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花”考     
“杨花”一词经常出现于中国文学作品中,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也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杨花”究竟是什么呢?大多数地方都把它解释为“柳絮”,那么“杨花”是不是“柳絮”?为什么把“杨花”称之为“柳絮”?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从杨、柳谈起,着重从文献学角度对“杨花”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2.
苏轼杨花词传唱近千载,其解法却众说不一.笔者集各家之说一陈鄙见,以为该词上片当是写杨花之神貌,下片当是写杨花之归宿,末句点题,由惜花上升到惜人.  相似文献   

3.
《梅雨潭》一文。有这样一段叙述:“那溅着 的水花,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 之所以得名、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 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像是杨花了”这 里的“杨花”,系指柳絮。 柳絮为什么称杨花呢?原来,柳树在古代是一 种吉祥之物。友人回归,主人往往要折一支柳枝相赠,以示挽留之意。因为“柳”谐音“留”。到了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运河,号召民众在河岸植柳,每种活一棵者,奖细绢一匹。于是百姓争植,岸柳成阴。隋炀帝为了显示他的威风,就举行了他亲自植柳的仪式,并挥御笔书赠柳树姓杨…  相似文献   

4.
萝卜     
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因为是畅花飞舞时上市卖的,我的家乡名之日“杨花萝卜”这个名称很富于季节感。我家不远的街口一家茶食店的屋下有一个岁数大的艾人摆一个小摊子,  相似文献   

5.
在苏轼词中,杨花、梅花、落花是常见的审美意象,这种意象的艺术魅力,与其说是生活的写照,不如说真实地寄托了苏轼的人生理想,再现了他的人格和精神。一、杨花意象:缠绵又无尽的哀思细观苏轼词作,杨花是他寄托情感的重要意象之一。让我们以他的经典作品《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为例细细品味: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  相似文献   

6.
杨花意象是千古永恒的诗歌意象,杨花的文化意蕴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惜春伤感、离恨哀思、轻薄低贱、凄苦薄命,这四个层次共同构成杨花的文化意蕴体系,这种体系是由杨花的本身固有的特质和文化传承层积这两个因素相互发生作用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杨花     
这一串一串凋零的春梦遗落在街市没有人留意你杨花芬芳怎样一个故事行人急急匆匆蚁群忙忙碌碌都不曾片刻停留你在一片荣华中,哭没有泪也没有声杨花@王新琳  相似文献   

8.
过好每一天     
墙上厚厚的一本日历,随春天的柳絮飘逝,随夏天的杨花飘落,随秋天的蒲公英飘散,随冬天的雪花飘走……  相似文献   

9.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是一首咏杨花的词。其首句即出手不凡:“似花还似非花”,紧紧扣住杨花的特征。好像是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珍惜就任由她到处飘落。“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反用韩愈的《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之意,谓杨花不是无意地抛家傍路而飞,看似无情,却有她的愁思。杨花在空中飞舞,像是索绕着女儿  相似文献   

10.
春天的北京,阳光明媚,漫天的杨花像雪花一样在空中飞舞。  相似文献   

11.
问: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梅雨潭》一课中有这么两句话:“但是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像是杨花了。”“杨花”是指的什么花呢?同教材的几位老师都说不清楚。我们先是看“教参”,“教参”上没有说。又查《现代汉语词典》和新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的春末夏初,我最喜欢的就是看杨花。一场接一场的杨花,像一片片的雪花,将春天舞成了白色的世界。那种纷纷扬扬的情感,那种铺天盖地的情绪,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在天与地的舞台上看到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舞会。岁月的车轮不住地前行,从一个季节抵达另一个季节,仿佛从一个小站走向另一个小站。冬天的雪花以纷纷扬扬的形式告别,杨花又以纷纷扬扬的形式开始。有时我  相似文献   

13.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已逝、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惆怅。缤纷的落花,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伤春主题的核心。而这片片落英中。杨花却有些特别。别的花只有盛开枝头,绿叶相扶,才会格外妖娆。杨花却是要离开枝头飞起来。才能给春天增添一种况味。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本身就有感情色彩。把这样一种絮状物叫做花。至少有一种喜爱的表示。  相似文献   

14.
1: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春晚》这两句话写暮春纷飞的杨花,以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隐喻自己不愿凭借兄长势力猎取高官。句中的"杨花"实际上是王安国高洁人格的象征。由于融进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写出了自己的高尚性情,王安国的这两句引人注目,广为传诵。  相似文献   

15.
【出处】唐·吴融《杨花》:"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空濛濛。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杨花不同群芳争奇斗艳,自甘飞扬于碧野晴空。百花总是叹恨风把自己吹落了,只有杨花偏偏喜爱风。)【哲理链接】对于同一事物,因各自的立场不同,认识不同,所以观点和结论也就不同,对之爱憎和取舍也会不同。  相似文献   

16.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韩愈写解说: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很快就要归去,万紫千红竞相比美。杨花和榆荚不会作诗,只会像冬天里的大雪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古典诗歌中的各种花的意象,杨花柳絮空托愁思,莲花、梅花寄寓品格,也别有他意。  相似文献   

18.
抬起头看看天,白色的杨花漫天飞舞。 杨花像幻觉一样没有重量,也永远不会跌落,遭到破碎支离的伤害。它们飘忽不定,偶尔刮在一个坚固高大的物体上,一阵小小的风,又使它们轻易地离开……那么神呵,请你凝缩我的一怀无边无际、  相似文献   

19.
杨花诗揽胜     
柳絮为何又叫杨花,这里有一个民间传说。隋炀帝杨广开凿运河,动员民众在运河沿岸植柳,凡种活一棵柳树者辄奖励细绢一匹,于是百姓争先恐后的栽植。隋炀帝不仅亲自植柳,并赐柳树姓“杨”。此后,杨柳便亲如一家,不分彼此了,既然垂柳可称为垂杨,那么“柳絮”称为“杨花”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20.
<正>甲乙两事物具有"某点儿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像这种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这种语言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应用很是广泛。先来看苏轼的《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上片借"飞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一对互喻来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