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一期……     
2000年在去年就被性急的人们当作21世纪的开端沸沸扬扬地庆贺了一番,真正沐浴着新世纪曙光来临的2001年反而显得那么悄然、平静,而在平静中人们欣喜地看到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出版业在新世纪将更加红红火火。新世纪来了,新署长来了,多年党委工作塑就的宏观把握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以及干练、稳重、务实的精神注入新世纪第一个出版业五年计划,会是幅怎样的图卷?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世纪的面目和头十年头五年有着密切的关系,仅仅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家关注新署长和新五年规划,对新署长和十五规划寄予深  相似文献   

2.
这一期……     
杨牧之同志热情洋溢地为汉英对照版《大中华文库》作序,并冠以“迎接新世纪文明的太阳”的标题,可见文库出版意义之重大。回想20年前,正是出版这套文库的首倡者湖南人民出版社,以一套“走向世界”丛书,在出版界奏响了开放改革的第一曲强音。不久他们又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出版英译中国学术经典,为向世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带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因而得到新闻出版署的高度重视,将它列为全国重点出版工程,以更强的力量、更有力的举措去组织实施。一家出版社出书的眼光、格调和水准在前后两件大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露。这也有力地证明,只要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地方出版社同样可以做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大事来。  相似文献   

3.
这一期……     
10月12日,一场秋雨骤冷了金陵古城的天气,第十一届全国书市的开幕却点燃了读书人爱书、买书、逛书市的热情。我们赴书市采访的记者还未来得及卸下满身的疲倦,便第一时间编写了一组“书市传真”,让没能亲临书市的读者作一番纸上的书市徜徉。  相似文献   

4.
这一期……     
单位搞招聘,正襟危坐的评委很喜欢问:你有什么特长?应聘者就将自己的特长(不是一般的优点)陈述一番。这个人可能就会因为有特长而胜出,获得就业和发展的机会。当然,他(她)的胜出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过用心的培养,其特长确实相当“长”了;二是招聘活动一定是公平的、规范的,不能递条子搞内定。人事竞争与企业竞争同理,只是“特长”二字到了企业那里就有了一个很威严且略带神秘色彩的名目——核心竞争力。本刊与江西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井冈山论坛”,论的就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会议代表认为,这个论题很具有“前瞻性”。这无非说明,其一,许多出版社还没有开始用心地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虽然已经培养了,但“力”还相对不足;其二,竞争环境和市场环  相似文献   

5.
这一期……     
人们常用“千载难逢”来形容良机之难得,2000年的降临给人类带来的激动和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尽管一些国际权威机构仍在坚持21世纪应从2001年算起,但随着2000年的钟声敲响,大家都按捺不住“千年等一回”的急切心情,满怀着憧憬迎向新世纪的曙光了。新世纪的到来,对我们出版人意味着什么?中国出版该怎样善自珍重,  相似文献   

6.
这一期……     
第十一届全国书市10月12日在南京举行,这是本世纪最后一届书市,又是开拓新世纪出版发行天地的一届充满生机活力的书市,承前启后,意义重大。为迎接全国书市、为服务读者出版者,我们推出了144页的全彩印增刊《书市精华》。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书市组委会主任、中国书刊业发行协会会长杨牧之为增刊撰写了专文《赏心乐事逛书市》,这篇专文在本期正刊上也发表了。  相似文献   

7.
这一期……     
6、7月间,新闻出版总署分别在北京和深圳召开了两个高峰会:全国部分期刊社长总编座谈会(主题:从严治刊,建设阵地)和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研讨会(主题:深化改革,发展连锁),一南一北,“双峰”并峙,虽话题不同,但目标指向却是一致: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总署领导对这两个会议都非常重视,石宗源署长先后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号召全国新闻出版工作者要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业的指导方针和最高准则,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在深化出版改革的同时壮大产业,建设阵地,以无愧于新时代赋予我们出版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党的八十华诞喜庆的红色浪潮和北京申奥成功的巨大喜悦在这个夏天一直冲击着国人的心扉,我们办刊人亦深受感染,但若论贡献,我们谈不上,只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默默地祈祷,以实际行动祝福伟大的祖国早日实现伟大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这一期……     
世纪更新带来的也许更多更直接的不是客观外界的变易,而是人们心理上情绪上的某种追求和向望。本刊进入新世纪改为全彩印刷,不敢说在内容上陡然间有了多大的提升,希望至少在直觉上外观上好看一些。六年前我们创刊时就有感于出版人给作者出书出得很漂亮,为什么自己的出版刊物不可以出得讲究一点呢?如果我们的记忆不错的话,《出版广角》是我国出版行业和广西所有刊物中第一个采用大十六开本印制的,今年改全彩是想再上一个台阶,效果如何,有待读者诸君的鉴定和我们自身的不断改进。卷首一组“新世纪畅想”不是空洞的应景文章。来自出版第一线的13位社  相似文献   

