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人要形成一种良好品质总是比较难的,如同攀登高山;而要养成一个不良品性,却容易多了,好似激流勇退。比如热情,虽然来自天性,但不会常驻心中,而冷漠,却是稍不留意,就会自然流露。所以,真是难的,假是易的;善是难的,恶是易的;美是难的,丑是易的;我们所看到的人,也总是热情  相似文献   

2.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学说 ,他认为审美观与伦理道德观是和谐统一的 ;人的形体美和服饰美必须与其心灵美相一致 ;善是美的基础 ,美高于善。孟子的审美观开辟了中国古代审美观的一个新境界 ,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和谐明善张保振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  相似文献   

4.
公正的社会制度是孕育和发展公民善德的基础和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同时,社会政治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也离不开公民善德的支撑。只有当一个社会具备了公正的制度和良好的社会道德这两种要素时,才能显出和谐的态势。从社会制度与公民道德的社会调节方式来看,两者是一个相互影响、互补互励的关系。就公民善德作为对制度公正的有效补充而言,制度公正自身内涵的相对性需要公民的善德来补充;  相似文献   

5.
学易而思难,会更难。学成于思,多思、多虑、多问,乃学习的关键;善思、善辨、善问,乃成功的基石。望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质疑、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6.
"溺爱放纵,教育难;缺乏管护,安全难;隔代管教,磨合难;管理脱节,监护难",是当前留守儿童面临的普遍问题。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作为高密市唯一一家留守儿童管理试点学校,坚持"成就每一个孩子,幸福每一个家庭"的办学宗旨,把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将特别的关爱  相似文献   

7.
和谐校园建设有利于学校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性趋善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要发挥道德对社会的能动作用,以人为本,追求心性之善,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8.
有有人说:“石头永远不能变成小鸡;鸡蛋没有适当的温度,同样孵不出小鸡。”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前者体现了本质的决定作用,后者则表明环境的重要性。“昔孟母,择邻处。”教育只有具备适当的环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构建和谐班级,正是要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和谐是一个动态的、渐善的过程,它是一种境界,一种整体的美。“只有打造单体美,才能构建整体美”,因此构建和谐班级需要每位同学的激情投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友善相处、切磋砥砺、德晋才具;更需要班主任真诚用心、分类指导、因人施教、长善…  相似文献   

9.
顾名龙 《考试周刊》2010,(42):65-6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农村中学的孩子,更怕写作文。不少农村中学的同行都感叹:“作文难教!学生基础差,学校条件落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那么,有没有简易可行的方法来改变农村学生作文难的现状呢?苟子有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只要我们善动脑筋,学会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就能减少盲目繁杂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婷 《辽宁教育》2022,(24):19-21
<正>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以下简称“学校”)以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教育对象的特点为出发点,以“沁善如水”为目标,以“打造善水文化,建设和谐校园”为办学理念,全力构建以“善水文化”为特征的校园特色文化体系,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和包容、博大开放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和谐,文本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语文教育追求的和谐是一种"至真、至情、至善、至智"的教育境界:至真——师生之间坦诚率直,彼此都尽情地坦陈瞬间的感情和态度,释放对文本解读的真情;至情——唤起师生对生活的挚爱与热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至善——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善、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石头永远不能变成小鸡;鸡蛋没有适当的温度,同样孵不出小鸡."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前者体现了本质的决定作用,后者则表明环境的重要性."昔孟母,择邻处."教育只有具备适当的环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构建和谐班级,正是要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和谐是一个动态的、渐善的过程,它是一种境界,一种整体的美."只有打造单体美,才能构建整体美",因此构建和谐班级需要每位同学的激情投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友善相处、切磋砥砺、德晋才具;更需要班主任真诚用心、分类指导、因人施教、长善救失、各成其材、同归于善.具体可采用"励优、促中、助困、扶弱、育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制度的善德体现为公正.制度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但仅此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培育公民的善德.首先,公正的社会制度是孕育和发展公民善德良序的基础和保证,但制度本身毕竟又是由具体的、具有某种德性的人来制定和执行的;其次,社会制度是刚性的、普遍性的,而公民善德则是个体性的、柔性的,因此两者在所涉内容和调节特点上也构成一种互补互励的关系.当我们将目光从一味的制度层面移开,通过对上述两种社会调节方式及其互动关系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一个社会只有得到制度善德与公民美德的双重支撑,才能达一个较好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4.
和谐     
问:什么最美?答:和谐。 一切善都是和谐,和谐即美德。  相似文献   

15.
斯宾诺莎认为幸福是人们通过对于“善”与“恶”、“真”与“假”的认知达到的。世界是一个整体.每个人的幸福依赖于人类整体的幸福。人的痛苦起源于人们对于环境认识的错误。只有认识到真观念,才能达到道德上的至善和最高幸福。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能够推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价值在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文学所追求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的“大美”境界。“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学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师》1984年第1期载张楚善义指出,在带分数减法中,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减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所以难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素有“贵和”思想,崇尚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理念表达了人们对中庸、适度、匀称、对称和协调的期盼。不同事物内在与外在关系的和谐既是系统和要素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也是事物发展的最佳途径。和谐哲学认为,天地万物、社会人生的最佳状态就是和谐。文明不是一个无休止的征服过程,而是对和谐的不懈追求和不断实现过程。可见,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和谐是真善美的至高境界,真善美的本质就是和谐。和谐之真、和谐之善与和谐之美是和谐的三种雏度;求和谐之真、倡和谐之善、达和谐之美则是弘扬和再造民族精神的永恒主题。在新世纪奏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和谐,是弘扬和再造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问题意识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做到:营造和谐的环境,鼓励学生“敢问”;激发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想问”;引导分析方法,教给学生“善问”;点拨启思,帮助学生“解问”。  相似文献   

20.
贺然 《辽宁教育》2022,(24):25-27
<正>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以下简称“学校”)以“沁善如水”为目标,以“童心师爱,和谐宁静”为校风,以“沁善如水,博学笃行”为校训,以“打造善水文化,建设和谐校园”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拥有水一般品质的学生,希望学生如水般善良、如水般坚韧、如水般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