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其数理抽象,逻辑严密,尤以"难"字突出。如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部分知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些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有效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体验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重视数学知识生活化,强化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整数四则的运算定律中,乘法分配律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一条综合性较强的运算定律。它贯穿了加法和乘法的意义;涉及到加法和乘法的运算;综合运用了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方法。它不仅限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还可以推广到几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相似文献   

3.
乘法分配律     
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写的姓名是:木(1 2 3).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是我的!”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4.
乘法分配律     
平面几何中的尺规作图限制只能用直尺和圆规,而这里所谓的直尺,是指没有刻度只能画直线的尺,用直尺与圆规当然可以作出许多种图形,但有些图形如正边形、正九边形就作不出来,  相似文献   

5.
乘法分配律     
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的姓名是:木(1 2 3).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是我的!"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怎么把名字写成这样呢?"学生:"我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下第24~26页。【教学重点】结合现实问题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模型1.复习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和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a+b=b+a(a×b)×c=a×(b×c)。2.师生赛一赛,出示:589×4+589×6,(40+4)×25,学生每人挑一道题做,教师全做,看谁算得快。比赛结果,教师获胜。师:想知道老师算得快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4~55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逛服装店,看看我们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好吗?师:(课件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大屏幕,从图中你都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短袖衫32元,裤子45元,夹克衫65元。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略)(设计意图:以旧引新,实现了数学知识的正迁移,体现了数学知识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水平上,同时教师及时揭示了本节课的课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如果能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解题,很多看似复杂的计算题就会变得很简单。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妙招。1.遇到一个乘数是接近整百的数时,可将它看成整百数加几或减几,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分别乘两个数。如:33×99可将99变成100-1,那么:33×99=33×(100-1)=33×100-33×1=3300-33=326733×102可将102变成100 2,后面的过程请小朋友自己完成。2.在遇到因数中有25、125时,可想办法从另一个因数中分解出4或8。如:25×24=25×(4×6)=25×4×6=600,125×24=125×8×3=3000,25×39=25×(40-1)=25×40-25×1=1000-25=975。3.遇到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  相似文献   

10.
简算学习是小学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合理灵活地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a(b+c)=ab+ac,不仅可以提高运算速度,降低运算量,而且还能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现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在解题中的几种妙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总结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最近,县实验小学姚娟老师上了一节三年级数学课,内容是“乘法分配律”。我们听后,认为她在这节课中不仅加强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教学,而且注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仪学生学得主动。现将这一节课的教学情况介绍如下: 一上课,复习八道口算题。(略)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条新的乘法运算定律,叫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6页看例7,仔细地看这幅图,并思考两个问题:①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②这幅图上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  相似文献   

15.
出示:9×37 63×9102×43256×99 25662×301-62我问学生,当你们读完这些式子,能立即说出答案吗?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了。就在学生疑惑不解、满怀兴趣之际,我指出:本节课就来学习以上各式的简便计算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页的例题和第55页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等活动,引领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通过变换、联想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统编五年制教材第五册第96页例7)教学过程: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学会了利用它们对有些计算题目进行简便计算。一、复习口算(要求学生说出简算过程及依据)25×194×4 24×125×88×5×4×5 125×4×25×8[评:复习简明扼要,如果在口算题的最后安排这样两道题:102×43、9×37+9×63,  相似文献   

18.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乘法分配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把课本例题化静为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层层深入地归纳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一、通过学具操作,揭示数量关系 1.让学生拿出20个白色硬纸板方块和12个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 ,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理解其意义 ;培养观察分析与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复旧引新1 指名板演。(1)(18 7)×618×6 7×6(2)20×(15 9)20×15 20×92 口答。如下图 ,一个长方形由甲乙两部分组成 ,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图中单位是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3 导入新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两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后 ,学生发现 :(18 7)×6=18×6 7×6(也有些学生说 :18×6 7×6=(…  相似文献   

20.
“乘法分配律”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它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定律,不仅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石,因此是教学的重点。由于乘法分配律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之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抽象,所以它又是教学的难点。 鉴于以上认识,现把对本节内容处理的一些想法介绍如下: 一、初步感知 微机演示:小明买了4本练习本和2块橡皮,练习本和橡皮的价格都是3角钱。小明应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①3x4+3x2 ②3 x(4+ 2) 比较两个算式的结果得出: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