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很多。作为一名语文的一线教师,经常会有听课的机会,听课时我们感受到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也看到了课堂上不同以往的活泼生机。但是,每每看到这些生动热闹的场景时,我就有一种失落感,总感觉现在的语文课堂,语文味显得不足。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找回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呢?本文主要就是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缺少了语文课独有的个性——语文味儿。语文课应该突出自身的特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让浓浓的语文味儿充满我们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语文以其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成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定位:“工具性和人文性”,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下面,我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怎样使自己的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使语文课堂不是舞台,但胜似舞台,使学生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笔者认为,我们应抛弃浮华,走出语文课低效、浮躁之风,要立足工具。力求从字词教学、朗读指导、感悟文本、学法引导、读写训练等角度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弘扬人文,才能上出语文味浓郁的课,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要突出语文自身的特点,上出并上足语文课自身的味道.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以语言为核心,学语文就得多多去读,细细品味语言文字.品味语言是指对文章的用字用词、语句内涵、语气语调等等事关语言的因素仔细体会、用心把玩、反复咀嚼,静心揣摩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语言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品味语言可以抓关键词,可以抓修辞,还可以抓写作特色,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妙,感受言中之情,让语文课堂浸润在浓浓的语文味中.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的实施,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气象。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出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为了使课堂更有实效性,教师要编写好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课堂上,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自学、讨论和展示。我参加学校的第一期课改实验,开始,我和学生都热情高涨,激情澎湃,毕竟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8.
返璞归真,回归语文的本色,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从文本和语言文字入手,指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领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日积月累形成文化的积淀,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李文 《青海教育》2010,(3):27-27
于永正老师在他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中说:“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众所周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0.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语文味是对异化的语文教学现象进行的改造性对策,是对语文美学境界的一种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有魅力的学科,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把语文课的魅力展现出来,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笔者就如何使语文教学具有真正的"语文味儿"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本文提出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必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从关注结构布局、关注语言特色、关注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发现关注训练点,落实一课一得。  相似文献   

13.
语文具有一种文学美、意境美,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养。教育改革从未止步,其中也包括语文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确实为语文课堂增添了很多活力,使得语文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了,自主性、合作性、实效性越来越强。要想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让语文课充分散发出自身的魅力,教师应该主导学生学会在课前深入预习,找出相关的难点、重点,以便在课堂上研究讨论,也方便教师集中讲解,在课后也要加以巩固,使记忆更深刻。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素养,语文的味道也就体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亘古不变的开场白,反映出教学的程式化,折射出执教者按部就班的“冷漠”和“严谨”。以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字艺术魅力为己任的语文课尚且如此,实在有损于语文教育之初衷——帮助孩子热爱、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5.
“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这句耳熟能详的话随着课改的深入已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的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日新月异,课堂教学变得开放而富有生机和活力。但我们在看到累累硕果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味"体现在哪里?单纯的体现汉语言的魅力是不够的。经过多年小学语文的教学,我认为"语文味"应该具有"五味"——趣味、文化味、文本味、品味、生活味。  相似文献   

17.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下面以《云雀的心愿》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郑宜军 《教师》2013,(27):31-32
语文课到底该如何上,许多大方之家都有独到见解,但我更欣赏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观点: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之所以有别于政治课或历史课,是因为其无处不在地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语文课的语文味寄身藏形在课文的幽微深远的意蕴之中,师生非借助对课文的细致把玩和认真观照而不能将其尽情呈现。语文课呈现出来的语文味往往诉诸人情,深人人心,熏陶人格,改变人性,以至于师生心灵深处不时涌动着错综复杂的感发、联想和共鸣。  相似文献   

20.
李涛 《陕西教育》2010,(1):74-74
从教已有29余年,回忆起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似乎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涩:因为“她”经历了令人尴尬的种种“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