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齐读课题《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学生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1: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怎么上的?上了哪些内容?生2: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在什么地方上的?有哪些人参加?生3: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在什么情况下上的?……师:你们很爱动脑筋。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我相信只要你们认真地读课文,就一定会搞明白这些问题的。[点评:问题入手,话题引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愿望,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文本,为学习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  相似文献   

2.
童年的碎片     
夜晚,在灯下批改作业时,看到一篇题为《假如我能重新选择》的作文:假如我能重新选择,我会珍惜我的童年。珍惜童年的懵懂与无知,珍惜童年的幼稚与天真,珍惜童年的快乐与苦闷,珍惜童年的泪水与笑容。假如我能重新选择,我会留住我的童年,留住童年的活泼与可爱,留住童年的纯洁与无瑕,留住童年的顽劣与固执,留住童年的梦想与憧憬。当我为学生丰富的想像和不凡的文笔而赞叹不已时,又一行文字赫然跃入眼帘:亲爱的你,假如你能重新选择,你会珍惜你的童年,你会留住你的童年吗?我的心头不禁微微一震。童年,我的童年—这些字眼在我脑海中荡来漾去。放下…  相似文献   

3.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相似文献   

4.
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校集体氛围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可行的。 --艾里克· 斯盖普假如你是一个刚入学的新生,刚刚来到一个新学校,你的脑子里都想些什么呢?你是否会想:“我在这能交到朋友吗?大家会喜欢我吗?” 或者“老师会喜欢我吗?他们会关心我吗?” 或者“我能适应这的学习生活吗?我能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吗? ” 再或者你可能会考虑:“我在这里安全吗? 我会不会受到取笑?人们会不会讨厌我、羞辱我呢?”甚至你可能会想:“我会不会挨打呢?”这些问题反映了我们基本的心理需求——对情感及身体安全的需求,对一种亲密的、相互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案例:师:下午放学,爸爸、妈妈还没有下班,家里只有你在写作业。同学们谁遇到过这种情况?(学生们齐刷刷地举起小手)师:看来同学们都遇到过自己在家的情况。这时,你已经写完了作业。恰巧你的小伙伴邀请你到楼下去玩,你会怎样?生:我会很高兴地跟他去玩儿。生:我也会。师:还有哪位同学会这样?(10余名学生举手,老师点点头。)有不同的做法吗?生:我会说我不去,我在家里看电视。生:我会告诉他,我妈妈不让我下楼乱跑,妈妈找不到会着急。师:都谁会这样做?(30余名学生举手)你们真懂事!生:我会邀请我的小伙伴到楼上来玩。师:你也想着妈妈,又能够和小伙伴…  相似文献   

6.
一位哲学家在古罗马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双面神像。由于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神像,哲学家便好奇地问他:“你是什么神啊,为什么有两张面孔?”神像回答:“我的名字叫双面神。我可以一面回视过去,吸取教训;一面展望未来,充满希望。”哲学家又问:“那么现在呢?最有意义的现在,你注意了吗?”“现在!”神像一愣,“我只顾着过去和将来,哪还有时间管现在?”哲学家说:“过去的已经逝去,将来的还没有来到,我们惟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如果无视现在,那么即使你对过去未来都了如指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神像听后,恍然大悟,失声痛哭起来:“你说得没错,就是因为…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船夫在激流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想渡到对岸去的哲学家。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哲学家问:“你懂得历史吗?”船夫回答:“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回答:“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哲学家刚刚说完这句话,风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两人都落入水中。于是,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选自《中国校园文学网》船夫和哲学家  相似文献   

8.
语丝     
哲学家来到集市上。屠夫问:“你会杀猪吗?”哲学家回答:“不会。”铁匠问:“你会打铁吗?”哲学家答:“不会。”商人问:“你会经商吗?”哲学家说:“不会。”他们又问:“那你会什么?”“我会思想。”众人大笑:“思想值多少钱一斤?”哲学家说:“我不能做你们所能做的事,但能思考你们所不能思考的问题。”说完他便开始思考,众则无语。  相似文献   

