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殷璠说岑参的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他的边塞诗突出地显示了“好奇”的特点,善于写西北边地为内地罕见的雄奇壮丽风光。如《热海行》写热海奇景:“侧间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火山云歌》写火山的奇观:“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写西北险恶的风沙和奇寒。风沙之大:“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寒气之烈:“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相似文献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代表作,作品对雪域风光的描绘,对边塞生活的反映,自是不言自明的。特别是其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之新颖贴切,历来为人们所赞赏和传诵。然而,从全诗总体上来把握,我认为作品令人叹服的特点当是“空”的艺术,即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相似文献   

4.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以白雪为背景的送别之作,将送别之情寓于咏雪之中,以融情入景的笔法,暗示送别之情,形成隐伏于篇中的感情脉络.但<"风掣红旗冻不翻"新解>一文,却对"风掣红旗冻不翻"作了曲解,认为"风掣"二字,正是"红旗冻不翻"的根本原因","北风将红旗全部吹开并拉直","红旗在空中一动不动","丝毫不翻卷".这样的"新解",颅不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实际,既穿凿于写景的理解,又丢弃了"风掣红旗冻不翻"的表情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七言歌行,属于古体诗行列.基于岑参边塞诗的“奇”以及歌行体的韵律节奏,从奇景、奇意及押韵两个方面分析这首诗.  相似文献   

6.
冻不翻吗?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冻不翻”,课文的注释是:由于雪下久了,红旗被冻硬,不能翻转招展。注者的意思是说:红旗不能招展的原因是被冻硬了。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唐代诗人岑参,人们就会想到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尤其会对其中脍炙人口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津津乐道。然而,我却更喜欢诗中的  相似文献   

8.
编入初中语文课本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下简称《白雪歌》)是岑参边塞诗里的名篇,美国汉学家斯帝芬·欧文《岑参——追求奇境的诗人》一文认为《,白雪歌》是岑参边塞诗中最优秀的代表作“,其中的形象是以前的作品不曾有的。”周啸天先生认为“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语文阅读教学愈加强调教师对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阅读体验,真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文章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带领学生聚焦思维原点、突破思考障碍、揭示矛盾冲突、发挥合理想象,最终感受文章的深远意旨,实现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本世界理论作为认知诗学重要的理论之一,是一种动态的语篇分析解读模式,在解读中国古典诗词方面具有强大的解释力。笔者通过运用文本世界理论对岑参的著名边塞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解读,研究发现:(1)该诗的文本世界中的功能推进命题具有多维性;(2)其次级文本世界的世界转换模式呈线性分布,读者跟随诗人进行视点转移,能很好地融入诗歌之中。  相似文献   

11.
解新华 《现代语文》2006,(1):105-105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塞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这首诗选入初中语文第五册,关于诗的押韵,在人教版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这样写道:"诗中或两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为之更新",诗中到底押什么韵?又是如何转韵的?好多教师在备课时迷惑不解,笔者想就此问题略作解释.山东省平度市杭州路中学  相似文献   

12.
【设计简说】 初中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不少老师对诗歌思想内涵及手法的解读,往往拿教参定性的理解直接告诉给学生,学生便习惯了接受。诗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和文化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学生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充满魅力、韵味、经典的诗句变成了失去灵性的纯粹用来考试背诵的句子。  相似文献   

1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被人们誉为咏雪的千古佳句。教师讲授本文时,于此句也是津津乐道。细细品味,我们可以描绘出这样的图景:好大的雪!一夜之间,雪压冬林,一团团,一簇簇,万树干枝,宛若争春的梨花灿然盛开。雪来之奇,雪景之美,观赏者心情之惊喜,无不跃然于纸上。它想象之奇丽,意境之精美,咏雪,它是当之无愧的名句。  相似文献   

14.
15.
【课文品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简明评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诗,七言古诗,咏雪诗,送别诗,边塞诗,军营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所喜爱。  相似文献   

16.
冻不翻吗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课文的注释是,“[冻不翻]”由于雪下久了,红旗被冻硬,不能翻卷招展。注者的意思是说红旗不能招展的原因是被冻硬了。这种说法,不合客观实际,笔者认为讲不通,红旗不招展的现象,不是冻的原因,而是大风所为。其一,古代的战旗,是丝物织成。它轻而滑,不易沾雪。旗在大风中抖动得非常剧烈,雪花是不可能沾在红旗之上的。如果谁留意大风雪中的旗帜,就不难了解这种现实。其二,诗中写到“狐裘不暖锦衾薄”“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这些现象都说明,此时的天气奇寒无比。特别冷的天气,雪不  相似文献   

17.
李红梅 《阅读与鉴赏》2007,(7):51-51,48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先后两次出塞,在边塞前后共达六年之久。边塞的大漠风情和戎马生涯,开拓了岑参的诗的境界。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岑参边塞诗的主要风格。《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岑参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丁莹 《中学文科》2005,(5):59-5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边塞诗,从诗的内容来看,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咏雪与送别。其实,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后,再仔细品读就能体会出诗中最含蓄、最耐人寻味的则是诗人岑参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9.
说“春风”     
经常见到有人引用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春天来临、一夜之间梨花盛开的景象,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这两句诗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西北边塞一夜大雪之后大地银妆素裹的景象,看那远远近近的树林,雪花凝结在上面,就像是千万棵梨树一夜之间都绽放出了白色的梨花。  相似文献   

2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起首两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白草”,课本注为“指一种晒干后变为白色的草”。这样的注释固然也不错,但是,笔以为这与全诗所展示的雄浑阔大的意境不那么契合,还不足以显示边塞独特的风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