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大学文化及大学文化传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文化是特定群体的生活样式,而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是学校文化长期传承与积淀的结晶,是学校个性的集中体现。本文对大学文化,大学文化传统的内涵和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大学文化的育人特色,并提出当前构建大学先进文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文化认同是对教师开展文化领导的前提,也是发挥大学文化管理功能的基础。本研究表明,教师对大学文化比较认同,对大学的校史、办学理念与目标、大学倡导的价值观、校风、教风和大学校训等比较了解,大多数教师比较赞同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价值观,对自己大学的历史文化拥有较强的文化自豪感,大多数教师都能主动维护学校的形象与声誉,积极践行学校的校风、教风,但教师对校徽、校歌等了解不足,对校徽、校歌的情感认同和对校训、校歌的行为认同程度偏低。人口学变量对教师的大学文化整体认同及其三个维度的认同有不同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化认同,高校需要重视对教师的文化领导与文化管理,利用好故事这一载体进行文化传承,加强大学文化传承的规划设计,重视对教师开展校训、校徽与校歌等典型优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姜雪  张德祥 《教育科学》2015,31(2):59-63
明确大学文化形成机制是建设大学文化的关键。从文化形成动力角度,大学人是大学文化形成的唯一主体,大学文化形成机制可以分为主导型和自发型主要两种。主导型大学文化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学校创办者、管理者的提出和主导实施。自发型大学文化形成的主要是源于学校教师的自我养成和演化,是大学教师在大学日常运行过程中经过磨合和相互协商与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教师文化对一所大学能否成为一所真正优秀的大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人员,对教师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水香 《高教论坛》2014,(12):83-86
大学教师合作文化是大学文化与教师合作文化的融合,其受学说渊源、个性心理、组织制度等因素影响。应尊重教师个性、促进校内教师跨学科合作和同专业教师跨学校合作,并建设高校优秀组织文化,以重塑大学教师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因素是英语词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强调词汇的文化内涵和中英文化内涵差异对照,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词汇。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分散与集中、趣味与实用、传统与流行相结合的原则,使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本身是传承、适应、批判、选择、创造文化的活动,因而,广义的大学文化是包括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行为等方面内容的整体。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内核,是大学文化的最高表现。大学精神更多的是在诠释一所大学的个性,它一旦形成,将为学校发展建设注入强大的生命源,并发挥出强有力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和社会辐射作用。大学精神实质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特有的哲学思想,它本质上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管理模式的哲学抽象,是对学校“文化体”和“文化群”意识形态的整合、凝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趋势要求教师教育大学化。努力实现教师教育文化在综合性大学里的生长。是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教师教育教育(师范)学院化的制度文化,加大教师教育专业学科文化建设,促使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的融合是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现在大学英语教育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很多大学加强了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即大学英语教学由原来的单一的中国英语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变为中英教师共同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本文旨在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英教师的差异性,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师:大学文化的守护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教师是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守护者。大学教师不同的大学精神选择对大学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以知识为志业的知识人抉择守护着大学文化,以政治为志业的政治人抉择偏离了大学文化,徘徊于知识人与政治人之间的冲突性角色知觉到了大学的本真文化精神。为守护大学文化,大学教师应该回归本位,实现知识人与政治人角色的整合性认同。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系统,主要包含工作文化、学术文化、教学文化和管理文化几个方面。欠发达地区高校在构建教师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定位,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并且要十分注重教师伦理道德的塑造,促进和谐氛围和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大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渐逝去,但是中国近代大学文化却延绵传承,推动中国大学不断创新发展。中国近代大学留给人们的文化集体记忆,得益于20世纪初的一批中西兼通、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大学人,中国近代大学呈现出的“士志于道”的文化精神、“器以载道”的以物化人以及“和而不同”的文化自觉等方面的文化性格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创新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期的大学是仿西学产生的,所以西方文化的渗透较为明显,但是随着五千年深厚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滋养和浸染,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多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气息。作为大学文化载体的民国大学校徽就体现出这种变化。虽然有些大学的校徽还留有"西学"的痕迹,但从总体上来讲,民国时期的大学校徽体现了较为鲜明的中国特色,折射出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论中英社交文化习俗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们需求的某一特定生活方式。通过对中国的饮食文化、茶文化与英国的pub(酒吧)文化对比以及中英party交际文化的对比,可看出中英文化习俗的差异。这表明对不同语言文化的了解和增强文化差异的意识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provides insight into different expect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British academic culture for distance learning.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a pedagogic research project, a case study, and is centered on a distance learning course in maritime law proposed by a British university for a university in China. Some important commonalities and gps between perceptions of deliverers and receivers of the proposed course were identified. There were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UK respondents about the value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sequential access to course materials, the type of technologies that were important for delivery of content and for communication, the value of peer assessment, and the time expectations for feedback. Recommendations are suggested for bridging the cultural gaps in distance learning between a British and Chinese context.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不能仅仅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手段,而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完成高校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切实建设好;要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意义;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和特色,使之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及其成果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校园文化也才有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研室是承担大学功能的重要载体,在执行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教研室在高校管理中逐步被边缘化,出现了过于行政化和"去教研室"的倾向,使得教师合作文化、教学研究功能和教师职业认同感缺失。具有生态特点和思维方式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不仅能为教研室转型发展和组织创新提供一个新的启示,也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实践平台。为此,应从构建平等的参与机制、确立共同的愿景、培育教师合作文化、构建个人实践性知识的共享机制、完善支持性体系等方面入手,着力将教研室建设成为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非语言交际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逐步受到英语学习者的重视,对它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着重分析体态语中的人与人之间保持的空间距离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进行对比,得出汉英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差异是中国文化的聚拢性和英语国家文化的离散性.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文化及其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弘扬办学传统基础上、在长期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形成和创建的具有本大学办学传统和特色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理念具体体现在大学教学、科研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行为、物质环境和大学形象建设等各个层面中。创建优秀的大学文化,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需要提炼优秀的精神文化,积极进行制度文化的创新,倡导优秀的行为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一脉相承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20.
教师有序参与大学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教师有序参与大学的治理活动有着多种方式和途径,网络作为新媒介已深刻地渗入社会各领域,也是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活动的方式和途径之一。网络媒介直接影响到大学治理中教师有序参与的动机、渠道方式、质量和效果,它是大学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应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网络媒介对教师有序参与大学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