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音》是《文心雕龙》研究文学鉴赏的专篇,作者在总结文学鉴赏规律,阐述文学批评原则,介绍文学审美方法的同时,特别强调见"异",即深识鉴奥,把握作家的独创精神,发掘作品独特的审美意义。这对于进入读图时代的我们开展文学审美活动,克服现代社会的弊端,抵制贫乏与平庸,远离轻浮与虚无,完善自我,美化人生,重建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势”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理论范畴,“文势”理论源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定势》篇。从刘勰所论看,“文势”属于作品形式范畴,它的形成与作品的语音、文字、语句等形式因素相关。“文势”具有运动性、包蕴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对读者有巨大的审美功效。刘勰的“文势”思想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言人人殊,这正说明了“风骨”范畴在现代语境中已被激活成具有无穷再诠释的理论空间。笔者认为刘勰《风骨》篇中“风”就是指表现得鲜明爽朗,能够感染人的主观情志,“骨”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之文辞。“风骨”就是指通过凝练端直、精练刚健的语言使思想内容(情志)表达得鲜明、生动、爽朗,从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风骨”的特征是内蕴为“气”,外显为“力”。刘勰的审美理想是“风骨”和“辞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首开文学接受理论之先河,从鉴赏主、客体和文学批评、文学创作提出了“音实难知”的现象,并分析了其主、客体原因,揭示了文学批评的一般规律,对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见异唯知音"是刘勰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文章立足于<文心雕龙·知音>,分析了"异"的基本语义及其美学意蕴,并且结合"异"与"知音"的紧密关系,从两个层面阐释了"见异唯知音"的理论内涵,突出其对于整个文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勰在《知音》篇中提出了"六观"论,"六观"论是其文学批评鉴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学人对于《文心雕龙》具体篇章的归类、"六观"论性质、理论建构及其内涵莫衷一是。在综述近些年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研究"六观"论应注重从文学形式上来阐释"六观"论而且要落实到具体篇章中。  相似文献   

7.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首次把"知音"引进到文章阅读理论中来,以最高层次的"知音阅读"为范式,建立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文章接受理论。刘勰阐述了知音难的七种原因,对知音读者的素质和知音阅读效果分别提出了相对应的六个方面的要求,还强调了感性鉴赏与理性批评相融合的"玩绎"阅读方式的重要性。这样,《知音》篇就形成了一套既包含了鉴赏与批评,又超越了一般性鉴赏与批评的知音阅读理论思想体系,从而赋予知音阅读理论以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阐释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的赏评理论。刘勰认为对文学作品正确的评价必须以提高赏评者的实践及理论水平为前提,因而提出了“博观”、“入情”、“见异”的要求。这不仅标明了当时的文学理论水平,而且对我们今天的读者也有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是一篇研究读者批评的专论,提出了文学批评的"知音"读者批评观。"知音其难",强调读者与作者的心音相知相通;"深识鉴奥",强调读者要对作品的深层审美意蕴有所把握才能成为"知音";读者要成为真正的知音,需要"博观",学会"六观",不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才能成为读懂作者心声的知音,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散见于全书的各篇之中,特别详细地表现在第二十六篇《神思》及以下十多篇里。刘勰在《神思》篇中提出了“三情”、“三化”的创作理论、创作构思,同时也强调了加工修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变观念本身有经学方面的历史渊源.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将其提升为一种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文学理论.从"正"的方面讲,刘勰认为它是一种经典式的思想情感和行文风范,是作家进行创作时应予以严格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同时作家应有所创新和发展,这就是"变"."变"是在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上的推陈出新,刘勰所主张的"变",是对"正"的灵活运用和适当拓展.只有合理地"变",才能体现出"正"的意义和作用,也只有用"变"的态度对待经典,用"正"的原则指导创新,才能在经典与新变的理论维度上确立作家自身的文学存在和创作个性,才能实现继承和创新的动态平衡.因此,"正变"理论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中起着联系有关继承与创新、"名理"共性与"变文"个性等理论文体的纽带性作用.这是进行<文心雕龙>研究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的声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声律》全面探讨了六朝时期兴起的音韵学理论以及音韵研究在文学和文章创作上的应用,克服了当时人们对音韵的一些神秘模糊认识。在音韵学理论上,刘勰探讨了汉语声律的本质,明确了辨析语音的科学方法;将音韵研究应用在文学创作中,提出了声、韵、调合谐运用的原则,论述了声律理论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声律》篇展示了刘勰对汉语音韵学的独到的精辟见解,折射出当时语音研究的现状和成就。  相似文献   

13.
作品有机构成论是中外文论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作品有机构成理论更是独具特色。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把文学作品比作人体构成,认为文学作品自身形成一个如人体一般的有机体,即它在内容上是统一完善的,在形式上是完整和谐的。这一比喻不仅能深刻地揭示出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特点,而且显示了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学资源,对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的文艺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文学的生命,《文心雕龙》一书虽然没有专章论述文学的真实性问题,可刘勰的真实观却散见于各章之中。试从作品思想内容的真实、作家情感的真实和艺术表现的真实三方面对刘勰真实观思想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刘勰<文心雕龙>中有十二处提到"文理"这一概念,研究者大都侧重于对"文"与"理"的分别释义,而较少对"文理"一词进行完整义证.具体分析,论证的结论是:"文理"在<文心雕龙>中有四种含义:文章的文采;文章的情志;文采与义理;文章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最重要的名著之一,关于其中《定势》篇中势的理论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文心雕龙·定势》篇中"势"的理论有着广泛而长久的文化史基础,只有通过考察《文心雕龙》与书法艺术理论的联系,才能准确把握"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风骨",历代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是一个很难诠释清楚的概念。立足《文心雕龙》之《风骨》篇,笔者认为刘勰的"风""骨"均指语言而说,情感说或内容说是后人敷衍的结果;"风"是语言的简洁精要,"骨"是语言的质朴刚健,"风骨"是二者整合后对语言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刘勰非常注重语音修辞。《文心雕龙》是由协调声调而结构成的“声文”。其各篇的声调以整齐匀称为主,低昂曲折为辅。刘勰从不同中求协调,多样中求整齐,使文章里的声调在错综变化中,高妙自然,摇曳多姿。《文心雕龙》中声调的结构模式及其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齐梁时期骈文创作的典范,是此时声律理论的完美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术界对《文心雕龙》之《史传》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从文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贬抑的观点,似嫌片面;从史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赞许的观点,则显得公允。这是因为,探讨史书编撰理论是刘勰撰写《史传》篇的初衷,总结"史传"的文体写作理论是《史传》篇的既定目标,适应我国古代史书编撰工作发展需要是《史传》篇的宗旨。《史传》篇作为一篇史学专论,它应当全面地论述历史著作的编撰问题,而不该仅仅"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来总结古代历史散文和传记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方面的巨著,其"体大虑周"的内容体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咏物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题材领域中的一部分,在《文心雕龙》中也有反映,刘勰虽无专章给予评价,可在各章的叙述中对咏物诗给予一定的关注。刘勰从咏物诗产生的心理机制、对咏物诗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的评价、咏物诗的审美意味方面进行评论,从而给我们透视出咏物诗的一些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