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是进行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培养语感的根本的途径。如何激活学生“读”的兴趣,创设多种读式,训练学生的语感,是值得重视和探究的重要课题。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四种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在分角色朗读中,通过体验角色培养语感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对话很多的课文,十分适合分角色朗读,戏剧体裁的课文,更适宜于分角色朗读,而分角色朗读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果读演结合,效果更佳。因为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身份特点和思想感情。读出了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特别重视“读”,要求学生会朗读、会默读、甚至会浏览。小学阶段的重点是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新课标特别反对内容分析,面面俱到,把一篇课文弄得支离破碎,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一篇几百字的课文,翻来覆去,细嚼一两个小时,学生读书太少,听课乏味,学无所得。特别是有些教师总是担心课程的进度,怕读的时间多了,教学内容讲不完。其实,教师没有必要满堂讲,满堂问。在小学语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说它有着特殊的意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书读的熟、透,对内容理解的就深、准,能很好地掌握文章的内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以读为主,以讲助读,读为讲服务”。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是指导学生读书,教会学生读书。讲的活动也就应围绕着读来进行。那么,怎样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呢?1、自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自读是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读的作用。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其它多种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5.
浅谈语文课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方式。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更多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现代不少教育家也指出,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朗朗的读书声回归课堂,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师终将走出讲的误区,而带领学生读进语言中去。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读书确实可以导思,开启理解、记  相似文献   

7.
实施新课标,倡导语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中心话题。语感训练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有反复诵读、积累模仿、分析引导等。语感训练要正确贯彻并体现新课标、新理念,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语感教学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阅读教学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感,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尝试:通过阅览、诵读优秀的语言文字,习得语感;进行科学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的感受能力,学得语感;鼓励想象联想,注意意象积累,获得整体语感;重视言语主体的生命体验,优化阅读习惯,形成高级语感。  相似文献   

9.
突出朗读训练,是“读式”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的重要一环。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我根据不同的文体,针对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显示了“以读为主,综合训练”的优越性,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诗歌朗读练习。诗歌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文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了作品思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生成和语言的理解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认为:语言能力只能在语言活动中获取、积累和发展。只有听、说、读、写反复结合,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过程,并合理展开这个过程。怎样重视这个“过程”呢?一是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吟诵、涵泳,语感分析不能介入太快。通过朗读,才能整体感知言语作品所表达的意蕴了然于心。吟诵,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通过吟诵,钩联和创造出新的表象,进入作者胸境,因声求气,因气悟道,品味言语优劣,获得语感。涵泳,“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语),揣摩,推敲,鉴赏玩索,获得语感。总之,只有反复地读,学生才能由“语表层”进入“内蕴层”,才能自悟自得,获得有本之木、有源之水的语感。二是指导学生充分咀嚼,切忌快速结论。品味语言,是动用生活经验与言语信息汇合成表象,去判定言语的优劣。不待学生细致咀嚼,就由教师或少数学生得出结论,让大多数学生只记住别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重视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朗读,朗读训练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用“讲问”替代朗读,挤占朗读的时间拿到一篇课文,老师就用提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极为重视朗读训练。 一、教师练好朗读的基本功很有必要 朗读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认为教师应在“读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我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前,在录音朗读的辅助下,闭门练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上课时,我事先在黑板上挂上挂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义务教材把诵读放在突出的地位,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一项主要的教学要求,贯穿文言文的训练体系,并且对诵读训练做了有层次、有系统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语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语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语感,使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泛读、模仿等途径培养语感,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诵读—品味—积累"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上以读为本,在充分品味文本的基础上,突出积累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养成积累的习惯,培养积累的兴趣,感受积累的成果,为写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语文的本质含义是语言。语文教学必须扎扎实实地教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学习语言应突出语感训练,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在熟读、多读中,感悟语言运用的规律,于无法中求得有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朗读、比较、修改习作、品位修辞、探索标点、创设情境、走进生活等途径,来强化语感训练,并切实地达到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目地。  相似文献   

18.
语是一门基础学科,语也是一种工具,学生要学习并学好其他学科知识,首先要掌握好“语”这个工具,要使用好这个工具,我们必须学好这门学科。所以在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在教学中绝不能放松。笔在此就自己在语教学中如何抓住语言阅读,领悟表达方法这方面的体会,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它所承担的最基本、最直接的任务是教会学生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通过字、词、句、章、读、写、听、说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并以此为基础,学习和掌握体育中音阶段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运动学校的学生承担着训练比赛和文化学习的双重任务,再加上运动学校自身的特殊性(新生录取分数线偏低)因而运动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许多学生不能流畅地有表情地用普通话朗读,在朗读中,读错字或漏字、添字的现象极为普遍;许多学生机写作为畏途,作文中错字、别字、病句较多,文理不通,…  相似文献   

20.
<正>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语感,是语言文字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语感差了,他理解句子、阅读文章、写作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培养语感,就是选用客观的语言对象在具体语境中反复作用于语言感官,不断积累,最后形成语感。训练学生的语感,即训练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文字感受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