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伶  赵洪 《精武》2012,(7):10-11
随着举重运动技术和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举重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差距越来越小,但比赛时的成绩却相差悬殊。在技、战术水平相近的情况下,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正常发挥主要是由自身的心理素质高低决定的。因此,如何提高举重运动员在比赛前及比赛中的心理素质,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是当前举重训练工作中需要给予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代国际举重运动的发展,大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举重运动已经分化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竞赛项目,即竞技举重(又称奥林匹克举重,通称举重),力量举重和键美运动。以竞技举重来说,目前规模最大的国际比赛是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举重比赛和一年一度的世界举重锦标赛。截至1984年已举行过17次奥运会举重比赛和38  相似文献   

3.
近代国际举重比赛的发展,大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举重运动已经分化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竞赛项目,即竞技举重(又称奥林匹克举重,通称举重)、力量举重和健美运动。以竞技举重来说,目前规模最大的国际比赛是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举重比赛和一年一度的世界举重锦标赛。截至1983年已举行过16次奥运会举重比赛和37届世界举重锦标赛。近百年中,从竞赛规则到运动技术和  相似文献   

4.
未来的举重体制需要朝着项目的多元化、竞赛制度的优势化方向发展,并以提高观众的兴趣为目的,把健美和举重运动结合运用,发挥已往举重的双项性、力量举和技术举,压缩级别的数量来提高比赛的竞争力,调动观众的参与和现看比赛的积极性是决定举重运动商业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1kg倍数新规则对举重比赛战术与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重运动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国际举联都是采用以2.5kg倍数规则进行比赛,而在2005年5月改用了1kg倍数,这一新的竞赛规则可能会对举重战术和比赛成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至今国内外仍未见有关报道。本文针对1kg倍数规则对举重战术和比赛成绩的影响做一研究,旨在为举重运动训练战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未来的举重体制需要朝着项目的多元化,竞赛制度的优势化方向发展,并以提高观众的兴趣为目的,把健美和举重运动结合运用,发挥已往举重的双项性、力量举和技术举,压缩级别的数量来提高比赛的竞争力,调动观众的参与和观看比赛的积极性是决定举重运动商业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利用举石头、用一根木棍在两头扎上石块等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官家还把举重做为武考项目。现代举重运动更是为人们所热衷,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就有举重项目比赛,训练手段也是越来越丰富,运动成绩更是越来越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是举重事业的继承者,是举重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举重事业的栋梁是举重教练员深思的问题。少年举重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局限性,在举重运动的训练上要保护少年举重运动员健康的成长发育,要科学的把握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科学的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仅就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两方面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8.
整个七十年代,举重运动有了更快的发展。从75年以后,又增加了每年一度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比赛,此后,青少年举重运动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今天一些青年世界举重冠军也就是成人世界举重冠军。就某种意义上讲,谁赢得青少年的优  相似文献   

9.
去年11月16日在墨西哥坎昆结束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传出一条明确的信息:女子举重有望进入悉尼奥运会.女举是我国强项,能否如期进入奥运,更为国人关注.女举运动在世界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1987年国际举联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代托纳比奇开办了首届女子举重世界锦标赛;1991年在德国多瑙埃兴根,首次将女子的世界比赛与男子的世界比赛同时同地举行(奥运会年例外);1995年增设了女子青年比赛;近年各大洲纷纷将其列入地区性综合运动  相似文献   

10.
对世界举重运动发展过程及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世界举重发展的一些主要特点:竞技举重的影响日益扩大;举重水平不断提高;女子举重成为发展热点;举重研究日益深入,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揭示了举重发展的主要趋势;运动水平将继续提高;选材年龄进一步稳定下来,注重内在发展潜力;突出专项训练,加大训练强度;举重技术进一步完善,更加重视比赛成功率;注重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多学科综合利用.训练日趋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绩效管理中的BSC绩效评价体系,试图为我国高水平女子举重队建立一种新型的评价体系,旨在为我国女子高水平举重队日常的训练与管理寻求一种更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从而使我国女子举重运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数字图像技术在女子举重技术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举重运动的迅速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差距逐步缩小,技术的正确合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根据生物力学的原理,对我省女子举重队某队员的抓举动作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杠铃重心的轨迹及速度;肩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角度变化。发现该队员存在下蹲到上举阶段,杠铃偏向支撑面前部;发力瞬间,关节伸展不充分;上举的锁肩提肘动作太小。数字图像技术对于举重项目的技术诊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1988~2008年有关举重的选材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发现目前举重选材问题研究的作者中基本很少有人对同一问题作出连续性、不断扩大研究深度和广度的研究;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相对简单,能对体育实践作出有效指导的研究结论还不多见;总体来看,有关举重运动员选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没有重视研究的方法学问题,研究的方法与指标的可行性、准确性与科学性有待提高。理论构想有待清晰。  相似文献   

14.
对 12名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进行了专项成绩测验和下肢髋、膝、踝 3个关节的等速屈伸肌力的测试。通过相关分析 ,探讨了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下肢力量水平与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举重专项成绩与髋关节伸肌力矩、膝关节伸肌力矩、踝关节跖屈肌力矩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多个世界上知名度较高的举重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及数据,证明举重不只是可使身体健美,对防止肌肉萎缩及骨质流失等均起着十分奇妙的作用,特别对中老年人来讲,是一种十分奇妙和有效的力量锻炼。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举重指数对我国男子举重现状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重指数是由举重成绩和运动员的体重2项指标进行计算而得,是一个较为通用的举重力量评价指标。通过对2 0 0 4年全国举重锦标赛上8个级别的前8名运动员的举重指数分析表明,目前我国运动员的平均抓举、挺举、总成绩指数分别为8.2 0、9.97及18.0 7,与世界纪录相比,我国抓举指数要差13.4 % ,挺举差12 .6 % ,总成绩差13.5 % ;举重指数在中、小级别上变化较为平稳,而在94kg级以上的大级别中,指数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8个级别中,我国 10 5kg级发展水平最底,而6 9kg及6 2kg级的发展水平最高,竞争最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访问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市30名举重运动员损伤原因特点分布的部位具体深入地分析,得出有效地举重预防措施。必须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出发,紧密结合举重技术和训练特点,并使举重运动员了解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些有效方法,从而减少举重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和损伤的程度,提高训练效果。为教练员、运动员更好的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8.
提高试举成功率是举重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参加世界举重锦标赛的对中国男队和参加全国青年、省少年男子举重锦标赛的男运动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中试举成功率普遍偏低.影响试举成功率的因素有赛前训练、减体重、准备活动和选定试举重量等.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试举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关于女子举重科学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女子举重运动的发展 ,特别是女子举重进入奥运会后 ,女子举重科学训练的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 ,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鉴于男女举重训练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 ,结合我国女子举重训练多年来的经验教训 ,在回顾我国女子举重训练方法的演变过程的同时 ,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女子举重训练有关强度与运动量的关系 ;技术与力量的关系 ;以及训练与恢复的关系。并就女子举重运动员经期训练和早期专项训练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不同重量下男子抓举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采用实验测试及肌电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重量下的男子抓举动作进行探析。结果显示,重量越大,抓举时提铃翻手的速度越快;三角肌的肌电积分值最大。提示,为提高举重成绩,应重视胫骨前肌和胭绳肌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