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饮茶是一种文化,我国各族人民都喜欢饮茶,在悠久的饮茶历史中也渐渐形成了一种茶文化以及形形色色的饮茶风俗。茶与婚俗也有不解之缘,古时男女订婚男方大多要向女方馈赠茶叶及其他礼品,至今我国许多地方仍保持类似的礼仪。1.送茶长江三峡之东的鄂西土家族、苗族,按照古朴风习,男家向女家订亲求婚,即“求喜”行聘,要用猪肉、羊肉、牛肉、茶叶等贵重礼物。求婚要选定良辰吉日,到了日子,男方家要将聘礼准备齐全,亲朋好友则前呼后拥,跟随准新郎一起赶往女家。因一路山道崎岖,准新郎身背盛满“茶礼”的大背笼走在最前面,身后的贺喜“送茶”的人则…  相似文献   

2.
英格兰人的婚俗美松在结婚礼俗当中,流传得最为广泛的是英格兰人的婚俗,从求婚到结婚,到度蜜月,几乎大部分礼俗都为许多国家或民族所仿效,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性的礼俗。服装的颜色在英国,有许多人仍热衷于古代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求婚方式。当女孩子长成以后,需要出...  相似文献   

3.
李海珉 《寻根》2006,(5):92-93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少民俗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现将已经消失的吴地婚俗,向读者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4.
潘硕珍 《寻根》2013,(1):58-59
宋志贤在《岷县民俗》一书中写道:"迎亲之日,接亲人等略进早餐后,往女家迎娶新人。过去有些乡村,娘家人待娶亲人马到门前后,便紧闭门户,索讨红包利市。还有乘来客无备之时泼水、藏匿车马的鞍仗等物,以此争讨利市取笑作乐,兴尽则止。"卢兆平《岷县申都地方的婚嫁礼俗》一文,介绍了申都人到女方家接新媳妇的习俗:"接亲车停在女方家门口时,‘大辈’(即媒人)先进门,女方要泼洒清水以图  相似文献   

5.
阿彬 《世界文化》2005,(6):38-39
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拥有多达600多个部族的多民族国家。作为非洲民族成份最复杂的一个国家,她即不是纯粹的阿拉伯家园,也不是简单的非洲黑人的国土。这从苏丹人的婚俗中便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奇妙之处:非洲风情和伊斯兰化在这里斗争、排斥,却又不得不紧紧地揉合在一起。就象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和来自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  相似文献   

6.
张小雷 《寻根》2014,(2):88-89
湘西南的“扛菩萨”,古朴犷放的歌舞,令人陶醉;湘西的“哭嫁”,只歌不舞,而且杂以“戏曲”。在我国各地众多的哭嫁习俗和哭嫁歌中,湘南伴嫁可谓独树一帜,最富魅力。  相似文献   

7.
奇异的苗族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居在贵州黔东南州东北部的三穗寨头,素有“千里苗疆门户千户苗寨”之称,《咸同军事史》中记叙“寨头者,苗疆之门户也”。寨头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特别是那婚姻习俗,颇具特色,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8.
谢荣征 《华夏文化》2010,(1):53-55,60
<正>广西地处我国西南,物产丰富,山川秀美,居民以壮族为主,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民众生活极具民族风情。壮族婚礼习俗更是一道靓丽风景。浪漫:以歌传情来选婿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这样唱:"上山砍柴要带刀,出门过河要搭桥,壮家用歌来问话,无歌你就夹尾  相似文献   

9.
世界婚俗趣谈18世纪的墨西哥,新郎和新娘都要剃成光头,表示他们已步入成年,已经结婚。波斯的新娘骑马出嫁,陪她同去的伴娘手里高举一面镜子,表示新娘即将失去童贞。18世纪的英国,新娘的婆母在新娘的头顶上掰开一块面包以示给新人带来吉祥和幸福。波兰的新娘绕着...  相似文献   

10.
林清潮  傅秀莲 《寻根》2021,(4):58-60
一 民俗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成果.因此,它影响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不同地区同一种民俗,其礼仪程序和习惯,都是不一样的.本文就闽南地区的婚俗简述如下. 古有"大登科、小登科"之说,"小登科"即指娶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将结婚与金榜题名共举,足见其于人生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国人未婚先别法国人的传统婚俗极为有趣,男女双方都要在婚礼前举行告别活动。结婚前,新郎要举行告别晚会,也叫埋藏单身汉生活晚会。这里的“埋藏”不是说说而已,有些地方还真要埋起来,而且要“送葬”。在法国的卢阿里地区,这样的晚会很有戏剧性,人们真的做了棺材一样的东西,像办丧事一样,请亲友来“吊丧”、“奏哀乐”,并举行安魂仪式。祈祷完毕,新郎走在前面,众人抬着“棺材”将它埋在后花园中,或扔到江河里。和新郎一样,新娘婚前也要举行告别晚会,但不是“送葬”,而是辞行,也叫辞行宴会。在辞行宴会上,女伴们送上鲜花…  相似文献   

