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12年3月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直到1916年6月败亡时止,为适应其独裁和帝制的需要,北洋政府的文书工作制度,几经变化。兹概略介绍如下: 一 公文程式的几度变化 袁世凯上台之后,开始时仍沿用南京临时政府的公文程式。直至1912年11月6日,才公布了新的《公文程式令》,规定公文的名称有令、布告、状、咨、公函、呈、批七种。其用  相似文献   

2.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直到1916年2月25日,这一持续83天的闹剧才落下帷幕,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万人唾骂中狼狈死去。天津《益世报》成立于1915年10月10日,新成立的《益世报》在雷鸣远的带领下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表示拥护。文章分析了袁世凯称帝期间《益世报》报道以及言论,对其拥护袁世凯称帝这一立场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正>1915年12月25日,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唐继尧等将领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并武力讨袁。蔡锷于1916年1月率护国军第一军北上,袁世凯在3月22日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接着在国人的唾骂声中忧愤死去。自此,反对帝制、捍卫共和的护国战争宣告结束。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蔡锷于7月29日到达成都上任,开始肩负起为期10天执掌川政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1916年6月6日,"皇帝梦"彻底破灭的大总统袁世凯一命归西.7日,副总统黎元洪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6月29日,他宣布"国会"在北京重新召开,日期定为8月1日.  相似文献   

5.
《出版经济》2006,(9):25
1916年6月6日,窃国大盗袁世凯在举国上下的声讨中魂归西天. 关于袁世凯的猝死,有人说他是病死的,有的说他是被气死的,从而衍生出种种猜测.  相似文献   

6.
1916年3月下旬,在一片咒诅声中,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但仍恋栈总统职位,无意下台。以邵兆中、王济辉(儿女亲家)为首的革命志士,于4月底在奉天省桓仁县宣布独立,称辽东反袁护国军,继续同袁世凯及其在奉天的代理人进行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7.
1915年12月25日,云南宣布起义,反对“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正式爆发。贵州护军使、督理贵州军务刘显世于1916年1月27日宣布独立,重新公布1915年12月27日其与唐继尧、蔡锷、任可澄、戴戡所发出的讨袁通告(载本刊1981年第4期),并发布了贵州独立通令、告示。现公布于后,供研究护国战争史参考。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北洋政府被迫解除了1913年11月——1916年3月间被禁中外各报刊、印刷物中的部份禁令,但对《共和三字经》、《共和五字经》等仍继续禁止发行。现将有关史料选编公布,供研究中华民国政治史、新闻史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姣姣 《大观周刊》2012,(26):18-18,14
民国初期,封建专制制度虽然逐渐瓦解,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却因基础薄弱而没有建立起来,中国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失序混乱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了袁世凯政治上的专制集权,更甚者,袁世凯于1915年12月12日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史称“洪宪帝制”。袁世凯的一系列手段与措施,试图借用中国传统的帝制权威来稳定和延续中央集权政权,但这明显突破了社会的合法性限度,进而导致了洪宪帝制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正>任命状是任命官吏时所用的一种公文。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公文程式》中规定了五种公文,第五种就是"状",其适用功能是"委任职员及授赏徽章之证书",但授赏徽章所用极少,所以当时的状主要指委任状。北洋政府1912年11月公布的《临时大总统公布公文程式令》中,将委任状正名为任命状,并与委任令同时配合使用。委任令用于公开发布,并作为档案保存于所在的机关档案室,而任命状则颁给受任者本人。所以在现今保存的档案卷宗里,我们  相似文献   

11.
署名盖印之规定 署名和盖印,是公文制成过程中的最后两道程序,表示对公文内容负责,也是公文生效(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志. 北洋政府初期,随着政治制度的变更,公文的署名盖印制度也有了新的规定:根据1912年<临时约法>,大总统公布法律、教令、国际条约、预算的命令,特任、简任、荐任官员的任免令,及大总统布告,除了盖大总统印外,还须由国务总理记人年月日副署,或由国务总理与主管国务员共同副署.  相似文献   

