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绪华 《时代教育》2012,(19):224-225
教育的均衡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前进的方向,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择校现象近几年愈演愈烈,如何看待这种自发产生的现象,如何解决择校问题成为现阶段义务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择校问题的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择校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100余年来,中国教育曾先后向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和前苏联学习,但我们迄今未探索出一套超越这些国家的体制。现在,当我国开始学习国外已实行多年的义务教育制时,很多国家已经在探索克服这种体制弊端的新路子了,我们应该避免重复人家走过的弯路。抓住机遇,形成一套更有活力、更加高效的义务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有关纲领性文件,对择校制度提出质疑,认为现阶段义务教育不应进行大规模择校。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有关纲领性文件,对择校制度提出质疑,认为现阶段义务教育不应进行大规模择校.  相似文献   

5.
从1985年到现在,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推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入学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趋势:由不作规定到只提倡“就近入学”,再到“就近入学”和“择校”两种制度并存,到最后只提出就近入学。这点在我国的几个纲领性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教育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源动力。引入教育券制度,就是将竞争从学校外部引进教育领域,必将给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对此问题,依据经济学、教育学原理,对区域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券制度,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其内涵的揭示入手,归纳出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实施教育券制度的三大基本条件,指出了实施教育券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券制度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校行为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无法回避的问题。从教育公平角度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有:分择校,钱择校,权择校。  相似文献   

8.
教育券制度的产生源于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的追求,其基本理念在于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本文针对我国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出现的问题,分析了教育券制度在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券(ScloolVoucher)制度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ionFriedman)于1995年提出,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局部地区实施。在随后40多年的时间里,这项教育制度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屡遭挫折,举步维艰。现任总统乔治·布什执政后,视教育券制度为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益的有效途径,并予以大力推进,从而使教育券制度成为当前美国社会最热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
赵彬 《文教资料》2008,(34):81-83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着眼点从普九转向享有均等的教育质量上来.农村中小学存在着教学质量上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更加显著地体现在城区不同学校之间.本文认为,造成我国择校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简单地采用"堵"的方式是将教育均衡发展错误地理解为绝对的平等.本文在对美国择校制度概述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合理的择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首次提出了教育券理论。其后詹克斯对教育券理论进行了完善,他主张教育券应帮助低收入家庭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业。而1990年的"密尔沃基家长择校计划"则是美国民众将教育券理论运用到教育实际的率先实践。美国教育券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深入挖掘教育券理论的价值,探讨我国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享有平等义务教育权的可行性,以及用教育券资助西部地区、贫困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生活费的操作策略,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战乱不断的情况下,陶行知、晏阳初等教育家仍积极投身到了乡村教育的实验中,并提出了发展乡村教育、建设农村的方案,推动了乡村教育发展走向高潮。在国家疲敝的状态下,乡村教育的发展给农村带来深刻影响,对农村青年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也为我们今后的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家对于农村幼儿园采取集体兴办的方式,未将其纳入国家投入体系,而农村实行教育券制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教育券制度可以整合农村闲置教育资源;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从而形成农村学前教育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相似文献   

14.
印度独立后,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但是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却未能实现。印度义务教育的落后对印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由基本均衡开始向优质均衡迈进后,发展重点也相应地由数量均衡转向质量均衡.在追求质量均衡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均衡始终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一定区域内教师的均衡发展,本质上是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因此本研究从资源配置理论出发,遵循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运用的原则,对教师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与选择,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体系,以指引教师均衡发展的努力方向.此体系主要包括教师结构、教师素养及教师培训等三个方面,其中教师结构是教师均衡发展的外显部分,包括年龄、学科、性别、学历、职称等方面,教师素养则主要体现教师均衡发展的内隐要求,包括职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核心能力等,外显与内隐之间的部分内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师培训与交流即是两者转化的重要环节,它既是促进教师成长,推进区域内教师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两免一补”实施后,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交不起学杂费和课本费而造成上学难的问题基本解决。但是,目前民族地区农牧民家庭经济收入差异较大,存在相当数量经济收入水平很低的贫困家庭,其子女就学产生的家庭经济负担过重问题并未随“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完全解决。对这些处于经济发展水平最底层的贫困学生,需要政府继续提供更多的就学资助,以保证他们真正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7.
贫困作为一个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一直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而存在。绝对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虽然近年来我国扶贫力度加大,农村的贫困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但我国农村中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调查,到2004年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虽比2003年减少了290万人,但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学前教育纳入到教育的整体体系中,国家加大了对学前教育投入,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教育券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投入方式,其理论与实践为我国民办学前教育投入提供一些启示。在民办幼儿园引入教育券制度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办学效率,促进收费标准改革,完善收费管理,加强对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对公平和效率要求的内在统一.针对我国面前义务教育中存在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基于教育券的基本理念设计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创造性地引入学生的折算比率和学校的兑换比率,实现义务教育中的学生公平和校际公平,并通过强化学校间的良性竞争,保证了义务教育效率的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一种可行性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钟君 《考试研究》2014,(6):69-73
澳大利亚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义务教育国家基准,并建立起国家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在介绍澳大利亚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立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其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