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收集到的各种资料,阐述了新疆汉译地名用字和读音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来源的居民都会在地名上留下自己所操语言或方言的印记。本文对海南19个县市的自然村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找出海南汉语各方言共有的地名常用字和海南闽语特有的地名用字,通过这些地名用字的分布来考察海南闽语在海南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许多专家学者对《现代汉语词典》的语文收词原则和百科收词原则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但是对百科词汇中的具体的某一专科词汇的收录原则很少有人涉及。这里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地名用字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现代汉语词典》对地名用字的收录原则,即实用性原则、规模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和从严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一位安徽六(lù)安市的朋友曾对笔者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次他出差到外省,与人交谈时,屡次被人称作“安徽六(liù)安”人。为此他哭笑不得。其实,生活中、学习中,像这种把“六(lù)安”误称为“六(liù)安”的事还真不少。有的人将河北的“大(dài)城”说成“大(dà)城”,将浙江的“天台(tāi)山”读成“天台(tái)山”,可能还不以为错。地名问题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那些含有多音字的地名,对不熟悉它的人来说,想一下子读(说)准它,实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为帮助大家正确识读地名,减少地名读音问题可能带来的麻烦,笔者依…  相似文献   

5.
地名作为日常生活用语,其读音变化非常缓慢,再加上语流音变的影响,因而,与其他词语相比,地名的读音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明清时期大量山西移民进入河南,使河南方言深受山西方言影响,这在地名中会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6.
地名作为日常生活用语,其读音变化非常缓慢,再加上语流音变的影响,因而,与其他词语相比,地名的读音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明清时期大量山西移民进入河南,使河南方言深受山西方言影响,这在地名中会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播音员和主持人将遂宁的"遂"字的读音读成阳平,同遂宁本地人所读的去声有较大的差异,使很多人无所适从,觉得很别扭.本文从"遂宁"地名的由来、地名的含义、"据词定音"的原则以及辞书注释等方面,对"遂宁"地名的读音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认为当读为去声.  相似文献   

8.
季春雷 《文教资料》2011,(33):28-29
地名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赋予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它被大家广泛接受和运用,并且长期发展和变化,逐步趋向标准化、法定化;地名既然是人们所赋予的.不论是从它的来源方面,还是从它的使用方面.都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尝试从语言文字研究的角度来认真分析地名标准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播音员和主持人将遂宁的“遂”字的读音读成阳平,同遂宁本地人所读的去声有较大的差异,使很多人无所适从,觉得很别扭。本文从“遂宁”地名的由来、地名的含义、“据词定音”的原则以及辞书注释等方面,对“遂宁”地名的读音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认为当读为去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人名用字现象谈起,以调查的数据说明社会上人们对国家用字的基本政策还不明确。提出反对把社会上人名用字使用冷僻字看成是显示个性的观点,认为对人名用字现象应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1.
地名系统化和标准化是地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对区域研究、国土规划、国土资源调查等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地名和自然地名的界定、划分及构成要素等是地名系统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我国在饮食用字方面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原因在于:一是人们的意识不强,二是人们对文字重要性的认识不深,三是人们的素质不高。饮食用字规范化的途径有:加强意识,提高素质;端正用字态度,提高重视程度;组织有关人员经常检查;法规确保规范汉字地位,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相似文献   

13.
控制人口规模、改善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是城市人口发展的四个基本问题。以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展望为分析框架,探讨了深圳市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社会用字的不规范现象入手,探究不规范现象产生的原因,试用找到解决社会用字不规范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郧阳”之名出现距今不足600年,它未曾作过市名;“郧县”并不年轻,其名问世早于“郧阳”200年;“郧县”得名“郧关”,“郧阳”之名由“郧乡”、“郧县”而来;“郧”字并不很生僻,将郧县更名“郧阳县”既有历史意义,亦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浙江地名疑难字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分省(市)研究地名疑难字的专著.全书共五章,围绕“浙江地名疑难字”这个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论述,结构合理,征引繁富,观点新颖,结论可靠.通读全书,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尤其值得称道:一是视角独特,二是资料齐全,三是论析透彻.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区部分街道的路牌、导向牌存在拼写不规范、不一致现象,如汉语拼音和英语混写、汉语拼音全部大写、路牌导向牌拼写不一致等。这是由于路牌和导向牌的管理部门不同,加上国家相关标准的制定不够完善,给路牌、导向牌的拼写统一增加了难度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1、关内、关外、关中 现在说的“关”,一般指的是“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以此南北分为关内、关外。而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所指关内、外是相对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而言的,此关以西的地域是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故称函谷关以西为关内或关中,以东为关东。  相似文献   

19.
周峰 《红领巾》2004,(3):149-151
近年,我国政区地名变更较多,在政区地名命名和更改时出现了许多重名、层次混乱和名地不符现象,给社会管理、对外交往以及人民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认清现存的实际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最终找到解决之方,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城市街道中商店、招牌等用字情况,对不符合社会用字规范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分类讨论。调查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汉字使用不规范的程度、汉语拼音使用错误等两方面,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引起人们对汉字使用的讨论和思考,进而结合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商店、招牌用字不规范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