12.
正1916年,袁世凯在国人的一片讨伐声中忧惧而死,袁氏窃国一时成为畅销书的热门题材,很多通俗作家把它演绎成小说。这些书以真实作号召,又契合当时的政治热点,大多成为畅销书。1916年12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杨尘因著《新华春梦记》是其中比较知名的一部。该书以1915年秋至1916年春袁世凯复辟帝制这段历史为背景,对复辟帝制的各个方面都有生动具体的描写,而这些描写又都是通过一个个真实历史人物的活动来进行的,从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画卷之中。该书语言通俗,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语言,但又尽力使之规范化,使各地读者都能读懂,这也是该书畅销的原因之一。该书共70余万字,1916年春袁世凯死时作者才开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公文程式令(条例)》颁布背景及变化的历史考察,认为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的频繁变化,是对当时政治体制不断更迭的回应,这也导致社会各界从不同视角对其内涵及变化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1915年,在民国初年的中国历史上,又是一个多事之秋.这一年,要求北洋政府总统袁世凯称帝的舆论甚嚣尘上,先有"筹安会"公开鼓吹帝制,后有"全国请愿联合会"炮制虚假民意,甚至还出现了妓女请愿团、乞丐请愿团等,复辟帝制的闹剧愈演愈烈.这场闹剧的主角袁世凯对内加紧实行独裁统治,对外签订"二十一条"出卖国家主权.中华大地上刚刚萌芽的共和体制眼看就要被这股历史的逆流所冲垮.  相似文献   

15.
一、电线走火,内宅尽毁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总统.10月冯国璋被选为副总统,在南京宣布就职,仍兼江苏督军.冯以原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为其副总统府,并以国家元首的姿态公开接见中外记者,大谈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6.
蔡智堪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反对封建制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激起他民族仇恨,坚决反对日入侵中国,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里,他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拥护蔡锷将军入滇;秘密获取《田中奏折》,揭露公布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调  相似文献   

17.
一张委任状     
何平 《四川档案》2011,(5):26-26
在四川省叙永县档案馆,珍藏着一份意义非凡的委任状。这就是民国五年(1916年)六月十一日,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将军签发的委任状。委任叙永籍著名士绅岳钟灵(后任民国四川简阳县知事、叙永县参议会参议长)为该部秘书。1915年12月12日,经过一年多精心预谋的帝制复辟准备,终于走到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复辟正...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福建闽南地区护国军反袁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3年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又称“宁赣之役”)失败后,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1914年,他为了重新组织革命力量,于日本东京成立了以他自己为总理的中华革命党,同时发表著名的《讨袁檄文》,号召全国人民继续开展以推翻袁世凯反动统治为目的的武装斗争,“誓殓元凶,再奠新邦”①。1915年5月,孙中山在致邓泽如等人的函中指出,袁世凯不顾反对,帝制自为,“(我)党中重要人物,已冒险深入内地,急思发动,成败在此一举,不能复待”②。同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召开中华革命党负责人会议,决定成立中华革命军,并派党人骨干奔…  相似文献   

19.
1913年7月12日,以讨伐袁世凯为中心的二次革命开始,接着黄兴在南京宣布江苏独立,各地也相继宣布独立,并组织讨袁军。由于各地讨袁军缺乏统一指挥,形同孤军作战,这次革命很快失败。本组选自馆藏北洋政府陆军部的详报档案,记载了冯国璋第二军、张勋第三军进攻南京的过程,对何海鸣领导的南京第三次独立及南军的英勇反抗亦有所反映。现选辑公布,供研究二次革命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英士是辛亥革命酝酿与发动时期重视舆论宣传的革命党人之一。他从1908年秋筹办《大陆新闻》起,到1916年夏被袁世凯爪牙暗杀为止的8年间,先后共创办或资助过《中国公报》《民声丛报》《民主报》《民立报》《太平洋日报》《新汉报》及《上海民国日报》等多家报纸,但他在“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张党报《五七报》,为当今《中国新闻事业史》等专著所未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