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的失礼、失信和失误,是每一个校长都不希望出现但又是常难以回避的问题。校长只有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它,才可能使之“由坏事变成好事”。一、要大度对待教师的失礼。这里所讲的失礼,通常是指教师对校长不注意礼节、礼貌的种种表现。比如,有的教师在听校长作报告时,采取一边听一边讲;有的教师喜欢在后面给校长编造和传播一些小道新闻,甚至还搞点恶作剧;有的教师凡是当“官”的,就看不顺眼或“敬而远之”。面对教师的失礼,作为校长,首先,要有点“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的大度胸怀,不可因教师对自己不尊重就闷闷不乐,耿耿于怀,…  相似文献   

2.
释“礼节”     
《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壁,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句的“礼节”一词书中无注。南方五省(市)编写的教学参考资料释“礼节”为“态度”,许多古文译注之类的书,对此词均不加注,译文也照抄不译.这对教学特别是学生自学是欠妥的。《说文》释“礼”为“祭神以致福”,《辞海》“礼”字的第二义项是“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辞源》“节”字的第八义项为“礼节。《论语·微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辞海》“节”字的第五义项是“礼节”,引例是《荀子·乐论》:“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可见“礼”与“节”在  相似文献   

3.
旧识新朋,在相互见面时,总要表示一定的礼节。这里对古人的一些常见的见面礼节作一介绍。 揖: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初次见面时,喜欢请教尊姓大名,询问“府上”在哪里,然后再问是干什么的和在何处工作等。对这类交际上的“开场白”,我们不仅习以为常,不觉失礼,反而认为它们是交际场上应有的礼节。但在与美国人打  相似文献   

5.
《诗经·邶风·燕燕》之终章非错简所致,《毛诗序·燕燕》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相关内容可相互发明。《燕燕》抒情于终章得“以礼节情”、“情礼和谐”之义,胜于始初“恣情违礼”之状态,《诗论》“贤于其初”者,其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6.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上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孔子教给弟子的"六经"中,礼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古人说话、写信也讲究礼节,注重遣词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有些表示称呼的词语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吴通福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3):110-112,115
史籍著述受时代,环境和学风变迁影响的一个明显表征,即为不同时代的学者对不同体裁的史籍在史学史上的地位的认识的变迁。清世抑扬《通考》诸家,“往往依其自身所遭际之时代,所居处之环境,所薰染之学说,以推测解释古人之意志”。今天的史学史家,对此诸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才不致囿于古人之成见,作出对《文献通考》这一中唐宋元时期典制通史“集大成者”的正确评价。本文以清学史为背景,评析清代抑扬《通考》诸家诸说.  相似文献   

8.
古人如何坐     
张勇 《高中生》2015,(7):47-48
踞和跪古人认真礼貌,即使独处,仍得谨慎。有一天,孟子要休妻,孟母问其故,曰:“踞。”意思是:娘子竟然伸开腿坐。箕踞而坐在孟子的时代被认为是难看兼失礼。好孟母,却这样教育孟子:乘人不备,乱闯人家的私人空间,这才真正是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东汉的《说文解字》里面清楚地写着古人是如何从坐姿去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和性别的。古代东面的“夷”被视为非我族类,原因就在于他们坐得太不像话。亚圣孟子,巴不得天下人皆循礼而  相似文献   

9.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苟子》上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孔子教给弟子的“六经”中,礼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古人说话、写信也讲究礼节,注重遣词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有些表示称呼的词语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韩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这充分体现在日常生活礼节中。用餐礼节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一项最基本的礼节。《礼记》中曾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人民历来好客,在招待客人尤其是韩国客人时,要尊重他们的礼仪、风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交流。本文就中韩两国间传统用餐礼节的各自特点及异同点进行了研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敬语和谦语     
“家大、舍小、令外人”是古人运用敬语和谦语的七字诀,如果不了解这些交际用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古人被严格的纲常约束,礼节繁多,仅仅在穿衣戴帽上就五花八门。而世间盛行以衣帽取人之风,衣着打扮常常不只是一个人的个人代号,往往还是他的社会代号。  相似文献   

13.
《鸿门宴》中有一处项羽设宴款待刘邦时的人物座次描写牵涉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座次礼仪。中国历史悠久,5000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且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这些"礼"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思想。古人要求人们很早就要"懂礼、习礼、守礼、重礼",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场合不同,会面的对象不同,行的礼节,坐的座次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品悟经典     
<正>原文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三字经》注释仁,仁爱之心。义,指应当遵守的道义。礼,礼节。智,同"知",指有才识。信,指诚实守信。常,常规。紊,混乱。解释古人倡导仁、义、礼、智、信,这五者称为五常,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故事宋濂借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来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人一旦发现自己有过失。用什么礼节表示谢罪呢?除了常见的打躬陪不是之外。还有免冠、徒跣、肉袒、负荆、膝行等。  相似文献   

16.
敬语和谦语     
“家大、舍小、令外人”是古人运用敬语和谦语的七字诀,如果不了解这些交际用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近日翻阅《中国电视报》,在上面读到了《人要活得有趣》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我们读《论语》,也许会觉得孔老夫子是一个无趣的人,可是,你若知道他和他的学生讲话是那样幽默,见到美人南子时竟俯下身子去吻伊的鞋,就会明白所谓圣人者,却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有趣的人。这话让人诧异,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古人有吻足的礼节。查阅《史记·孔子世  相似文献   

18.
古代诗歌的主要类别中国古代诗词曲数量极大,种类丰富,主要有如下类别: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发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属于这类诗,写的是作者送友人时的离愁别绪。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的是在京口北固山…  相似文献   

19.
《中庸》倍受古人推崇,其思想精华仍被世人运用,其精髓在于三“高“:高尚道德是其立世之本;高度自律是其存世之魂;高雅风度是其行事之道.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词曲类别】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高中教材中柳永的《雨霖铃》抒发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2001年高考卷所选的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属于这类诗。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高中教材中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2002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