12.
诸山 《寻根》2010,(2):20-23
<正>一、良缘从"私下相看"开始与汉族主体相同,赣南客家人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恪守"父母之命、婚妁之言"的传统婚姻原则,但青年男女在婚姻问题上仍有一定自主权。男女两家经媒人牵线搭桥之后,就通过亲戚、朋友、熟人等了解对方的家庭和个人情况,如双方家庭都认为大体满意,媒人就会巧妙安排,采用进城赶集或途中"巧遇"等方式,使男女当  相似文献   

13.
李桂阁 《寻根》2014,(5):86-88
南阳旧时的婚嫁礼仪,沿袭古代的“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只不过根据家庭条件的差异,每道环节有繁有简,有些环节趋于简化。六礼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亲迎即婚礼仪式。婚礼仪式有:大娶,一般婚期三天。喜日前三五天,男家向亲朋发请帖,通知婚期,受贺礼。女家备嫁妆,亲朋添箱。届时男方亲友前往贺喜,张灯结彩,贴喜联,奏鼓乐,迎娶择吉时起轿,内坐压轿童。轿前走一个夹红毡的,专管放炮,后有两灯笼、两火把、两支三眼镜以及鸣锣的、打彩旗的两人,鼓乐队一班,还有一个挑鸡的。另有一束葱、一束艾,取聪明爱见之意。  相似文献   

14.
何杰 《世界文化》2011,(9):46-47
普什图人(Pakhtoon)亦称“帕坦人’,主要分布于阿富汗东部、东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少数分布于伊朗和印度,共3000多万人(2004年统计)。普什图人有400多个大小部落,大大小小的部落遍布于普什图人生活的每一寸土地。通常,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小部落,每一个部落都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一个小共和国,一个自成体系的世界,自给自足,几乎拥有村民所需要的一切。普什图人全民信奉伊斯兰教,除图里部落为什叶派外,其余都为逊尼派。正是由于普什图人的宗教信仰、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普什图人至今仍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部落社会习俗。普什图人的婚俗是其民族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点。而由于昔什图族封闭的部落生活以及普什图人所在地区局势不稳定,外界对于其生活知之甚少,这给普什图人的传统婚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5.
故乡的婚俗同属于云龙山地白族婚俗,但也有特殊之处.白族善于交际,也较为开放,可以与其他民族建立婚姻关系.过去一般到十八岁左右就可以结婚,但父母包办的多,有的还"一夫多妻",解放后遵照法律规定的年龄、自由恋爱,实行"一夫一妻".多为男方家讨儿媳,但入赘上门也非常普遍,称"讨儿子",即男方到女方家居住,继承祖业,旧时"上门儿子"要"改名换姓",而今一般不再改名换姓.故乡大达的婚俗礼节非常讲究,有几个步骤,也称"礼数"是非行不可.  相似文献   

16.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统治时期史称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此时国内经济实力增强,对外贸易发达,海外势力扩张,步入欧洲强国之列,1588年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英国逐渐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英国文艺复兴主要发生在这一时期,表现为文学作品的繁荣,莎土比亚和马洛等文学巨匠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婚女嫁,自古有之,各民族有之,然而,各民族的迎婚嫁娶习俗却各有不同,俄罗斯民族的婚俗更自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8.
占往今来,不同国家、不瓦民族的人们,都把婚姻看作是人生中的大事,因此婚姻礼俗成为民俗中最美妙的部分。作为单一民族国家的韩国,在婚俗上有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色。 韩国在原始时期是没有婚姻制度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产生后,男女成亲要举行隆重的礼仪。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初期,婚礼形式也很简单,结婚的男女只要向他人宣布二人成亲结为夫妇即可。  相似文献   

19.
魏华 《滇中文化》2006,(3):27-28
我国古代“六礼”浅述;封建时代的定亲习俗  相似文献   

20.
德国俗语 Andere Lnder,andere sitten. 意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俗;等同于中国“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规矩”的俗语。德国地处中欧,与中国相距万里,其婚姻制度与习俗,别有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