9.
这一期……     
踏青时节,我们来到春意盎然的湖南出版集团做了一组采风式的报道,洋洋一万六千余言的《湘行记》,借用沈从文先生的篇名,摄录了湖南出版集团的新意亮色。尽管集团组建的某些运转程式还在进行,务实、精进的湖南出版人己经按照酝酿成熟的发展思路,不失时机地迈开大步往前走了。当一些出版单位还在计算教材改革中损失了多少码洋,踌躇是否参与新教材开发时,湖南出版集团已经走完了国家教育部招标的三种新教材研究、编写并中标胜出的全过程。作为教材出版大省,他们跨越了单纯求利润、拼码洋的阶段,在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考察中,认识和理念刷新到了为提升国民素质尽义  相似文献   

10.
这一期……     
出版界对教辅的心态有点微妙。知道它是赚钱的东西,许许多多的出版社靠教辅养着、活着,但在嘴上却不爱提它,甚至有点鄙视它,一说到出版业绩,还是搬出一堆卖不掉但是很堂皇的书,而这些书都是用教辅赚来的钱出的。教辅仿佛是一位丑陋的母亲,养了一群不肖的孩子。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教辅更多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是在政策的保护下被指定生产并由固定的渠道发行,钱来得快来得稳,利润也相当高。所以,通过教辅赚来的钱,许多人就认为算不上什么本事,拿着教辅的效益到处去说自己怎样怎样,别人不买账。而且,用行政手段赚学生的钱,难以承受道德上的质问。还好,计划经济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而去。最最“计划”的是课本,那是国家级的“计划”,现在也引入竞争了,要立项,要招标,再不是说给你就给你,一给几十年。近段时间来,一些教育类图书的老  相似文献   

11.
这一期……     
“不容易”——本期封面人物、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总经理李峰书房里的—帧不同寻常的书法道出了许多出版同仁的心声,其实,一千多年前,北宋大书法家黄山谷说过类似的话,只不过山谷大师的话更含蓄、浪漫:“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做出版,谈何容易!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见彩虹?中国入世了,面对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出版人又要开始新的文化长征,前路漫漫,关山万千重,出版人如何迈出入世开局之年的第一步?请听听本期“特别策划”12位社长老总的肺腑之言,也许你会从中悟出点什么。时隔五年,商务印书馆老总杨德炎再次走进“广角”与卢云真诚对话,这次的话题是“WTO语境中的中国出版”。访德归来,杨德炎感慨良多,如何做强中国出版业,他有一番见解。备受瞩目的“世图杯”营销案例征文活动已正式拉开帷幕,透过紫色“财商系列”的风起云涌,我们更能掂量出“营销”二字的份量。  相似文献   

12.
这一期……     
在追踪热点、透析热点的原旨下,我刊“特别策划”了“我看WTO”。话题从上期延续至这一期,为这一集束式的热门话题研讨,本刊提供了有力的媒体支持。来自中国出版界前沿阵地的社长、总编们在开怀畅叙中,透出对民族书业浓浓的关爱、神圣的忧思和时不我待的急迫,其情之切令人感慨,这是本刊策动下的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论层面的热点探讨;另一篇“特别策划”下的《本案请你裁决》,则是将一度炒得沸沸扬扬的《饥饿的女儿》“一女许二夫”事件进行个案分  相似文献   

