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但好的课堂教学还是有其大致评价标准的,那便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下面是我教学《包身工》一文的一些感想、体会。  相似文献   

2.
【教例简述】 (见《中学语文教学》92.3.P_(16),宁鸿彬文) 一、教师导入:这首诗标题是“有的人”,课文还先后八次出现了“有的人”这一说法,列举了种种情况,这是一种含蓄的写法,没有把每处“有的人”的指代明确地写出来,现在同学们读诗,做这样一件事:把诗中八个“有的人”改一下,改成具体的哪种人或哪类人。请同学们以朗读课文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二、学生读原诗,相继发言;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发言进行评析并作归纳总结。(说明:对原教例进行了删节处理) 【评析】《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的语言简明朴素,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从语言角度看,初中教材中象这样简明朴素的文章占有很大份量,例如平实说明文等。有不少语文同行觉得教这类文章实在没味儿,教与学均显得枯燥。那么,此类文章  相似文献   

3.
[教例]苏教版小语第六册《李广射虎》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掌握了哪些内容?现在来交流、展示一下。生:我懂得了题目中的“射”字要读得果断、有力。生:我知道了唐代卢纶写的《塞下曲》中介绍了一位箭术高明的将军,这位将军就是汉代的李广。生:我会背《塞下曲》。生:我知道了李广将军“神勇无比”。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李广将军的确“神勇无比”,《塞下曲》给了我们一个大概的印象。而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将事情的经过写得生动具体。你想听这个精彩的故事吗?(播放第三、四自然段录音)师:边听边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分别与…  相似文献   

4.
[教例简述] 《故乡》的教学已进行了两个课时。这是第三节课。教师:前两节课我们对《故乡》进行了深入理解。现在我们再上一节“发现”课。我给大家一个“研究”题目:《故乡》中的人物外貌描写。大家细读课文,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兴致勃勃,各自读读画画。学生一:我发现课文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  相似文献   

5.
课题:图书单元目标:培养使用图书的能力。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8分钟)师:同学们,先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方方一块粑,粘满黑芝麻,粒粒嘴里过,不能嚼着它。生(齐):书。师:是的。关于书的格言很多,如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生:(七嘴八舌,说出了近10条格言)师:这节课学习《图书单元》,(板书)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单元提示”中的内容,指出能表明单元学习目标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6.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绿》,领略了作者对西湖的美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回味这篇课文,请大家在课文的第二、三段中选择你最难忘的一句话来读给大家听,看看谁读得最有情味。生1:(读)“你瞧,那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动着,满池的荷叶简直在翩然起舞了。”生2:我仿佛就看见眼前那滴溜溜的水珠了。师:你认为他读得不错,是吗?你想读读吗?生2:想。(该生读,教师让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跟着一起读。)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儿童须臾不可离的生活实践能力。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本次设计我努力营造一个现实的交际情境,贴近儿童的生活,使学生在明确现实的动态交际过程中得到切实的锻炼,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和说话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因而,我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投入说话训练。在课堂中我主要运用“看一看,演一演,评一评”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例简述]两节课时,安排四个教学的板块。第一板块:用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熟读课文。要求:①读好阅读提示。②根据《思考和练习》(一)体会文中的时代和社会环境。③理清人物。④体会动词的使用。⑤思考《思考和练习》(三):给小说的四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然后试给小说的明、暗并行的双线结构画一个示意图。⑥独立阅读。扫读、略读与精读  相似文献   