9.
[片断]师:如果你是蒲公英的种子,你会到哪儿去生长?生1:如果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我会选择沙漠。师:(一愣)为什么呢?生1:因为在那里可以得到许多宝贝,即使死,也是快乐的,我也心甘情愿!师:你甘愿为你的追求而献身!生2:要是我能成为蒲公英的种子,我会去波光粼粼的湖泊。因为湖泊不仅  相似文献   

10.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一文叙述了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游历,个个满腹经纶。归来后哲学家以如何去除杂草为议题给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学生们各自发表见解,哲学家让他们按各自的办法去除一片杂草。一年后相聚,哲学家已去世,学生们感悟出这最后一课的真正用意:只  相似文献   

11.
一、在期待中学会关心——接受人文 师:“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这群身处绝境的羚羊的命运会怎样?真让人揪心啊!同学们,假如你是无所不能的,你会怎么帮助它们呢? 生:我会架起一座桥,让它们稳稳当当地通过。 师:你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生:我会用云彩带它们快速渡过,而不让猎人通过悬崖。  相似文献   

12.
郑观君 《陕西教育》2004,(11):34-34
一、在期待中学会关心——接受人文 师:“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这群身处绝境的羚羊的命运会怎样?真让人揪心啊!同学们,假如你是无所不能的,你会怎么帮助它们呢? 生:我会架起一座桥,让它们稳稳当当地通过。 师:你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生:我会用云彩带它们快速渡过,而不让猎人通过悬崖。  相似文献   

13.
<正>师:当看到我这个陌生人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生: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会怎么上这堂课?师:有好奇、有期待、有思考、会提问是优秀学习者的标志。我曾经在这里上过课,你们相信吗?生:不相信(有人说相信)。师:2009年的9月,我就在这里上过一节阅读探究课。同学们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你  相似文献   

14.
每天上学,背着沉甸甸的书包,40分钟、40分钟上着各门课,放学了还有很多作业。我不禁想到,假如我是校长,我会让学生也这样吗?不,不会的。假如我是校长,我首先会减轻学生思想上的压力。我要了解各个年级、各种年龄段的孩子,听一听他们愿意怎样学习,怎样愉快地接受知识;问一问他们对学校有什么合理化建议,或者他们在学校喜欢干些什么,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我会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安排教学的。假如我是校长,我会减轻学生的身体负担,让他们不再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我要在每个同学的桌上放上电脑,他们上什么课就可以在电脑…  相似文献   

15.
张厚琴 《语文天地》2012,(18):11-12
一、情景再现教学《散步》一文过程中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作为母亲,你会怎样想?"生A:我会想: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现在你一点都不顾我的感受,真是太寒心了。生B:有了儿子忘了娘,不孝子!生C:我白养了你这么大,现在居然不管我了!生D:哎,我是你妈,你不知道我走不得小路吗?怎么不管我的感受?生E: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把你养大!在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时,我问学  相似文献   

16.
[教学重点句]:“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苏教版语文第11册课文《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细节]:师:为什么说“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4~10自然段,看看弟子们是如何做的,哲学家又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看法?你倾向于谁的说法呢?(学生默读课文。)师:哲学家的“哲”字下面是个“口”,大概是因为哲学家个个能说会道。例如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最喜欢在众人面前演讲和辩论。老师…  相似文献   

17.
一、在期待中学会关心—接受人文师:“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这群身处绝境的羚羊的命运会怎样?真让人揪着心啊!师:同学们,假如你有无所不能的本领,你会怎么帮助它们呢?生:我会架起一座桥,让它们稳稳当当地通过。师:你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生:我会用云彩带它们快速渡过,而不让猎人通过悬崖。师:你的想法更周到、更巧妙!生:我会命令猎人把枪放下,让羚羊逃生。师:老师为你想到的办法而骄傲!这样羚羊就永远安宁了。……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好样的!你们这么小就知道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非常愿意代表羚羊感谢…  相似文献   

18.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土,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  相似文献   

19.
曾云 《江西教育》2012,(12):40-41
<正>【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20.
谈到创新能力,举个例子,当学生读了《罗密欧和朱丽叶》后,老师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谁是你最喜欢的人物?有的学生会回答是罗密欧.老师就会接着提问:假如你是罗密欧的一个朋友,你会送他什么礼物?有的学生会回答,我会给他一部手机,这样也许就能避免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