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陶诗中的菊花意象大凡有三类。食菊,突出菊花的药用价值:防病保健,延年益寿;赏菊,强调菊花的观赏价值及其风骨:傲睨风霜,卓尔不群;赞菊,彰显菊花的精神价值:随性适意,心与自然泯一。纵览诗歌菊花意象之流变,可以揭示陶渊明诗歌菊花意象的意义:以菊喻人,以菊比德;无我之境,自成高格。  相似文献   

2.
文田 《语文天地》2008,(7):23-23
菊花又名"黄华"、"长寿花",其色彩斑斓,花形多变,姿态万千,为我国名花之一。千百年来菊花与诗人墨客、诗词歌赋结下了不解之缘。骚人墨客或爱其素,或赞其姿,或歌其节,或颂其彩,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传诵千古的咏菊诗篇。菊花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而是以素雅坚贞的品性见美于人。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栽菊赏菊,爱菊成癖。其咏菊佳句"采菊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爱菊,赏其色、香、节、用,可称为菊花知己。陶渊明重阳赏菊饮酒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民俗中重要组成。而陶渊明诗中之菊更是具有了深刻的道德意义和审美意义,甚至与自然大道联结为一体。陶渊明赏菊的多个侧面,给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爱菊,赏其色、香、节、用,可称为菊花知己。陶渊明重阳赏菊饮酒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民俗中重要组成。而陶渊明诗中之菊更是具有了深刻的道德意义和审美意义,甚至与自然大道联结为一体。陶渊明赏菊的多个侧面,给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赏菊,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赏心悦目的一件乐事。重阳节又称赞菊节,民间还有在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的习俗,故有“人共黄花醉重阳”。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菊花天姿高洁,古人谓其有君子之德,为隐逸高士们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路 这个关于菊花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在邀菊中请菊花仙子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菊花;在赏菊中初步观察菊花、认识菊花;在品菊中抓住菊花的特点去了解菊花;在话菊中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菊花,在赞菊中通过课前搜集的咏菊的诗句来赞美菊花,并作成礼物送给菊花仙子,在这样的过程中对菊花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升华;在画、写菊中通过对菊花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之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成曙霞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1):54-56,63
以菊花为吟咏对象的咏菊诗是咏物诗中别具审美价值的一类诗歌.但纵观历代咏菊诗人的创作,起初文人看重的是菊花的药用价值,随后才发现菊花独特的审美价值.古代咏菊诗主要是通过以菊比德、以菊抒情两方面体现出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在秋季赏花,首当其冲的当然要数秋菊了。《礼记·月令》中也有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的就是农历的九月份菊花将会开放,而黄花也成了菊花的代名词。菊花品性高洁,孤高傲世,不畏风霜,冒寒而放,有"傲霜"之称。历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咏菊诗及不少情趣盎然的赏菊联。金秋时节,菊花芬芳馥郁。晋代诗人陶渊明深爱菊,与友人一起赏菊时,脱口而出:"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自有一番情趣。孟浩然  相似文献   

9.
<正>[原文]秋丛(1)绕舍似陶家(2),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注释](1)秋丛:一丛丛的菊花。(2)陶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家。[解说]一丛丛秋菊绕着我的屋舍,就好像我敬爱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家一样。我绕着竹篱赏菊直到太阳西下。不是我百花之中偏偏最爱菊花,而是菊花开后百花早已凋谢,没有别  相似文献   

10.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注释:秋丛:一丛丛的菊花。陶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家。解说:一丛丛秋菊绕着我的屋舍,就好像我敬爱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家一样。我绕着竹篱赏菊直到黄昏太阳西下。不是我百花之中偏  相似文献   

11.
深秋赏菊,是我国人民的一项传统爱好。菊花,色泽鲜艳,香气宜人,迎寒怒放,英姿飒爽,且可以酿酒入药,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菊花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因它具有御寒傲霜的独特性格,而深得诗人墨客的赞赏,成为吟诗作赋的对象。仲秋初冬,徜徉于菊丛之中,回味古今名人的咏菊诗篇,颇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2.
今年高考全国卷第11题对《菊花》诗的分析判断是一道很好的题目,它不仅检测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而且突出了文学欣赏这个要旨。下面请看这道题: 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还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菊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唯陶渊明独爱菊,视菊为一种境界;然而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孟浩然却截然不同,他期待着重阳,憧憬着与菊同乐、赏菊同聊的故友重逢之情;更有甚者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元稹挚爱之情。此花开尽更无花,菊,你是如此顽强。  相似文献   

14.
赏菊     
赵普 《小学生时空》2014,(10):45-45
金秋十月是赏菊的好时节。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到植物园去赏菊。一进门,一盆盆美丽的小菊花便映入了我的眼帘。 无数五颜六色的菊花千姿百态。名菊"十丈珠帘"细细的花瓣如垂丝状怒放,又如瀑布飞溅,又像五彩缤纷的礼花在绽放;菊花"绿纱窗影"真的像绿色窗纱一样,若隐若现;黄菊"和平"的颜色是金黄色的,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绣球,又好像一朵黄云;"帅旗"的花瓣正面是紫红色的,背面是金黄色的,犹如古代大军的旗帜。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菊花,花骨朵饱胀得马上要裂开似的。  相似文献   

15.
张秀娟 《时代教育》2007,(6Z):51-51
中国古代的诗人,对菊花钟情非常。菊花的君子之风与归隐田园之趣是诗人的笔经常触及的话题。从屈原到马致远,可以说菊花意象在古典诗歌里处处可见。  相似文献   

16.
菊花,清高超逸,是中国古代文人典型性格的象征,是诗人们喜爱吟咏歌颂的对象。自古以来,以菊花为题材的诗歌多不胜数,但最能刻划出菊花神髓的,莫过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所以梁钟嵘说:“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这一句话,颇有见地地表明了陶渊明的人和诗。朱自清也曾说过:“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他们的诗集,版本最多,注家也不少。”由此可见,陶诗在我国诗史上是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下面结合《饮酒·结庐在人境》和《归园田居·种豆南山…  相似文献   

17.
谢荣 《考试周刊》2008,(12):34-35
历代人们爱菊赏菊,不仅赞其实用和姿态美,更喜爱其不畏寒霜的特性,而在中日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菊花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师荣 《教师》2011,(10):128-128
中国古代的咏物诗,其所咏之物,都表现了一种诗人的精神,诗人的每一种精神都有庞大的民族文化作其支撑。菊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是诗人们喜欢歌咏之物,诗人歌咏菊花,其实是在歌咏诗人主体。因为在菊花身上,集中了中国古典诗人的穷达观、进退观、显隐观,也承载了我们炎黄子孙的美好品质、崇高精神和心灵憧憬。  相似文献   

19.
阚秋莎 《考试周刊》2007,(28):11-12
菊花作为高洁的象征一直为文人词客所传诵,而作为以诗闻名的大唐,关于菊的诵咏更是不胜枚举。本文尝试通过对唐代不同身份﹑不同阶段的诗人对“菊花”的描写入手,着眼于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不同历史阶段中诗人的微妙的心态的变化,简略地分析论述其各自的特色,把整体感和时代感带入诗歌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秦红梅 《现代语文》2007,(10):121-121,115
饮酒赏菊、登高团圆、作诗赋说是中国古代诗人们在重阳之际的主要活动,历代的诗人都将自己的独特感受在重阳佳节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既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同时又有借题嘲讽时政,以此表达诗人自己的不平之气,抒发慷慨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