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萧也牧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已相当陌生了。然而,他却是1951年共和国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1950年,《人民文学》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小说主人公是出身于知识分子的干部李克,妻子则是工人出身。因此,夫妻之间生活和情趣上产生了矛盾。而丈夫则努力培养妻子能像自己一样去体验城市生活,并相互沟通,取长补短,最后重归于好。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的婚姻问题中,这样的问题很常见:夫妻会因为孩子而忽略了对方。 一些妻子,有了孩子后便把孩子作为最重要的事,把与丈夫的关系看淡了,除了夫妻之间的沟通和关怀减少外,婚姻中很重要的性生活也减少了。基本是多了个孩子,少了个丈夫。  相似文献   

3.
曹长发 《语文知识》2006,(10):27-27
“卿”,古时高级官名,作第二人称代词时,一般用于君称臣,也可作为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但在魏晋以前.“卿”作为夫妻间的称呼仅限于丈夫称妻子,妻子对丈夫不能称“卿”,而要称“君”。如《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对话——“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家庭一向信奉“丈夫唱白脸,妻子唱红脸”的教育策略。但是,这一“红”一“白”往往并未使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长,反而还经常引发家庭战争。夫妻们为什么南辕北辙呢?笔者曾经深入几个熟悉的家庭,了解其内幕。请听一听下面两对夫妻的自述吧,也许您会了解夫妻对抗的症结所在。我父母就是这么教育我的 张海红(丈夫为公司职员,妻子为幼儿园教师,口述者为妻子张海红):我是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在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妈妈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来教育我们的。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考试没有考好,我爸手里拿着大扫帚疙瘩…  相似文献   

5.
我经常觉得“继母”或者“继父”是人们加在那些进入一个已经有孩子的男人或者女人的家庭里的女人或者男人身上的身份标签。我们这样称呼他们,是因为我们想用一个称呼去区别他们。毋庸置疑,这个称呼侧重在“继”字上,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在这些人身上经常感受不到“父”或者“母”的真正含义。至少我过去对成为我丈夫的四个孩子的“继母”的感觉就是这样。我和我丈夫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六年,我看着他的孩子们从幼童长成为青少年。虽然他们主要是跟亲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多。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全都学会了适应,学会了…  相似文献   

6.
当家长的或成年人经常与幼儿开玩笑,摸摸他的嘴巴,拉拉他的耳朵,“抢”他们手上玩或吃的东西,笑说他们是个笨蛋,或者在他们名字前加个猪、狗之类的称呼,以激起孩子天真的反应。对成年人  相似文献   

7.
一个丈夫向我诉说他和妻子之间的“战争”。他和妻子都想在家里占统治地位,想通过压服对方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于是,两人为争夺家庭主权展开了明争暗斗,从口舌之争发展成拳脚相加,年幼的儿子常被吓得哇哇大哭。他和妻子残存的感情,在相互敌视的打斗中,只剩下“一层皮”,那就是儿子。他们活得很疲惫,很茫然。这场家庭“战争”是比较典型的“攻击—防守”、“报复—反击”模式。双方通过吵闹、暴力、经济制约等方式,形成了不平等、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其实,夫妻之间有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夫妻之间是想把婚姻搞好还是拆散。当然,不到一定…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有时夫妻两个人总抓住一些与孩子有关系的问题吵架。丈夫认为妻子不疼爱孩子,常常训斥孩子,拿孩子撒气,而妻子却认为丈夫太惯孩子。夫妻俩吵架,其实并不就是因为孩子有了什么过错,而是因为他们之间早已存在一些矛盾,孩子的问题不过是父母矛盾冲  相似文献   

9.
《中国德育》2009,(5):4-8
栏目编辑赵煦[故事一]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若干年后,妻子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妻子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调到重庆。于是,她所有的朋友都劝她辞职跟着丈夫。但是,她们一家都一致反对。“你的单位效益这么好,辞职多可惜。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相似文献   

10.
播种与除草     
一对老夫妻在一起生活快四十年了。有一天,妻子对丈夫说:“你的口味太咸了,我从电视里听说,太咸对健康不好。以后我们做菜少放点盐吧。”丈夫大概没有觉察到这么多年以来妻子一直照顾他的口味。他觉得妻子似乎在批评他,有些不高兴。“嗯,我们是该改一改了。不过,你还是先改改做菜的手艺再考虑放盐吧。炒菜少放汤,不然就成炖菜了。茄子和白菜不妨和土豆搭配一下。同一种菜最好不要接连两三天都吃……”  相似文献   

