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图书市场订数萎缩,青年读物印数下降之际,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生活启示录》丛书却一枝独秀,当年重印3次。其中,《沉思与遐想》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是“上海青年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整套丛书跻身上海青年最喜欢的三套丛书之列。薄薄的小本子,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不显眼的地方出版社,只有三年多编龄、尚未获得职称的“编辑”,1986年不景气的图书订数,……“天时、地利、人和”似无一具备,难怪预测者们都不敢持乐观态度。然而,这套小小的书居然冲破了困难脱颖而出,并成为热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年的新剧(早期话剧)期刊大都寿命不长,只出了一两期就停刊了。由上海民友社发行的《剧场月报》从1914年11月至1915年2月出了三期,算是比较多的一种。该刊主编王笠民,主要撰稿人除王笠民外,还有柳鹃、铁柔、许指严、张申甫、冯叔鸾、张冥飞等。据刊内所附《看本报者注意》的白话广告,介绍刊物的宗旨与内容:“哈哈,今天《剧场月报》出版了。 相似文献
4.
5.
6.
汤小小 《记者观察(上半月)》2013,(3):100
看电视剧《甄嬛传》,简直就是一个穿越版的职场:有人升职加薪,有人原地踏步,有人惨遭淘汰。同为职场中人,除了看热闹,我们还应从古人身上吸取教训。对同事:和睦相处是王道每个人都想把同事打压下去,这样自己才有升职的机会,华妃就处处找其他同事的茬儿,想方设法陷害他人,闹得办公室鸡犬不宁,老板为此头痛不已,只是迫于年家的势力,没敢炒她鱿鱼。甄嬛就不同,对同事谦恭有礼,和谁说话都一脸微笑,从不背后使绊。适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中,从青少年时期,直到长大成人、步入社会,总要面临各种境况、各种诱惑、各色人物,也面临各种抉择。这时,都需要每个人用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去面对和处理。一失足成千古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念之差,都可能铸成终生的大错。这样的惨痛教训俯拾即是,不可不察。这也可见做人 相似文献
8.
今年,一份长达96页、名为《〈纽约时报〉创新报告》(以下简称《创新报告》)的"秘密报告"在网上流传开来,受到媒体人的持续关注。《纽约时报》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新闻大鳄要做何创新,一直引得新闻从业者们争相瞩目。岁末年终,本刊特结合最新的国际传媒动态分析《纽约时报》一系列创新背后的深意,以期为业界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2009年8月17日,美国最受欢迎的大众化杂志《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的发行商——读者文摘公司宣布,将按照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申请预先破产保护,并计划用公司所有权交换部分债务。本次破产保护不包含美国以外的业务,但这仍然标志着这家知名杂志的落幕。 相似文献
10.
张小平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8,(2)
由中央电视台和青海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唐蕃古道》给荧屏前的观众带来了高尚的艺术审美享受,许多藏族同胞亲切地称它是“奉献给藏族人民和广大电视观众的一条圣洁吉祥的哈达”。唐藩古道是民族团结之路、中华统一之路、开放繁荣之路。电视系列片《唐蕃古道》的出现,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12.
2009年8月17日,美国最受欢迎的大众化杂志<(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的发行商--读者文摘公司宣布,将按照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申请预先破产保护,并计划用公司所有权交换部分债务,本次破产保护不包含美国以外的业务,但这仍然标志着这家知名杂志的落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伊始,万象更新,《南国都市报》应运而生。作为一家面向市民,完全由市场来养活的报纸,它的副刊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受到市民的欢迎。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带着一种惶恐不安的心情,我们小心地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摸索,历经6年努力,使《南国都市报》副刊与时俱进,其中经历过淘汰和失败,终于培育出现在比较全面、比较成熟的副刊。回顾《南国都市报》副刊的发展历程,真可谓:“三部曲”唱罢规模初具,“三字经”念动全盘皆活。 相似文献
14.
本书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谋篇布局,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一个记者敏锐而独特的眼光,一年年、一件件、一笔笔全景式地盘点了自1978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中国房地产可堪载入史册的大事及人物。整整30年,几乎所有重大房地产政策、新闻事件及各色风云人物、楼市百态等,《我们房地产这些年》均有翔实记载、细腻描绘。全书气势恢宏、结构繁复、逻辑缜密,工程巨大,既是查考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轨迹的工具书,又是纵横经纬的编年史,更是地产启示录。 相似文献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于2013年8月进行体制改革,采取学术与出版分离的办刊模式.文章以此为例,阐述实施方案、实践过程中的困难、解决措施,以及改革后的效果和变化,为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科技期刊改革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作为科学技术主宰者的知识分子,其力量从哪里来?最近,看过张曼菱编导、制作的10集历史文献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之后,我仿佛已经找到了答案,也同时找回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尊、自信和自豪感。 《西南联大启示录》把我们的目光引回到60多年前的国弱民穷、艰难屈辱的岁月中去。 那当然是个很特殊的年代。侵华日寇的铁蹄由东北踏上了华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