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点摘编     
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发展三十年 潘懋元、肖海涛在《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撰文指出,三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未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拨乱反正,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期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新世纪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第一阶段,解放思想,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论点摘编     
《教育史研究》2007,(3):95-98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清末毁学风潮与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受挫;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教授治校”制度“困境与变迁;明清“冒籍跨考”现象探析——兼论对解决当代“高考移民”问题的启;论抗战时期江西的保学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五四一代教育家的角色转换及其当代意义;南宋教育重心的下移与民间学校教育传播系统的新特征;南宋教育重心的下移与民间学校教育传播系统的新特征;清末十年兴学经费的困顿与筹措探析;《三字经》满、蒙文本及仿制本述论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教育史研究》2010,(2):97-98
明清时期社师的遴选、教学及经济收入 李良品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社师是明清时期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社师的遴选既有国家层面制定的标准,也有地方官员制定的标准。其遴选分为教课之前和考核之后两个阶段。元明清时期的社师均为实现“导民善俗”的目标而从事教学活动,其教学内容有德育启蒙教育、智育启蒙教育和朝廷圣谕律令教育三个方面。社师的教学活动分为常规教学活动和特殊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论点摘编     
清末地方官员学堂教育述论;士习文风:清代的科举考试与移风易俗;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及“讲标准华语运动”;新大学运动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中国近代著名大学校长办学的八大特色;教育负担与清末乡村教育冲突;教育多样性与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6.
《济南大学学报》2008,18(1):90-90
党明德在《龙山文化的发掘和两汉济南城的西迁》一文中认为: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有两个意义,一是在理论上,它的发掘发现了城子崖文化与安阳殷墟文化的继承关系,大致理清了中国文化自有的系统和来源,从此宣告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破产;二是在城子崖龙山文化的发掘中,摸索出了一套田野考古的工作方法,彻底改变了一向由外国学者控制考古的局面,为中国考古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7.
《济南大学学报》2005,15(5):90-90
王彩云在《现代化进程中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分离与融合》一文中认为,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分离或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现代化的发展和走向,对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含义、特征、关系及其与现代化的关联进行反思和研究,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文章分析了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含义及表征意义,认为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是两种不同的观念活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其本质内容和作用表征着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济南大学学报》2006,16(1):90-90
唐斌尧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述评》一文中认为,近年来,社会公正(正义)问题已逐渐成为国内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议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研究中的公正问题;(2)中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对社会公正的影响;(3)中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对社会公正的影响;(4)关于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国内社会学学者对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至少有两方面的理论贡献:第一,基于对中国现阶段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变迁的现实把握和敏锐观察,社会公正作为社会学的核心学科理念的地位得以确立,社会公正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话语。第二,在整理和研究西方正义理论以及论证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济南大学学报》2005,15(6):87-87
刘培在《论北宋后期辞赋与文人的文化生活》中认为:在北宋后期,随着文人与现实政治的逐渐疏离,辞赋也逐渐远离了纵口揽时政的传统,而是深入到文化生活之中,表现文人生活的种种怡情雅趣,在优游不迫的闲雅情调中展现着人与自然相谐的美韵.北宋后期文人的辞赋创作,为赋苑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当时,辞赋在点缀文人生活方面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辞赋与文人生活的密切结合也促进了辞赋的发展.在当时,文人雅事,常有辞赋等来助兴.赠答、赠别、吊死问生的赋在当时颇为流行.在表现燕居生活的艺术性方面,辞赋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文人们还喜欢用辞赋来表现对书画的看法,他们优游的园中小亭、草堂台榭,点缀雅趣的砚、茶、酒、药,也是辞赋表现的重要题材.文人们也喜欢品评前代和当代的辞赋作品,以显示才学,展示胸襟识力.辞赋创作与文人文化生活的密切结合,开拓了辞赋的表现范围,深化了辞赋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辞赋议论化倾向和科举改制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了辞赋内容与风格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0.
《济南大学学报》2006,16(2):90-90
刘培在《论北宋后期辞赋的特征》中指出:北宋后期,文人的济世热情消褪,遗世之情转笃,辞赋成为文人们深入探索人生问题的重要载体。北宋后期,许多文士在党争中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在党同伐异的意气之争中耗尽了生命激情,忧勤国事的进取之心转向深沉。他们用赋或抒发宦海沉浮的感慨,或排遣穷居野处的苦闷,始终伴随着忧世不治的无奈。  相似文献   