11.
家教随感     
夫妻的交流有一短文谈青年的或中年的夫妇需要有意识地创造话题,以加强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此言极是。其实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是夫妇间的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例如,妻子认为孩子必须在外衣里面套上秋衣、秋裤,丈夫认为完全不必。妻说这孩子易感冒,非穿不可。丈夫说:“你能穿裙子,孩子为什么就不能穿单衣!”妻子很生气,觉得丈夫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结果双方均感不快。其实两人各有自己的道理,都是为了孩子好。之所以产生不快的结果,是由于没有把穿衣这件事当成是有关孩子教养的问题而加以理性的交流、探讨。妻  相似文献   

12.
有一对夫妻,兴趣广泛,空闲时常常吟诗作对。丈夫嗜烟如命。妻子见屡劝不止,便想出一上联:“张口闭眼,吞云吐雾,谁家男人像你这烧火先生?”丈夫听后,认为妻子在教训他,也不甘示弱,随即对出下联:“拨舌弄嘴,说风道雨,哪个女子似我那泼水夫人?”见丈夫仍执迷不悟,妻子又作副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育》2010,(12):31-31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夫妻有别,“男主外,女主内”,丈夫和妻子在家庭角色扮演上是有区别的。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强调“严父慈母”。然而,当今社会让这些区别变得有些模糊。  相似文献   

14.
英语称呼     
在英语国度里,称呼颇有讲究。1.怎样称呼陌生人为表示尊敬,对成年男性称sir(对两位以上的称gentlemen),对中年以上的妇女称madam,对青年妇女称miss,也可用lady或ladies作为对女性的客气的称呼。年长者对青年小孩可用young man,man,son,boy,kid等。2.怎样称呼长辈、上级,或不十分熟悉的人对成年男性用“Mr 姓氏”;对已婚妇女用“Mrs 姓氏(丈夫姓氏)”;对未婚妇女用“Miss 姓氏”;对婚姻状况不明的妇女或不喜欢别人用Miss/Mrs相称呼的,用Ms。3.朋友之间怎样称呼朋友之间常互以“名字”相称,以示亲密无间,如:Hi,Bil(你好,比尔。)有时用名字…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各得其所“你怎么又把刚领的独生子女费买烟了?也不为孩子想想!”“谁说我不为孩子着想,他玩的烟盒是哪来的?”无所谓丈夫从托儿所把孩子接回家。妻子一看,说:“亲爱的,这不是我们的孩子。”丈夫仔细一看,果然不是。他说:“孩子是抱错了,不过无所谓,反正星期一还要送回去。”  相似文献   

16.
八“你看,这份资料上说邮箱是这个叫隐藏者-136的——居然起这么个名字,跟联邦调查局里的杀手名字一样!”“联邦调查局没有杀手。”“你又不是联邦调查局的,你怎么知道?”乃馨拿着资料指手画脚地比划着,“奇怪,这上面说他的妻子6年前就死了,根本没生过孩子!”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晚上,妻子悄悄跟丈夫说:“咱们闺女这回可要长大了。“怎么回事?”“她第一回来了月经。”孩子的父亲敏锐地感到这是教育孩子的良好契机。于是他和妻子商量了具体对策:除了由妈妈直接进行引导外,这位当爸爸的也以恰当的方式尽了为父之责。  相似文献   

18.
陈新欣 《家庭教育》2004,(10A):38-39
结婚后,两个青年男女结束了一个人的世界,开始经营共同的爱巢,个人角色迅速发生变化。这时候青年男女需要改变独身时的一些意识,担负起妻子或丈夫的责任。能否尽快学会并适应和对方分享自己的所有,接纳他(她)的缺点,感激他(她)为你做的一切。宽恕他(她)所犯的错误,成为夫妻和谐、家庭幸福的关键。父母的这些意识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使他们学会怎样正确处理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并在人际和谐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夫妻两地分居,孩子大多由妻子带管。由于丈夫不在身边,妻子常常会因此感到孤独和苦闷。沉重的家务负担,也往往使她神不守舍、烦燥不安。如果尚不懂事的孩子围着母亲要这要那,问东问西,母亲往往随口敷衍,一推了之,或者失去往日的平静而对孩子大发雷霆。还有些母亲则对孩子百依百顺,钟宠娇惯。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孩子日趋任性、娇弱,以致滋长其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记得某期“幽默”上登有这样一则笑话:夜深了,孩子怎么也睡不着。妻子央求做校长的丈夫说:“你快做个报告吧!”丈夫问:“为什么?”妻子说:“我见你一做报告,听讲的孩子就睡着了。”读后令人捧腹。且先不去贬议这位校长可能有长篇大论的怪癖;也不必抨击他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