13.
这一期……     
“核心”这个字眼使用率高,肯定与这个社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把握有关。比如说,人太多了,就要关注“核心”人物;工作太多了,就要集中精力抓“核心”工作;竞争太激烈了,就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显然,“核心”是纲,其余都是目;纲举目张,一抓见效,这应该是没有错的。同理,期刊多了,就有核心期刊。然而,核心期刊遭到如此之多的非议,这是我们做本期“特别策划”之前始料未及的。主要是不少学者对作为“核心”的期刊的“纲”属性提出质疑——核心期刊的作用是什么?谁有资格评定?依据什么程序或标准?时效性如何界定?等等。这些最基本的原则在国外还是比较清楚的,到了国内,大家未必都遵循,提出追问的就更少。即便如此,核心期刊还是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期刊情报界、学术科研管理机构、投稿者三方的共谋之下,核心期刊俨然变成一种类似帽子的东西,大家一致商定,凡是戴这个帽子的,都比不戴帽子的厉害。这样,问题才逐  相似文献   

14.
这一期……     
加入WTO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已经清晰可闻了。这对中国出版业来说,究竟是喜是忧,是“狼来了”,还是前进的驱动力来了?抑或喜忧兼备,狼神俱临?如果说有利有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此,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反正有思想文化阵地这块盾牌作保护,天塌不下来,塌下来也有人顶着,不用自己犯愁。也有的心里急了,却未必深切地知道究竟将发生何等变化——包括变化的内容、时间和节拍,因而对如何以积极姿态主动应对也就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15.
这一期……     
通过组建集团壮大中国出版产业的呼声发出已非一日,但到底行不行得通、具体的路子如何走,恐怕不少人心里还在打鼓。怎样使那些发展较好的单位感到进入集团后会如虎添翼而不是虎落平阳,怎样使管理部门觉得有了集团既能保证方向上不出问题又能加速产业的发展,还有实行政企分开在体制上怎样操作、长期成为各方利益角逐焦点的教材经营如何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与体制创新同样重要的科技创新怎样提上日程,以加速实现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转变……诸如此类又原则又具体的重大问题都需要试验,需要实践,不是光有  相似文献   

16.
这一期……     
如果说改革中一些举措带来的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经过多年争论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话,出版社到底应该算什么性质的单位、长期定性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能否改变、能否直截了当地就称为企业,这个带有根本性质的大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认识和说法。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出版社并未过分拘泥于字面的表述,实际上已经在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或深或浅  相似文献   

17.
这一期……     
9月22日这天,让年轻的出版人捏了一把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令不少做了多年编辑工作的人,突然怀疑起自己的上岗资格了。那些每天都在做、有的还做得很不错的事,一旦变成冷冷的考题,让人既紧张又无所适从。考试,仿佛把人与工作的距离一下子拉开了,你得以站在另一个视角,审视自己的工作,你会发现,离考试的要求,我们还差得很远,不好好地把那几本书的重要内容啃下来,就拿不到上岗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18.
这一期……     
想当年,不少大学生分配到工作岗位之后,被专业“不对口”所困扰。这里面就有三种可能,一是学校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乱培养,二是负责分配工作的人不考虑学生专业类型乱分配,三是用人单位不考虑学生的专业类型乱用人。如今,学校可以根据人才的市场需求来设定专业和课程,学生和用人单位也是公平的双向选择,我可以不去,你也可以不用,不对口的事很少再听人提起。可是,这次本刊与华东师大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与MBA对话”活动,上述困扰好像又浮出水面,成为这次对话的一个焦点议题,概括地说,就是MBA与中国出版业的需求是否“不对口”,而  相似文献   

19.
这一期……     
我们已经组织、梳理了2000和2001两个年度业界媒体关注的“八大问题”,将两年的“八大问题”相加,再合并同类项,得出的其实是“十一大问题”,即:退货与库存、网络出版、开拓农村市场、期刊市场、人力资源开发、WTO、集团化、市场规范、连锁经营、版权贸易、品牌经营。翻开业界各主要报刊你会发现,大大小小的文章,大致所谈,几乎已被这“十一大问题”所包容。如果我们将年度问题的整理持续下去,其结果会不会变成原地打转转?这很令人担忧。因为这至少说明,出版界在理论创新方面乏力或者步履迟缓,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要求不相符,也与作为“朝阳产业”的出版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不过,有一个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这个问题,无论是理论上取得突破还是实践中平稳运行,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可能让整个中国出版产业看到壮大的曙光——它是产权。  相似文献   

20.
4月28日夜晚,我接到全国图书展览有关负责同志的电话,由于“五一”展览停馆一天,原准备邀请一些知名作家到书展与读者见面的活动提前在30日上午十点。另一个原因是:邓友梅、张洁、柯云路、祖慰、中杰英、李存葆等一行十余人将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成员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