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卓坤 《寻根》2014,(6):18-24
<正>潮汕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宏伟的规模、完美的设计、精巧的工艺、豪华的装饰、独特的风格,都与京城皇宫有相似之处,故有"潮州厝,皇宫起","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美誉。门楼是建筑物的一个"窗口"。与其他地区的民居风格相比较,潮汕民居的门楼装饰性很强。其中,最引人注目、最能体现宅主的身份和文化取向的是门楼上方突出的门匾字。门匾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影  相似文献   

2.
黄素龙 《寻根》2012,(5):40-43
家庭最重要的功能,莫过于生育。多子多福,增丁添口,这是潮汕民众在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形成并延续下来的传统观念。诞生礼,是整个人生礼仪的开端,它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与成长,所以历来被潮汕人所重视。在潮汕地区,婴儿出生到了满月,俗称“到月”,外婆家要送来腰兜、红鞋、猫帽和衫及方裙等,以表对外孙的疼爱。婴儿满周岁那天,外婆家还要备椅轿一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潮汕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汕文化是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周边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过互相碰撞、竞争、渗透、融合,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有着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个性,显示了重要的研究价值。著名国际汉学家饶宗颐教授说:“潮汕文化若干特殊现象,已不仅是地方性那样简单,事实...  相似文献   

4.
5.
陈友义 《寻根》2012,(3):49-52
人名是人的标志性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研究价值。它大体上分为乳名和学名两类。就民间而论,一般人都拥有乳名和学名。乳名,也叫小名,是小孩出生后至长大成人之前,家人和亲戚、邻里、友人对其爱称。马来西亚潮籍学者萧遥天先生认为:“人名是人类的意识形态之一。眼前如果有一部完备的中华人名词典,它反映整个中华文化与历史,比什么都更切实具体。”(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与其他地区的居民一样,潮汕人也有各种各样的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乳名习俗。  相似文献   

6.
陈友义 《寻根》2013,(1):53-57
潮州歌册,又称歌、歌文、说文、弹词,是"用潮州方言诵唱的民间说唱本子,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陈泽泓:《潮汕文化概说》),主要流行于潮汕、闽南地区。它成于明中后期,盛于清乾嘉年间,发展于民国时期,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衰落,今已销声匿迹,很难一见。2008年,潮州歌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录项目名单。潮州歌册主要为妇女而作在重男轻女的传统社会中,许多潮汕姿娘仔  相似文献   

7.
《寻根》2016,(2)
正潮汕人过清明节,常见的民俗活动有扫墓祭祖、食薄饼、蒸朴籽粿、踏青郊游等。然而在潮汕的个别地方,流传着一些与清明节相关且独具特色的奇特风俗。农历二月十七日过清明清明节虽没有确切的日期,但一般是在农历三月初,而在揭阳炮台新明村,固定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七日过清明节,该村叫作"家门兴,二月十七过清明"。相传,新明村先民谢老大,为人忠厚老实,对待兄弟情深。在分家时,谢老大把良田、豪宅、肥猪等上好家产让给三个弟弟,自己只留下两亩水田。分家之后,恰逢三年大旱,谢老大的田园  相似文献   

8.
陈友义 《寻根》2011,(6):37-43
中华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而著称。伦理纲常渗透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家庭等各个领域,亲属之间的相互称谓也有充分的体现。潮汕先民的主体是古代中原移民。潮汕人在继承、保留中原汉民族民间亲属称谓习俗的同时,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又创造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亲属称谓习俗。  相似文献   

9.
潮汕水布     
《寻根》2016,(5)
正服饰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有形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民族服饰风情万种,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在潮汕,民间就有一种十足"土里土气"的服饰——水布,上了年纪的潮汕人,对水布十分熟悉,一往情深,每每回忆,总是感叹无限。一潮汕水布又称潮汕浴布,是潮汕民间一种男子普遍使用的水腰带,与工夫茶、潮州戏(即潮剧)并称潮汕传统三宝。潮汕水布长约2米,宽0.4~0.5米,上面的图案不是红白相间的方格,就是黑白或蓝白相间的方格,这是潮汕水布  相似文献   

