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小学自然第五册“怎样认识物体(五)——岩石”一课是继怎样认识物体(一)水,(二)空气,(三)土壤,(四)金属后的第五课。前几课学生分别学习了一些运用观察、对比、实验来认识物体的方法,给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课要认识的物体——岩石比认识前几种物体难度要大。虽然“石头”是学生常见的,但有关石头的知识学生却几乎是空白。同时观察方法需要综合运用,观察点需要灵活掌握。而学生在观察中还往往反映出不仔细的、笼统的、不精确的弱点。据此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取了“由扶到放”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实验,去鉴别物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主要教学过程是:  相似文献   

2.
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岩石标本,教师必须准备足够的花岗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标本、供给每组一套。这四种标本先混包在一起,供学生认识鉴别。 上课时,先让学生将不同的岩石顺序编号,写在胶布上,贴在岩石较平整的一面。学生自带的岩石标本,可以编号在后面。 指导学生读课文61面  相似文献   

3.
我校曾建梅老师上的“怎样认识物体(五)——岩石”一课采用探究、研讨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现评介如下: 一、课前准备曾教师上课前拜当地地矿工程师为师,了解我国岩石和当地岩石的种类,名称和用途。并请工程师协助采集本地的稀有岩石,组织学生参观岩石标本,实地采集岩石标本。并给每两个学生准备  相似文献   

4.
一、结构单元 现行小学中高年级《自然》教材中以“怎样认识物体”为标题的课文有五篇,其副标题分别是“水”、“空气”、“土壤”、“金属”、“岩石”。它们被分散编排在一、二、四、五等四册之中。我认为,它们在认识的层次上构成了一个大的结构单元。 二、教学重点 “怎样认识物体”的结构单元有着共同的教学重点。这重点就是教学生学会“怎样认识”物体。换句话说,这个大结构单元的教学是自然学科“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是从认识物体开始的。认识千姿百态的物体,必须掌握认识方法及认识程序,具备一定的能力。自然教材安排了《怎样认识物体(一)(二)(三) (四)(五)五课书,通过认识水、空气等五种物体的属性,掌握认识物体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在课外去探索大自然,获取更多的知识。教材选择了学生接触较多的水、空气、土壤、金属、岩石作为认识对象。认识物体的基本属性,学生不难掌握,认识物体的基本方法就不易掌握了,教学  相似文献   

6.
刘燕舞 《湖南教育》2002,(19):49-50
教学内容: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24、第25页。教学目标: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物体的特征,并能根据其特征判断各种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能力,以及空间概念。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不规则形状等),每人一套不同形状的实物图片。教学设想: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在没有学习这些知识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经验。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加对这几种几何体的感性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形体及其图形。 2.感知平面与曲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9.
10.
师:我们看这个烧杯,里面好象是空的,它真是空的吗?生:里面有空气。师:里面是不是有空气?我们用实践来检验。请同学们把烧杯倒过来压进水里,然后慢慢将烧杯倾斜,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分组实验)生:杯子里跑出许多小气泡。师:这说明什么问题?生:说明烧杯里有空气。师:除了烧怀里有空气外,还有哪些地方有空气?  相似文献   

11.
“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至33页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具体概念的意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本  相似文献   

12.
一、分一分 师:(神秘地)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是什么?生:可能是洋娃娃.生:一定是玩具.师:谁来揭开它?  相似文献   

13.
万邦君  李莉 《山东教育》2005,(16):46-47
“认识时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认识钟表面,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认识人民币”一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知道爱护人民币。为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教学中应做到:(1)适时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育人先育德是我们在教学中坚持的一贯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上课伊始,我们用课件出示人民币上的国徽,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之后,我们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人民币是国家印制的,要爱护它,不可在上面乱涂乱画,…  相似文献   

15.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属观察实验课。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学会用比较和实验的方法,认识空气及其他物体,并加深对世界物质性的认识;知道世界上的物质有多种多样,空气是其中一类看不见的物质。由于本课是初次指导学生用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认识物体,实验能力又是自然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所以,指导学生使用实验手段认识空气,是教学的第一个重点。教学的第二个重点,则是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基本性质。其中,引导学生把实验中感知到的现象,概括为物体的性质,并正确、系统地进行描述,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教学设计与评点公安县藕池小学陈良补公安县藕池镇教育组姚颖翔(434305)课型实验课教学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然后把空气与水进行比较,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空气是充满...  相似文献   

17.
1 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空气、土壤等物体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学习构成自然界重要物质之一的金属的知识。本课的重点在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而如何引导儿童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金属的共性,是本课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第一册第三课)是继教学“水”之后,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物体的一课。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它的基本性质,从而培养他们用实验手段和对比的方法认识物体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认识空气的存在。其中,引导学生由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现象,证明空气的存在和概括它的基本性质,是教学的难点。这一课我打算这样进行: 一、本课是观察实验课,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而且充满整个空间。然后,与水作比较,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认识空气的性质。所以,整个教学任务分“证明空气的存在”和“归纳空气的性质”两个阶段完成。教学时间两课时。  相似文献   

19.
周敖影 《贵州教育》2013,(10):47-48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及与同伴的交流的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是这样上“物体内能的改变”(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的: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二册中的课文《怎样认识物体(三)——土壤》,教学重点是土壤的主要成分。我在本课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土壤成分分析,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一、野外观察、取样野外观察能使学生认识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的许多特点,为土壤成分分析积累感性资料。观察前教师要做二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要对学校内外的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分析,看用哪块地的土壤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