9.
【教例简述】本教例根据宁义辉老师《怎样朗读(天上的街市)》(《语文教学与研究》81.6.P42)改编。教法:教师讲如何读好每一句诗,并演示;学生跟读,模仿,体会,再反复朗诵。第一节:突出诗的“神”、“奇”的意境。①用叙说故事的语气,轻慢地朗读“远远的街灯”五个字,重音放在“街灯”上,“明了”则要读得轻快,表现出一种惊喜。②读“好像”时要略停,表示诗人在展开奇妙的联想,再用较缓的语调读下去,重音落在“明星”上,因为“明星”与“街灯”相映衬,又都是光明的象征。③三、四句的读法与一、二句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教例简述】本教例参考居志良老师《〈俭以养德〉教学感想》进行设计(原文见《语文学习》1992.9期)。教学主要步骤如下:一、诱发阅读的动机以生活中的“热点”为诱导的契机,提出一些能让学生活跃思想的问题,激发他们探求的欲望。①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节俭是相矛盾的吗?②有人说,节俭不在形式,而重在精神,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11.
【教例简述】教学内容:课文《雷雨》中的第一场次。教学重点,分析周朴园的性格。教学设计思路: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这场戏通过鲁侍萍与周朴园层次丰富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了周朴园复杂性格的多侧面。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设计出三个能  相似文献   

12.
[教例简述]导入:《风景谈》为我们描绘了六幅风景:广漠苍凉的“沙漠驼铃”,田园牧歌式的“高原归耕”,充满火热生活气息的“延河夕照”,韵味无穷的“石洞雨景”,明丽清新的“桃林茶社”,庄严肃穆的“北国晨号”。它们构成“风景”的画卷,流动着美的旋律,呈现出美的层次。我们今天要研读的,就是课文中美的层次。1.首先让我们体味六幅画面中的美的层次。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发言并畅所欲  相似文献   

13.
1.尝试进行报纸的各种玩法;2.利用各种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跑、投能力,提高学生的协调性;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机智灵敏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4.
这是青年教师王爱红的一个教例。全课由四个教学板块构成 :诵读、品析、积累、迁移。教学过程如下 :1.引导学生诵读赵彦端的《点绛唇》(憔悴天涯 )、吕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 ) ,从内容和词调上初步感受它们的婉约风格。2 .解题并简介作者生平及课文写作背景 ,为学生鉴赏理解课文提供思维的跳板。3.播放《雨霖铃》的朗读录音 ,使课堂洋溢着浓厚的审美氛围。让词的文学性沉淀于学生的感知之中。4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 ,从词的节奏和语调等方面进行指导。5 .点拨学生找出“词眼”(伤别离 )启发学生检索出词…  相似文献   

15.
[教例评析] 这是魏书生老师的一个教例,现将其主要片断摘录如下。师:学习《反对自由主义》,不仅要弄清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而且要能够举一反三,学会写这一类文章。同学们对社会问题有什么不满意的,反对什么,主张什么,可以提出来。生:我反对重男轻女。师:反对重男轻女!好!咱们先看看《反对自由主义》是怎样提出问题的,然后思考《反对重男轻女》应怎样提出问题。生:第一段从正面提出问题,第二段从反面提出问题。师:那么,你写《反对重男轻女》先提出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左联”期间,曾经大声疾呼:“现在需要的是斗争的文学”,“文学是战斗的!”“左联”的老战士夏衍同志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就是三十年代的战斗文学的代表作.它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出版的《光明》杂志创刊号.  相似文献   

17.
[教例简述]这是南昌市三中张富老师的一节开发学习潜能的教改试验课(详见《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第7期)。课型:学课。时间:45分钟。一、教师宣布学习重点。①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  相似文献   

18.
<正>初识《定风波》第一次接触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选修教学是要有别于必修教学的,至于区别点在哪,当时的认识就是选修当然侧重与"选",所以在唐诗宋词的教学上,主要凭个人喜好筛选相关篇目。在"新天下耳目"这一板块就选了《定风波》《江城子》《卜  相似文献   

19.
《包身工》补注陕西省镇安县中学唐汉承《语文学习》1995年第5期摘自上海《文汇报》的一篇文章说,夏衍曾这样讲过:“有人为我做过统计,说我写了七百多万字。我以为其中可以留下来的只有《包身工》。”《光明》创刊号社评也曾颇有见地的指出:“《包身工》可称在中...  相似文献   

20.
《包身工》一文时间明晰、穿插有序、内容充实的特点,可通过下列板书显示出来:清晨四点一刻——起床——住宿情况:狭窄湿奥(1-4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