10.
翁叶瀚 《寻根》2012,(1):89-94
“潮州厝,皇宫起”,这是一句在粤闽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俗语。“厝”是潮汕人对房屋的通称,“起”在潮汕话中的含义是“建造”。“潮州厝,皇宫起”的意思是,潮州的民间建筑(民居、祠堂或家庙等)就像皇宫一样建造。它道出了潮汕传统民居的规模、气派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12.
卢继定 《寻根》2007,(3):53-55
潮汕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都有崇敬神祗的风俗,特别是从农历的正月初四到二月上旬,几乎天天“闹热”,也就是天天有社日,天天有乡村闹游神。  相似文献   

13.
傅璇琮 《寻根》2004,(6):58-64
我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一般认为名声大、影响广的,乃为《千字文》、《三字经》,实际上产生于约中唐时期的《蒙求》一书,其知识含量、流传领域、历史影响,是曾超过《千字文》、《三字经》的。但很长时期以来,此书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注意,且其作者是谁,也多有分歧,至今尚存有误解。为寻根索源,还历史本来面目,本文特为此加以考索,希望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一按《千字文》,为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辑集书法家王羲之传存的字为一千字,每四字一句,对偶押韵,依理成文,实际上是应当时梁武帝之命,教宫中诸王练习书法的。《三字经》相传为南宋后期王…  相似文献   

14.
开迷解惑 寻根索源──评《佛教起源论》符均已故佛学研究者高杨教授与其哲嗣荆三隆先生合著的《佛教起源论》一书,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它封面精美,装帧大方,版式新颖,使人爱不释手。这是一部系统地探讨佛学理论的专著,是作者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成果总结...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20,(3)
正潮汕人敬神乐生的意识十分强烈,祭祀的神有200多种,有观音菩萨、番公等外来神明;有妈祖、水仙爷等神明;还有独自创造的地方性神明,如三山国王、雨仙爷、捕蛇爷等。其中以三山国王最为著名、最具影响的地方保护神。三山国王崇拜的由来关于三山神的由来,民间有一种传说:隋朝初年,有三位义士分别叫连杰、赵轩、乔俊,他们帮助杨坚打天下建立了隋朝。三人不愿为官,找到三座大山——巾山、独山、明山修  相似文献   

16.
陈雍 《寻根》2007,(6):67-69
许多社会在其成员达到成熟年龄时要举行相关的仪式,这就是成年礼或叫成人礼。在广东潮汕地区,老人们认为,未成年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中的,所以等到成年之日(虚岁15岁,海陆丰地区是虚岁16岁),就要将孩子“牵出花园”,以示成年,这就是潮汕地区的成年礼“出花园”。  相似文献   

17.

  挽面在潮汕一些地方被称为“开脸”“界面”“修容”等。“挽”在潮汕方言里是拔的意思,“面”是潮汕人对“脸”的称呼。
  挽面这一独有的潮汕民间生活习俗出现始于何时,今难以考证,有一说它在清朝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据潮剧《苏六娘》中的剧情,“杨家乳娘对苏六娘说:‘修容择在寅时,簪花择在卯时。’”可见,挽面这一民间生活习俗在明代就已出现。  相似文献   

18.
潮汕移民与台湾民间神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友义 《寻根》2007,(4):17-20
民间崇拜是一种极其普遍的文化现象,台湾也有丰富多彩的民间神灵崇拜。台湾的民间神灵崇拜有许多是属于"潮式"的,如三山国王庙、潮  相似文献   

19.
黄素龙 《寻根》2011,(5):129-130
姓氏是人类文化中标志人群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符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姓氏。一个人在世姓什么,去世之后仍然是这个姓,这是古今通例。然而,在潮汕很多地区都存在生死异姓的奇特现象,当中不乏有为了感恩而改姓的,但也有因受到大姓的胁迫而不得不改为他姓的。  相似文献   

20.
正渔歌是渔民在捕鱼、造船、修船、织网、补网、晒网或休息时自编自唱的民间歌谣,是"渔民的歌"(陈新汉:《舟山渔歌的哲学审视》,《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渔歌是我国民间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有江河湖泊的淡水渔歌,也有海洋的咸水渔歌。潮汕地区濒临大海,在长期的海洋渔业生产生活实践中,潮汕渔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渔歌文化。当中,以汕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