11.
《济南大学学报》2007,17(2):91-91
蔡先金在《软实力:大学竞争力提升之道》一文中认为,一所大学要提升软实力,主要应注意:一是大学理念建设。一所大学的理念建设是大学决策层应该负责的事情,然而大学决策层却大多将主要精力用于大学的日常运转与硬实力项目建设,往往无暇顾及这些所谓软项目(其实并不软)。真正的大学理念是不能拷贝的,必须是自己独具的,只有当大学理念成为师生共享的精神成果的时候,当大学理念参与大学机制化、体制化运作的时候,当先进的大学理念与整个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的时候,大学理念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建设性力量。二是大学品牌建设。大学品牌的培育,首先要突出自己的差异性,做好特色建设,创造品牌优势;其次要提高公众对大学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12.
《济南大学学报》2007,17(3):90-90
陈岱云、赵德铸在《人口转变与社会保障问题的法律思考》一文中指出,中国的人口转变,从社会学角度来讲比单纯的人口数量的增加更能考验中国。它不仅是人口学问题,还涉及到社会、经济等诸方面,尤其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不仅是政策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社会保障实质上就是国家与公民、社会与其成员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所表现出的便是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社会保障对于受保障的主体而言本质上是一种权利,对社会保障问题的认识不能偏离这个基本视点。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无论是福利型国家,还是市场取向的国家,都把社会救助看成是政府行为,是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社会救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3.
《济南大学学报》2007,17(4):91-91
党明德在《毛泽东对(孙子兵法)“势”的理论的创意运用》一文中认为,《孙子兵法》论势讲了计利为势和择人任势两个方面,把道、天、地、将、法五事作为计利为势的因素。孙子主张不择手段来达到民与上同道的目的,毛泽东主张把战争的目的告诉人民和军队。孙子重视将领的智、仁、信、勇、严五种素质,毛泽东把智的内容由军事为主扩展到军事与政治并重,并重视从军事与政治两方面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14.
“当代教师优秀品质”教育论坛精彩论点摘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4日下午,由浙江省教科院、省教育学会、《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联合主办的“当代教师优秀品质”教育论坛在杭隆重举行。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从事教育与师训研究的专家教授出席了论坛。论坛还邀请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战斗在一线岗位的老、中、青教师校长代表、知名特级教师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浙江省教科院朱永祥副院长主持。《钱江晚报》、《教育信息报》等新闻媒体到会。本刊应邀与会。现将部分代表在大会发言的主要精彩论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课题的成果,已经通过教育部委托的鉴定机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课题鉴定。其理论研究初步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1)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系统性偏差的理论观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系统性偏差表现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社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认同度低;学生及家长对学校提供的课程不满意,  相似文献   

16.
论点摘编     
王宗江 《山东教育》2005,(3):128-128
从网络游戏魅力看德育工作创新 孙涛、孙祥娥在《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上撰文说,网络游戏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在某一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的革命,德育教育要实现“重点转移”,要变简单的信念灌输为参与式教育;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教育史研究的客观对象,也是教育史评的客观基础和确立教育史评标准的重要依据.教育史学评论的社会标准往往集中体现为一定的阶级和政治标准,尤重其"资治"功用,但必须尊重教育历史的客观事实,遵循教育史学自身的客观规律.教育史学评论的学术标准主要是史学内容的真实性和表现形式的完美性.  相似文献   

18.
舒新城的教育史学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与传播三个阶段。在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研究领域,舒新城形成了近代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认识论、价值观、史料观和方法论,其思想整体呈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本土性与国际性相统一、问题意识与现实指向相统一的特点;也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即奠定了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中国教育史料学学科的建立,反哺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发展。舒新城的教育史学思想对当下我国教育史学研究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借鉴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关注教育历史演进中的问题,重视当代中国教育史研究,培养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  相似文献   

19.
论点摘编     
  相似文献   

20.
论点集粹     
方言 《教育革新》2006,(1):72-72
《课程改革:新视点与生长点》;《教育研究与实践》;《课程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