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蓉 《南昌教育》2005,(12):20-21
当代的许多语文教育大家,从叶圣陶到刘国正,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引导他们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语文学习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3.
语文教学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寻求课文与生活的某种联系,更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回归到生活状态,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4.
高举课改旗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应该走出狭小的天地,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向生活,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余平男 《贵州教育》2005,(14):34-3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的确如此,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教学时,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一、教学回归生活,语文充满活力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  相似文献   

6.
7.
在宜昌市教育教学中心总课题的统一部署下 ,在学校“走科研兴校之路”办学理念的统一规划下 ,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语文“双促双发”课题实验经过实验教师的艰辛劳动 ,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教学实验的班级在逐步增多 ,教学实验成果显著 ,老师和同学们初步尝到了课题实验的甜头。一、转变观念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学语文 ,爱语文 ,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一种期盼和向往 ,是语文教师追求的一种境界。“双促双发”课题实验开展以来 ,教师们自我提高的步子迈得更大了 ,很多教师冲破了师道尊严的清规戒律 ,不断…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在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的同时,也应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格局,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精彩的生活之中。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平时教学中要多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注重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走出学校,置身于家庭。  相似文献   

9.
<正>生活语文有着特殊的表现形态,主要包括生活阅读、生活对话、生活日记等,这些生活化的语文表现形式在语文学习中发展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多年来我对生活语文的主要尝试和探索。一、生活阅读生活阅读是一种很常态的语文形式。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热闹的小镇,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标语、牌名、广告、标识、启事、公告、通知,等等。这些不同的文字呈现,既有丰富的生活内涵,也有生动的语文意蕴,这就是生活语文,最有色彩的语文。此外,购买商品要打  相似文献   

10.
朱春洪 《考试周刊》2010,(12):57-58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特别密切。新课程竭力倡导:教育应依托生活进行,变成一种生活。成功的语文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语文走进课堂,让语文教育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这样语文才会充满时代气息、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不仅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包括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而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很重要的工具.基于这种对语文的定性,如何使学生具有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好语文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章琴 《考试周刊》2013,(72):21-21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从两方面进行论述:激发情感,让学生走进教材;善用教材,让教材走进生活。要让生活走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生活有多丰富多彩,语文教学就有多丰富多彩,课堂的生活化使课堂教学有了“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凸现,同时也有许多人在呼唤语文要走向生活,生活要走进语文。其实只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学的生活化,使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就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含着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而是应该让学生眺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邀游,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瑚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扩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6.
赵建民 《中学文科》2009,(13):20-20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凸现,同时也有许多人在呼唤语文要走向生活,生活要走进语文。其实只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学的生活化,使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就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7.
陈庆华 《教师》2013,(26):68-68
语言来源于生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明确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正>每个语文教师都承认语文就是生活这一说法,但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又自觉不自觉地把语文和生活区隔开来:语文就是语文,生活就是生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今天的语文教学,应非常明确一点:那就是自己的职责——生活为语文教学服务,让我们的受教育者以语文去认识感知生活,达到提高自我素质的目的。这就是近年来语文教改的方向。语文与生活是双向互动的。当然这仅是理论,对于我们语文教师而言,不能停于这一理论上,而要身体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含着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而是应该让学生眺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邀游,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瑚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扩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笔者的教坛生涯中,回首走过的语文教育教学之路,感慨颇多。但是,教育如何变革,教法如何创新,笔者有一个观点坚如磐石.也就是自己的“教育思想”吧。那就是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是语文教育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下而,谈谈笔者的心得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