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时间、温度、pH和底物添加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对ML7的生长及其产GABA两方面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L7的生长最适温度为37℃;最适初始pHi7;培养20 h活菌数达到最大值.而ML7产GABA的最佳温度为30℃;GABA的产量随着初始pH的降低而逐渐增加;培养55 h后GABA积累量达到最大:Glu添加量为5%时获得最大GABA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纯菌种发酵制备黄瓜泡菜.以植物乳杆菌B4、弯曲乳杆菌A8为发酵菌种制备黄瓜泡菜.研究了了黄瓜发酵过程中的pH、活菌数、亚硝酸盐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发酵的黄瓜泡菜与自然发酵的黄瓜泡菜相比,在第5天时有较低的pH、较高的活菌数,较低的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3.
能源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类对可再生资源有着迫切的渴望。在我国,玉米产量大、资源丰厚,且其秸秆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因此为了更好利用玉米秸秆自身最大价值,本文采用酸碱结合法从玉米秸秆中提取纤维素,寻找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可知: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含量为34%。纤维素单因素提取条件表现为温度55℃和时间1.5h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用保加利亚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进行发酵,总接种量为8% ,接种到枸杞汁中,加生长促进物质3%发酵72h发酵菌数为9.6×10 10 /ml,经实验研究发现,枸杞汁对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为生产乳酸制剂,特别是双歧杆菌的培养找到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7)
鉴于农作物秸秆本身的体积大、难运输等特点,所以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应坚持“就地消化、能量循环、综合利用”的原则。耐高温菌群发酵技术的核心是嗜高温生物发酵菌群,主要由高温放线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酵母菌等以及多种对植物有益的菌群组成,可耐受80~100℃高温。在80~100℃条件下,该嗜高温生物发酵菌群可迅速分解发酵农作物秸秆。在处理农作物秸秆的过程中,加入固体养殖废弃物如粪便等可以更好地提高秸秆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西藏玉米进行氮、磷、钾不同配比研究。结果显示:氮、磷、钾不同配比几乎都可以提高玉米秸秆产量,处理14(N2P1K1)、12(N1P1K2)、2(N0P2K2)的氮、磷、钾配比最有利于玉米秸秆产量的提高,均比对照增产30%以上;氮、磷、钾不同配比还可以改善玉米秸秆的营养成份,处理9(N2P2K1)能够增加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处理10(N2P2K3)能够增加玉米秸秆粗脂肪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处理2(N0P2K2)能够增加玉米秸秆粗灰分含量、P含量,处理14(N2P1K1)能够增加玉米秸秆Ca含量,处理4(N2P0K2)能够增加玉米秸秆无氮浸出物含量。因此,当地尿素最佳施用量为15.95kg/666.7m2;磷酸二铵的最佳施用量为26.87kg/666.7m2;硫酸钾的最佳施用量为37.13kg/666.7m2。  相似文献   

7.
低能N+离子注入谷氨酸产生菌诱变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低能N 离子注入技术,以D1 1 0 和D1 1 0B为出发菌进行了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株和发酵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初筛到两株高产菌株D52 2 1 和B32 63,其多批次摇瓶平均产酸分别达到 8.4%、7.5 %,比出发菌分别提高 3 5.48%和 2 5 %.其一级种子生长曲线比原出发菌有明显变化,高产菌株发酵对数期平均提前 2~ 3h.从发酵曲线显示出高产菌株的代谢活力增强,倍增时间缩短,对缩短发酵周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贮饲料是以稻草、麦秸、玉米秆、花生藤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混入秸秆活干菌经发酵而成的一种饲料。 1.建窖 选土质坚硬、排水良好、距畜舍近而地势干燥的地方建窖,要建成坚固的砖、砂、水泥结构窖底及四周应光滑平整,不渗水,大小视贮存量多少而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研究蚯蚓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对小麦秸秆的消解效果。试验设四个处理,包括:40公斤秸秆中接种2kg蚯蚓和添加10公斤污泥,40公斤秸秆中接种1kg蚯蚓和添加10公斤污泥,40公斤秸秆中只接种2kg蚯蚓,40公斤秸秆中只接种1kg蚯蚓。结果表明:1)蚯蚓能够消解小麦秸秆,在增设污泥层时效果更好,蚯蚓粪的收获量是秸秆投入量的五成至六成。2)未腐解秸秆量与蚯蚓接种量存在明显的关系,接种量大的处理,残留未腐解秸秆数量较少。3)增加污泥可增加蚯蚓粪+腐解物的全氮、全磷含量,但降低蚯蚓粪+腐解物的全钾含量;4)有污泥层且蚯蚓接种量多的处理所产生的蚯蚓粪+腐解物的有机质含量最高,达37.13%,而没有污泥层且蚯蚓接种量少的处理所产生的蚯蚓粪+腐解物的有机质含量最低,仅为30.26%。试验条件下,40公斤秸秆中接种2kg蚯蚓且添加10公斤污泥,对小麦秸秆的消解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一次性发酵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云南省气候特征,应用生物发酵原理,对玉米秸秆一次性发酵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配方及发酵技术的研究,总结出双孢蘑菇优质、高产、高效的玉米秸秆培养料配方和发酵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玉米的深加工利用是提高其产值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酶解玉米淀粉生料发酵生产酒精,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玉米淀粉发酵酒精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水比1∶4、糖化酶加量为160u·g-1、发酵温度为34℃,干酵母加量为0.75%、pH为4.5、发酵时间6d,发酵酒精度为13.9%vol。  相似文献   

12.
