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写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在给原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中,深切缅怀父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  相似文献   

2.
周道炜 《海南教育》2010,(6):110-110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父亲.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相似文献   

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父亲.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相似文献   

4.
刘敏  舒翠萍 《湖北教育》2006,(12):39-40
教材简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选自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是篇精读课文,属书信体文章,课文内容是一个因失去了父亲而悲愤的、对和平无比渴望的中国孩子写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肚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军事观察员的感人事迹,饱含着一个中国孩子对父亲的缅怀和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创设情景、品味语言、感情朗读,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实现与文本对话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7.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书信体精读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的“我”沉痛地悼念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爸爸,并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情感真挚,催人泪下。本单元的主题是:维护和平,  相似文献   

8.
课堂初始阶段,引导学生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大致内容,然后揣摩品读,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哀伤和雷利渴望和平的心声。在读课文过程中解决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如理解“蓝盔”的含义;通过对比深刻领悟雷利送爸爸与接爸爸时不同的心情等。初步感悟出雷利因失去父亲而更加渴望和平、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略)自主学习,深刻感悟5—7自然段中雷利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师:雷利的父亲,一位精通四国语言、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应该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却被战争无情地夺去了生命。文章5—7自然段写出了雷利———这个有思想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小学课本上的一篇课文,按照教科书和老师的解读,我们接受了该文传达的热爱和平、痛恨战争的思想,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儿,似乎孩子的背后有个大人在指导,行文过于老练不似普通孩子口吻。询问周围读过此文的学生和朋友,大都有这种感受,文中所传达的"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总感觉有一种"假",这种"假",不是事实上的"假",而是指情感传达方面"失真",一种情感上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这是一个叫雷利的中国孩子给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的一封信,信中饱含了一个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理解作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作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节课,是在网络环境下实施任务驱动,师生协作,共同探究来组织教学的,它注重了学生语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堂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将语、思想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关战争与和平的内容进行多学科整合教学的课。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大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充满了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战争灾民的无限同情,对挑起战争的国家和策划者深深仇恨。一个北京的中学生雷利含泪给“世界最高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信,以“亲爱的爸爸为了维护和平,在执行任务中壮烈牺牲在他国土地上”的血泪斑斑的悲痛事实,呼唤和平。信中饱含着一个中国孩子渴望和平、痛恨战争的真挚情感。我也和雷利同学一样,热切盼望全世界太平,让战争早日见鬼去吧!我早听爷爷说过多次,爷爷的长兄就是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牺牲的,这是美…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父亲,饱含着一个孩子失  相似文献   

13.
一、立足单元,说教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课标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战争与和平"。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首先表达了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谢意,接着倾诉失去爸爸的悲痛,最后呼吁国际社会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相似文献   

14.
访问搜集相关资料。2.与家人一起通过新闻媒体继续关注伊拉克战况,并听听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很有意思的是,布置作业时,我听到几个孩子在悄悄议论:“第12课都还没学呢,怎么就要预习第22课呀﹖”我笑了,心想,小家伙,读了课文你们就明白了。3月24日星期一今天两节语文课,学习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新增课文,是一个名叫雷利的中国孩子1996年11月写给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先生的一封信。雷利在信中深情地缅怀父亲———一位为维和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饱含着一个孩…  相似文献   

15.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课中有很多震撼人心的细节描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抓住细节描写.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并体会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1 设计理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属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全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之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7.
李雪梅 《湖北教育》2003,(15):35-36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名中国中学生雷利在1996年写给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的前半部分表达了自己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语言质朴,感人肺腑。后半部分则放眼世界,纵观时空,表现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文字凝  相似文献   

18.
教材解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是一位中国孩子给联合国秘书长写的信。信中雷利缅怀了父亲——一个为维护世  相似文献   

19.
李爱英 《山东教育》2005,(10):24-24
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册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不幸有机联系起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情激情,突破重点。一、感受浓浓亲情,凸显“呼声”,激发渴望和平之情在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作者和妈妈与爸爸相约时的情景。提出: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读读、想想、议议。一是抓住“至今都忘不…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而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细细分析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战争的了解只是局限于影视剧中的场景,感受到的都是打仗的“兴奋”,英雄的“壮举”,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却无法体会,特别是男孩子还非常喜欢战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链接课外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人物、故事等留下深刻印象,对语言文字上有所感悟;让学生建立起和平与战争的立体空间,感悟课文内涵,突破“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一难点,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材的处理上也要有所侧重,重读第4自然段,重说、重议第6、7自然段;充实课外资料、唤起生活体验等多种方式来形象具体地理解重点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