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高中物理教材《光的反射和折射》一章的重点、难点内容 ,利用计算机技术把透镜成像规律动态地呈现出来 ,有利于揭示规律 ,降低难度 ,提高课堂效率。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研究方法1 .1 凸透镜成像规律a .物、像位置 (物距、像距 )关系 ,不同物距的成像性质 (成像或不成像 ,像的正立、倒立、放大、缩小 ,实或虚 )。b .物像移动问题 (移动方向、速度关系、物像间距变化问题 )。以上两点都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点内容。本章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透镜成像作图法 ,即利用特殊光线研究物体成像问题。本章的难点在于上面的规律 (…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鲁科版教材第4章第2节的内容,为后面学习生活中透镜的原理、调节方法、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与矫正等提供了理论支持,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杨衣农 《物理教师》2002,23(7):10-10
我拜读了本刊 2 0 0 1年第 1 0期《再谈关于透镜物像移动的问题》一文 ,很赞同作者的看法 .透镜物像移动问题 ,是高中物理几何光学部分的一个难点 ,特别是不要求用透镜成像公式进行计算后 ,如何在课堂上采用最好的方式去突破这一难点 ,是许多中学物理教师感到困难的一件事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采用了实验加作图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凡是有条件做的实验 ,都应让学生动手去做 ,让他们学会利用实验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促进他们实验能力的发展 .因此 ,关于透镜成像这部分内容 ,我用两节课时间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几何光学中,我们发现其公式比较繁多,要逐一死记并非易事。下面介绍由薄透镜物像公式出发.把单球面折射、反射的成像公式,厚透镜成像公式方便地导出,以便于记忆。在光学教科书中,均导出了薄透镜成像公式,其形式为:这里,n1──物方介质折射率n2──像方介质折射率n──透镜本身材料折射率S──物距S1──像距。1薄透镜高斯公式得薄透镜的高斯公式:(2)2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为单球面折射物像公式。对于(3)式,两边同除以得和像方焦距得球面折射成像的高斯公式为:3球面反射物像公式为单球面反射的成像公式。同样引入f1=f…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透镜及其应用》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知道远视镜片就是凸透镜,近视镜片就是凹透镜;重点研究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懂得了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这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科学课本中设置了《衣服的科学》、《水的净化》、《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溶解、怎样加快溶解》、《生锈和防锈》、《二氧化碳》、《氧气》、《燃烧和灭火》、《物质在变化》等内容。这些内容中蕴含着许多简单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变化及问题,例如:铁为什么会生锈?怎样防锈?物体为什么能燃烧?怎样灭火?当我们掰开一个刚出锅的馒头时,为什么会看到很多小孔?它们是怎样产生的?……这也正是初中化学教材的部分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以后学习初中化学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解科学探究需要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在物质科学领域中会运用简单的模型解释物质的运动和特性.浙教版《科学》新课程的第四册第一章内容就是粒子的模型与符号.这章学习了用模型来表示原子、分子;用符号来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可见模型、符号已渗入到新课程的学科理念中.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安排了一个小制作一模型照相机。这个小制作的成功是学生了解照相机成像原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本人在教学中对此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改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郝敬义 《物理教师》2001,22(10):29-29
本刊2000年第8期上刊登了《关于透镜物像移动速度问题的讨论》一文,阐明了物体在两种运动情况下的物像移动速度关系的问题.文章的观点是正确的,但用了求导的方法不易为学生理解,笔者经过思考发现,对于物体沿主轴运动时的情况,不利用求导方法也能得到最后的结论.并且对结论中的负号,以及物体沿主轴匀速运动时,对像的运动状态的讨论也很方便.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浙江省初中一年级新教材《科学》与老教材《自然科学》中实验编排、内容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按《考试说明》不要求用透镜成像公式进行计算.但透镜成像作图、成像规律的定性分析仍是教学的重点.本文研究的透镜变化后的成像问题,颇有思维能力要求,可供大家借鉴.一、透镜发生移动透镜发生移动,是指透镜沿主光轴水平移动和沿主光轴垂直方向上的移动.  相似文献   

12.
杜静 《物理教学》2012,(12):30-32
[课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课时]1课时。[课标相关内容]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教材与学情分析]"生活中的透镜"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内容。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基本知识,对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已有认识,下节课将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本节课主要是从学生了解的几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入手,对其成像特点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进而提出与凸透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中,“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一章的重点知识之一.为了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这条重要的原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安排了一个随堂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透镜”是初中光学知识的重点内容,现行教材就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要求较高,难度较大,“透镜”如何复习?笔者以为正确理解凸、凹透镜的会聚与发散;牢记凸透镜成象的特点及应用;突出知识点的探索和归纳,把握好成像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五节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让学生知道两个凸透镜的组合所产生的神奇效果,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热情.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郑金 《物理教师》2004,25(2):4-54
本刊2003年第8期《对一道光学高考题的再讨论》一文,用二次函数来讨论凸透镜成像时物像之间距离随物距变化的关系,其推导过程显得较繁,不易被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介绍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世伦 《物理教师》2000,21(8):32-33
某教学参考书中有这样一道关于透镜物像“变动”的问题: 当物体从远处移近凸透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当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才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B.只有当凸透镜成的是实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才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C.只要透镜成像,像移动的速度就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D.只要透镜成放大的像,像移动的速度就一定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该书附解析过程如下: 由 得 只要m>l(正立的放大虚像与倒立的放大实像),v(像)一定大于v(物).所以该题答案为D. 笔者认为上面的分析过程是错误的.因为,…  相似文献   

18.
物像概念与逐次成像法安徽无为开城中学董学玉,袁宁军在几何光学中,经常遇到由多个透镜组成的透镜组的成像问题.在这一问题中,光路较为复杂,涉及的物、像也较多,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现就此问题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认识.一...  相似文献   

19.
《四边形》教学建议王华一、教材的变动与更新“四边形”一章出现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几何》第二册中,作为初二年级学习的内容。与原教材比较位置没有变化。1.新教材内容的变化(1)第一小节由“多边形”改为“四边形”,主要介绍有关四边形的概念、内角和定理...  相似文献   

20.
孔祥龙 《物理教师》2011,32(3):33-34,37
凸透镜成像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各种版本的新课标教科书都把这部分内容安排为科学探究.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虽然也做了实验,也经历了探究过程,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仍然主要靠死记硬背,在分析解释有关问题时,脑子里没有形成丰富清晰的成像印象,常常造成困难,产生错误.这固然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比较复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