、调解是否会导致恶意诉讼和虚假诉讼增加、调解会不会引发诉讼膨胀等。本文在讨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诉讼调解应该坚持的原则进行梳理,即事清责明原则、合法性原则、可执行性原则以及程序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4.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经常有家长议论教育孩子是严厉好,还是随意好。我觉得,严厉和随意都不好。 严厉是家长对儿童的过度控制,它会让孩子感到挫折,认为自己毫无能力,造成孩子消极、被动、依赖的严重心理;或者导致孩子倔强、反抗,用一些破坏性的方式发泄自己的力量和不满。  相似文献   

15.
公益诉讼是经人民法院受理的一种诉讼形式,为维护公共利益而设立,具有公益性。通过分析公益诉讼与民主、社会本位、成本效益、弱势群体、科技伦理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总结民事公益诉讼的法治效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论述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演变,说明制度选择影响公司经济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较为宽松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抑制公司决策的经营行为和投资开拓行为,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完善股东代表诉讼立法上,应借鉴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立法经验,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宜过于宽松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文章对此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对刑事程序功能的研究是一个在刑事诉讼基本理论中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而刑事诉讼功能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亦非常重要。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刑事程序系统是一个由诉讼观念、诉讼主体的地位与角色、正当程序规则及程序性制裁机制等系统要素的有机整合、自我调解和相互支持的自治性系统,刑事程序功能的发生机理在于通过要素间不断的沟通、分化与整合,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的合法的法益与整体秩序,使之处于一种动态的均衡状态中。  相似文献   

18.
没有原告就没有诉讼。适格原告的确定,是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前提,诉之利益理论应成为扩大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基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对原告主体资格并未作明确的规定,借鉴国外立法并参考我国各地司法实践,人民检察院、环保组织团体、环保机关应当是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而环保组织、团体应当逐步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对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反映了民事诉讼对程序权利和宪法性权利以及程序正义的关注正日益上升,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所确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在分析其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的立法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制的历史,源远流长,独树一帜。经过四千多年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诉讼的一些共同原则,以及刑事诉讼原则和民事诉讼原则。这些原则的形成,跟我国古代的哲学基础、思维模式、客观条件是分不开的。这些古代诉讼原则中仍有值得令人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