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说有这样一件趣事,说苏东坡有一天与苏小妹、黄山谷一起讨论诗歌创作。苏小妹先出了一联诗句:“轻风细柳,澹月梅花。”她要求每个人都来给这两句诗的腰部添加一个动词,使成为五言联句。东坡先吟道:“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苏小妹听后便说:“好是好,可惜还未用上最理想的动词。”接着便是黄山谷吟出“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苏小妹听后仍笑着说:“也填得好,只是仍不够理想。”苏东坡急了:“那么小妹,你又将怎么来填写这两句诗  相似文献   

2.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胞妹苏小妹曾以诗相戏,情趣横生。苏东坡是个长方脸,苏小妹便揭其所“长”,攻其所“短”,戏之曰:“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方流到嘴边。”语出离奇,令人忍俊不禁。苏东坡则更不示弱.他抓住苏小姊额头较高的缺陷.戏谑相对,迎“头”痛击:  相似文献   

3.
天窗字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即虚缺号。现代翻印的古版书,对古书中残缺的字或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的字(如汉代瓦当文字“四方□服”)、或不便于见诸现代读者的内容(如《金瓶梅》《三言》中的色情文字),住往用天窗字来代替。除此之外,有时作者出于某种原因,在诗文中故意留下天窗字。  相似文献   

4.
据说,宋朝大诗人苏轼有一次与苏小妹、黄山谷论诗。苏小妹出了个题目:“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各加一字作腰。黄山谷加“摇”、“映”二字,苏  相似文献   

5.
苏小妹洞房难新郎的故事流传很广,这个新郎就是秦观,字少游。说的是:苏小妹出上联,新郎对不出下联不许进洞房。她的上联是“双手推出窗前月(一作:闭门推出窗前月)”,这个上联紧切眼前景,自然、工巧而又浪漫,且意境明快;新郎秦少游仓促之间对不出下联,急得抓耳挠腮,这时苏轼从暗处往水池中投出一石,秦少游见水池中的景象,立刻对出“一石击破水中天(一作:投石击破水中天)”,这才得以进洞房。  相似文献   

6.
边草 《快乐阅读》2010,(5):36-41
一 “苏小妹,苏小妹,你快给我下来,我要吃街口的小笼包!” 真没想到,昨天表白刚刚被苏单单拒绝过的周丛柯这一大早就在楼下喊。  相似文献   

7.
传说,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  相似文献   

8.
古代白话小说载《苏小妹三难新郎》,故事妙趣横生:新婚之夜,新娘苏小妹将洞房紧闭,要新郎秦少游答完三题才给开门.此即所谓三“难”。一、二  相似文献   

9.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请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相似文献   

10.
在《苏小妹三难新郎》这出戏里,苏小妹耍新郎(秦观)对出“闭门推出窗前月”的下联,新郎苦思良久,也对不上来。东坡先生深怕妹夫对不出下联进不了洞房,便心生一计,叫书童向附近的水塘投了一块石头。新郎见此情景,豁然开朗,一句“投石冲开水底天”的下联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1.
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我们应该苦心探索,非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我们精心选择词语,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无不在词语的锤炼方面下过功夫。宋代的苏小妹曾写出这样两句待:“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让苏东坡和黄庭坚  相似文献   

12.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相似文献   

13.
才女苏小妹     
苏小妹是苏洵的三女儿。苏洵夫妇共有三子三女;长子景先和两个大的女儿皆先后夭折了。第四个孩子就是苏小妹,因和堂兄弟姊妹一起,排行第八,所以乳名叫做“八娘”;又因她当时最小,故称作“小妹”。她作为姐姐,仅大苏轼的一岁多,比苏辙大四岁。  相似文献   

14.
宋彦和 《教学随笔》2008,(Z1):132-132
宋代文豪苏轼一家,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文学"专业户",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属唐宋散文八大家,其妹苏小妹也是著名的才女。一次,苏小妹到京城去看望哥哥苏轼,兄妹久别重逢,分外高兴。苏轼暗想,小妹素来文思敏捷,备受时人的推崇。但好久没见了,不知她学业有无长进,我不妨撰得一联,考考小妹。于是,吟出  相似文献   

15.
[话题] 苏东坡与惠崇和尚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粪。”惠崇说:“我看你像如来。”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回家后问其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东坡有所悟。  相似文献   

16.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写这首诗的人是一个古代才女。叫苏小妹。不知道?那她的父亲和兄长可是鼎鼎大名的哦,是“唐宋八大家”里面的“宋三苏”:老苏苏洵、大苏苏轼和小苏苏辙。 这首诗其实就是苏小妹调侃苏轼…(苏东坡)的,因为苏轼的脸长得特别长,有点像马脸,辜负了他风流才子的美誉。  相似文献   

17.
史仕平 《现代语文》2006,(12):98-99
近读《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一篇,颇有悟。新郎秦少游拿到苏小妹的第三幅花笺,内出对云:“闭门摊出窗前月”。少游苦苦思之,来有答案,信步走近庭中盛满清水的花缸旁,望水若思。东坡见状,远抛一小石于石缸中,水滴溅到少游面上,少游惊悟,当下挥笔对日:“投石冲开水底天”。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名篇 ,内容含蓄 ,语言凝炼 ,作者独具匠心地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思想的“想象点”。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空白”,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理解填补这些“空白”,促成“完形”,将会起到开发学生智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一、理解、填补教材中的文字“空白”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一文的“古□亭口”中的“□”就是“空白”。□是个什么字呢 ?显然 ,作者不是不知道 ,而且稍有文史知识的人也都清楚 ,在浙江绍兴县城内轩…  相似文献   

19.
1.东坡对小妹一天,苏东坡与苏小妹在花园里饮酒赏月。下酒菜中有一碟切好的咸鸡蛋,苏小妹便指着咸蛋出了一个上联,叫苏东坡对下联。她出的上联是:剖开舟两叶,内有黄金白玉;苏东坡按说也应以桌上物品对下联,可是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饭后,侍女端上来一盘石榴。苏东坡剥开一个石榴正要吃时,下联有了。道出来是: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相似文献   

20.
墨镜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苏东坡与惠崇和尚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粪。”惠崇说:“我看你像如来。”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回家后问其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东坡有所悟。你以为苏东坡悟到了什么?它又给你怎样的启发?请联系实际,以“心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