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国际资本的高度流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的钉住汇率制度提出了挑战。在资本市场日益开放的条件下,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不利于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会降低国内企业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不利于保障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钉住汇率制度是导致东南亚国家近年爆发货币与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应对现行的钉住汇率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形成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提供适宜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2.
1320亿美元的巨额外债是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而阿根廷在汇率制度上的僵化是产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本以阿根廷金融危机的背景,分析钉住汇率制的优点主要是有利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缺点主要是丧失独立的货币政策且不能利用汇率调整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启迪是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不等于没有波动,汇率形成机制要市场化。  相似文献   

3.
在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的情况下,现行人民币钉住汇率制度会导致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宏观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性。它不仅会增加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可能会危及我国的金融稳定。因此,当前我国中短期宜采用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长期应实行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4.
汇率制度的选择应与货币本位制度相一致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浮动汇率制度是演变的必然趋势。中国的汇率制度实质是一种钉住美元的钉住汇率制 ,有自身的体制缺陷 ,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建立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的今天,我国目前实行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病,尤其是在我国未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重新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安排,势在必行。有哪些弊病?如何改革?本文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贸易大省,广东省出口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金融危机对广东省出口的影响及其途径,首先给出了金融危机影响贸易的作用机制,并在重力方程框架下实证分析了影响出口的因素,结果发现国外产出的下降以及由此形成的时间效应是导致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2008至2009年由于人民币汇率较为稳定,汇率对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我们还从贸易伙伴、贸易方式、企业的经济类型、产品类型等角度探讨了金融危机对广东省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牙买加体制下,钉住汇率制是“南方”国家汇率安排的主流.汇率的固定,使其具备有利于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加速产业升级的优势;然而,货币危机的易发性、难以解决的“米德冲突”及其对内部目标的伤害等又是其固有的“先天不足”.辩证地剖析其优劣,并利用东南亚的实证加以分析.笔者认为:钉住制,短期是利大于弊,可作为“避害”的选择;长期则弊多利少,应该抛弃.  相似文献   

8.
9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距今已过去整整十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已渐渐远去,许多国家的经济也开始复苏发展,但那场给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和由此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却值得今天的人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9.
汇率制度、路径依赖与东亚货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东亚国家(地区)所实行的实际钉住美元汇率制度是引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但近两年东亚部分国家(地区)又重新恢复了这种汇率制度安排;同时由于欧洲货币合作的成功示范,也大大激发了东亚国家(地区)对于实现区域货币合作的广泛兴趣,重归实际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只是各国(地区)在危机后过渡时期内的次优选择,东亚国家(地区)短期内努力的方向应该是选择实际钉住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而从长远趋势来看,通过对欧洲货币合作动力机制的经验考察,东亚国家(地区)的当务之急应当是积极为推动实现区域货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步步恶化,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渐高涨。文章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革IMF,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调,发挥其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的应有作用;建立和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完善汇率体系,平抑汇率大幅波动;改变以美元为主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给增加和利率下降对总需求及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有限,无论是消费需求还是投资需求,对货币政策的反映均不明显;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手段有限,效应微弱;货币政策执行中的最大问题是单一固定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现行的汇率制度应当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缺乏约束的金融体系、僵化的汇率制度和过早的金融自由化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维持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适当适度地引进外资、改革汇率制度和推进金融自由化是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深刻影响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反全球化思潮深化,主导全球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质量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体现的全球贸易发展受到国家、地区组织保护主义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在不断发展。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需要经济全球化发展来解决,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在金融危机中依然发展。新兴国家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经济发展的表现,将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反倾销措施滥用问题是当今世界贸易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金融危机过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控诉有增无减。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之间反倾销的硝烟也日渐浓烈,而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面对世界永不休止的贸易纠纷与摩擦,没有一个国家能置身事外。尤其是中国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会遭受其他国家的控诉及报复。本文将通过研究当前发展中国反倾销形势的特点,分析原因并总结出避免反倾销泛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1997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危机后,东亚新兴经济体在汇率制度选择方面进行了不断尝试,逡巡在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之间。本文认为,无论选取何种汇率制度,都要以维护经济稳定为根本目的,因此,目前东亚新兴经济体选择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宽带爬行汇率制度是较为合适的。对于现阶段的东亚新兴经济体来说,应逐渐放开对资本流出的限制,而对于资本流入的速度要进行适当的控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再实现从中间汇率制度到浮动汇率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泰国放弃泰铢紧盯美元政策,泰币汇率贬值,金融风波乍起,并很快席卷东南亚诸国。自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市场动荡往往发生在经济发展业绩好的发展中国家,其深层次原因是,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变化,而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体制和结构有诸多不适之处。中国作为东南亚国家的近邻,应从这一动荡中得到启示:防止和治理金融动荡,不但需要政府加强监管,采取防风险措施,更要从国情出发,深化市场改革,稳定宏观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中国可能更乐意让人民币大幅贬值,这显然意味着对其他亚洲国家和全世界的重大冲击。但中国经济迄今并未硬着陆。今年官方设定的GDP增长目标是7.5%左右。中国也不愿承担人民币大幅贬值带来的通胀后果。最近几日,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下挫。尽管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仅仅下跌了约1.3%,但根据这种有管理的汇率制度标准,这种波动实际上是很剧烈的。另外,这一走势与过去3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强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8.
美元化的危害及亚洲货币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是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依然存在,导致危机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但已经在不少国家恢复,而且出现了更为严重的美元化趋势。从利率和汇率两个方面看,美元化存在着种种的弊端,以亚洲国家为例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既然美元化存有严重的缺陷,短期内又无法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亚洲地区的货币合作则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出路,虽然亚洲货币合作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随着该地区各国经济依存度的加深,当收益大于成本之时,合作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主权的汇率政策及其国际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汇率政策是每个国家的主权 ,日韩等国曾通过运用本币大幅贬值等政策而高速进入工业国和发达经济 ,但是 ,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求国际社会对汇率政策进行协调 ,以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日本发起人民币升值的舆论表明 ,汇率政策的国际协调要求已从针对发达国家扩展到针对发展中国家 ,这是汇率政策国际协调的转折点。因此 ,现有的汇率政策的国际协调体系已暴露出极大的局限性 ,要求有新的国际规则的诞生。汇率政策国际协调体系改革的总趋势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形成的世界性汇率协调组织和总协定  相似文献   

20.
张蕾  肖文科 《海外英语》2011,(7):383-384,398
一个国家的汇率一向与其经济贸易密不可分。人民币升值给中国外向型企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人民币呈升值趋势有一系列原因,通过分析其对中国外向型企业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应对的措施和办法可以为企业寻求可持续的稳定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