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邹韬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的编辑、记者和政治家。在新闻出版界建树甚多,享有盛誉,特别在编辑思想方面有精辟的见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为大目标服务是办报刊的宗旨 邹韬奋一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他主编过多种报刊。1926年,他担任《生活》周刊主编,该刊最初的编辑方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与邹韬奋皆为我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在编辑舞台上足足工作了65个春秋,先后编辑出版过如<小说月报>、<公理日报>、<中学生>等数十种报刊,编著、审定的图书不计其数.邹韬奋先生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生活月报>等7种报刊.  相似文献   

3.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新闻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他一生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报刊工作上,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上海)<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大众生活>(香港)等报刊.这些报刊思想内容先进,编辑技术高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创造了当时国内杂志界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谱写了中国新闻出版史上光辉的一页.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邹韬奋提出关于报刊编辑的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编辑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在近二十年的出版生涯中,他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周刊、 <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周刊等报刊,撰写评论和通讯报道文章数百万字,出版了数十本著作和译著,并成立和经营了生活书店,为我国的报刊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韬奋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新闻出版事业,他的编辑思想更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和探讨韬奋的编辑思想特色,对今天的期刊编辑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新闻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他一生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报刊工作上,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上海)《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大众生活》(香港)等报刊。这些报刊思想内容先进,编辑技术高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7.
杨栓保 《今传媒》2012,(8):132-133
邹韬奋作为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编辑出版家,他的大众编辑思想在我国编辑出版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主编的《生活》周刊等为代表的报刊无不体现着他的大众编辑思想,这种大众编辑思想,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主线,具体包括正确的动机观、为劳苦民众说话的立场观、充分满足读者需要的群众观、富有创造精神的业务观。他明确提出报刊应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改造为目的。认真研究、继承和弘扬韬奋的大众编辑思想和职业精神,对于当今的编辑出版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与邻俱进     
对于房屋产权70年,有识之士一直深表忧虑,我却认为是杞人忧天。现在城市里谁还住在70年以上房龄的老房子里?如果有,那他一定很幸福,那房子肯定是文物保护建筑。我的体会是,能住上个二三十年都不容易。6年前,我准备买一套二手房,看了七八十套之后,越来越迷茫。地段好的房龄老,房子新的去邻市比去市中心还近……终于看中了一套,各方面情况适中。"关键是风水好,房主刚调到北京××大学当副教授,事业正往上走,这是旺宅……"中介业务员是个大老爷们儿,却很有媒婆的潜质,几句话直指人心。我们第三次去看这套房的时候,房主在楼梯上很客气地跟一个邻居打招呼:"林局长,您是买菜去?"顿时,我老婆就决定买这套房了。原因很简单,局长都能住  相似文献   

9.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代主席、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胡愈之同志,因病于1986年1月16日11时1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岁。胡愈之同志曾与邹韬奋等共同主持《生活周刊》,主编《东方杂志》和《世界知识》等刊物,长期从事文化出版工作,同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进行不懈的斗爭,是我国进步文化出版事业的先驱者之一。1935年他与沈钧儒、邹韬奋等共同发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并参与筹划组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解放前,他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和爱国民主运动,为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等,为开创和发展人民的文化出版、文字改革事业和开展人民外交活动,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出版家,本刊特发表邵公文和王益同志的文章,以示悼念和缅怀。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要求,是邹韬奋报刊编辑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服务上之彻底精神、理想编辑的四个条件、报刊要成为读者有益的精神食粮、办报刊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精神、正确处理事业性与商业性的关系等方面。作为一位杰出的编辑出版工作者,韬奋这些经验或贡献,对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编辑出版事业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5,(13):30-34
邹韬奋作为中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出版家和政论家,一直是新闻界和学术界关注研究的对象。对邹韬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思想和思想转变等方面,而对其坚持从事新闻行业背后所秉持的实业思想关注不多。本文即从细读韬奋的前期文章入手,分析邹韬奋新闻活动背后的动机,其新闻实业背后的主导思想,其对发展实业的态度,探究实业思想对其新闻活动的影响,以期为更全面地认识邹韬奋及其同时代新闻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传媒观察》2013,(9):26-27
今年9月,是《昆山日报》复刊20周年的日子。这20年间,昆报的发展与昆山的发展齐头并进,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就,被学、业两界视为“昆山日报”现象,深入研究其为国内的报业发展尤其是县市报发展带来的巨大启示意义。本刊为此专门以“专题聚焦”的形式,辑录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刚刚步入21世纪,就迎来了《图书情报工作》创刊45周年纪念日。这实在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本刊诞辰45周年,很多读者和作者给我们寄来了贺信和纪念文章,他们在贺信和文章中除对本刊45年来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外,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有益的建议,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刊篇幅有限,这些贺信和文章不能—一刊登,但我们将把读者和作者对本刊的关爱和期待作为鞭策我们努力工作的动力,我们也将认真研究读者和作者的意见和建议,把刊物办得更出色。 一编者一  相似文献   

15.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和出版家,被誉为“人民的喉舌”。名恩润,原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长乐。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5年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和《生活星期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反对蒋介石的反动政策。皖南事变后,被迫流亡香港,复刊《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16.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新闻出版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论家和出版家,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他从1926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与报刊工作,前后共主编过七个报刊,撰写评论和通讯报道文章达数百万字,还出版了几十本著作和译作。韬奋所留下的大量著述,是我国新闻出版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他所提出的卓有见地的出版编辑观点,不仅在当时就已对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朝正确方向前进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强有力的作用,就是在今天,它们对于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新闻与出版工作的理论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标题一出,引起不小震动。姑且不论《人民日报》之给力与网络热词之给力究竟是否同宗同义,党报标题中一个略微有些非主流意味的词汇,就能在全社会引起如此热议,现象本身颇耐人寻味。它至少说明两点:党报在读者心目中的传统印象是严肃、刻板的,和生动鲜活的语言距离甚远;广大民众十分关注党报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否能与时代最新的律动合拍。  相似文献   

18.
19.
与时代俱进 出新闻精品--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洪 《当代传播》2002,(1):20-23
9@11事件让世人再一次关注民族问题.冷战结束后,民族问题出现了政治化、国际化、普遍化、暴力化的倾向.许多国家兴衰治乱的经验证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民族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国家安危,而民族问题报道的优劣则影响到解决这一问题.时下,我国正轰轰烈烈地进行西部大开发,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各民族之间的磨擦和碰撞也增多,民族问题日益凸现出来.本文分析了民族问题报道的现状,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提出了搞好这一报道的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同志是一个忠于人民的伟大的爱国者,是30年代在国民党统治区掀起救亡的领袖人物之一,是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出版家和编辑家。1944年举行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称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下,他通过他所主持的书店、所主编的刊物、所写的大量文章来影响社会、宣传群众、鼓舞和引导群众前进。他无私奉献,不畏强暴,坚持为追求真理,为争取中国民族解放而斗争的精神和崇高品德,为千万人所敬仰和爱戴。从他1922年8月编刊起直到1944年7月病逝,20余年的编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