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最大特点就是活杆成熟,在玉米籽粒完全成熟时.茎杆鲜绿,秸杆产量要比普通玉米高30~50%。甚至高出1倍。在成熟期先将玉米果穗收获用于粮食或配合饲料,然后再收获青绿秸杆,用作青贮。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的籽粒和秸秆营养成份普遍高于普通玉米品种。据测算,100kg粮饲兼用型玉米秸秆的营养成份价值相当于100kg普通玉米秸秆加上10~15kg精料的含量,粗纤维低5~7个百分点,因此,粮饲兼用型玉米新优品种应用推广,从根本上解决了玉米秸秆饲用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羽毛为底物发酵产角蛋白酶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成岗  郑晓冬 《科技通报》2009,25(4):451-455
以角蛋白酶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以羽毛为底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菌株KD-N2生产角蛋白酶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NaCl含量为0.5 g/L,MgSO4含量为0.2 g/L,KH2PO4/K2HPO4含量为0.35/0.7 g/L时有利于角蛋白酶的产生,验证试验证明发酵24 h时角蛋白酶活性为(66.5±2.04)U/mL:各组发酵液pH值均呈上升趋势,发酵残留物重量也随发酵培养基组成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表明以羽毛为底物发酵产角蛋白酶为一复杂过程.以天青角蛋白和酪蛋白为底物对酶活测定的结果表明了实验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的一株高活性的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17,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培养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接种量等培养条件,选择乳糖作为碳源,乙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20:1,发酵初始pH值为6.0-7.0,接种量为3%,在此最优组合的发酵条件下以温度30℃振速160rpm培养24h,絮凝活性可提高25%-38.3%。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青霉素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含量变化对茵丝、氨氮代谢、糖代谢、发酵周期、发酵效价等工艺参数的影响,发现培养基中玉米浆含量为3.6%-4.0%(以玉米浆干物质计),硫酸钱第一次补加时间在30~50h时,对提高发酵效价和发酵液质量、降低发酵成本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大米为原料,采用打浆、糖化、液化、发酵等工艺制备大米发酵饮料。以L-乳酸含量及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发酵剂接种量、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大米发酵饮料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发酵剂接种量4%、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4%、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7h。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黄粉虫养殖成本,探索农业废弃物利用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选取了8种本地区易获得的农业废弃物,包括油菜秸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甘蔗皮、玉米芯、大麦虫粪和黄粉虫粪,将其按不同比例与麦麸混合,用EM菌液发酵后饲喂黄粉虫幼虫,分析废弃物发酵料对黄粉虫幼虫增重和存活的影响。结果发现,黄粉虫幼虫的增重和存活率均随发酵料中废弃物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且相同比例的不同种废弃物发酵料对黄粉虫幼虫的增重和存活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综合废弃物发酵料对黄粉虫幼虫增重和存活的影响得出,供试的8种废弃物以油菜秸秆饲养效果最佳,其次是大麦虫粪;同时为保证黄粉虫幼虫有较快的增重速度和较高的存活率,发酵料中废弃物的添加比例应控制在饲料总重的70%以内。试验结果为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和降低黄粉虫养殖成本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秸秆年产量高达7. 6×109t,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秸秆作为物质、能量和养分的载体,是重要的有机肥料之一。因此,探寻一种既能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又能降低生态风险的秸秆处理方式已经成为农业与环境领域的热点。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实验,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0%、12. 1%和43. 8%;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明显,在±0. 05mass%范围内波动;各处理土壤p H值略有升高,增幅为0. 06~0. 28个单位。同时,秸秆还田使玉米均高和产量分别提高了29. 2%和54. 6%,且土壤水分含量对秸秆还田的有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魏东 《内江科技》2001,(1):22-22
微贮饲料是以稻草、麦秸、玉米秆、花生藤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混入秸杆活干菌经发酵而成的一种饲料。 1.建窖 选土质坚硬、排水良好、距畜舍近而地势干燥的地方建窖,要建成坚固的砖、砂、水泥结构窖底及四周应光滑平整,不渗水,大小视贮存量多少而定。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一种生物学处理农作物秸秆方法——“微贮”秸秆饲料技术,我国已试验成功,并列入国家科技“星火”项目。“微贮”秸秆饲料,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干菌剂,装入适宜的容器(如水泥池、地窖或塑料袋)中,密封贮存,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可使其秸秆变成质地柔软、消化利用率高、具有特殊酸香味,为草食家畜爱吃的优质饲料,并能够长期贮存,不易发霉变质。这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