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实验步骤1.按附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实验开始前,先在大试管中用排水法收集好一试管氧气,并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备用。2.在平底烧瓶中收集一瓶 NO_2气体并用橡皮塞塞紧瓶口。这时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充满红棕色的 NO_2气体。此时气球处于自然松弛状态。3.用注射器将水注入平底烧瓶内,轻轻摇动平底烧瓶,烧瓶内的红棕色消失,NO_2气体变为 NO 气体。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及现象首先做下面实验 ,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装置三个连通的烧瓶里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气体。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 ,把左边的烧瓶放在热水里 ,把右边的烧瓶放在冰水 (冷水 )里 ,把中间的烧瓶放在室温水里 ,观察混合气体颜色的变化。可以看到左边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变深 ,右边混合气体遇冷颜色变浅 ,中间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图 2 盐的溶解热效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依照上面的实验操作继续实验 ,装置如图 2所示。先将三个烧瓶分别放入盛有室温水的烧杯里 ,可以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 ,接…  相似文献   

3.
喷泉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在实验室中 ,利用气体和溶剂的某种性质 ,在一特定装置中 ,也能模拟自然界的现象 ,形成美丽的喷泉。1 探讨喷泉形成的原因1.1 总结回顾高中化学课堂上分别用氯化氢和氨气做过的两次喷泉实验 ,不难总结出用该装置能形成喷泉的原因。只要从滴管挤入的液体或溶液 ,能将烧瓶内的气体大量溶解或与之反应 ,使烧瓶内气体大量减少 ,造成烧瓶内处于低压状态 ,此时打开弹簧止水夹 ,烧杯内的液体或溶液将受大气压的影响迅速涌入烧瓶内 ,形成美丽的喷泉。例 1:(1994年上海高考题第 9小题 )都能用图 1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  相似文献   

4.
如图装置是初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上演示气体热膨胀的一个实验装置。本人对这个实验进行扩充取得良好的演示效果。一、演示物体的微小形变如图为了避免用手接触烧瓶,会给烧瓶加热,双手用厚纸或木块挡住,再用适当大的力挤压烧瓶,可明显看到带色液柱的移动,从而说明烧瓶的微小形变。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1册(必修)中氯化氢喷泉实验的装置如甲图,在此实验装置中,利用胶管向内挤压水,使一部分氯化氢气体溶解于少量水中,烧瓶中形成负压,此时松开十字夹,使烧杯中的溶液即由玻璃管喷入烧瓶,形成喷泉。如果用此法做喷泉实验,失败的概率很大,因为压缩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很难成功,现提出两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第二册p.33气体的热膨胀演示实验,直观、明显,但缺陷是水柱不易控制。对此,笔者作了如下改进。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将一内径3~4毫米的玻璃管弯成U形,用橡皮塞和200毫升的平底烧瓶紧密相连。 [演示步骤] 课前在一个烧杯中放适量带红色的水,U型玻璃管一端能侵入水中约10毫米,用手握住烧瓶,将玻璃管离开水面,对烧瓶里空气加热约1分钟,从烧瓶中排出一部分空气,再将烧瓶放回图示位  相似文献   

7.
1.用左图装置做趣味实验。装置中的烧瓶里充满了某种气体(G),烧瓶内导管的下端事先已绑好了一个气球囊,导管的上端是开口的。轻轻拔开导管上的胶塞,迅速倒人一种溶液(L),再立即塞紧该胶塞,振荡,  相似文献   

8.
何海清 《化学教学》2001,(4):44-44,42
图 1是中学化学中证明HCl、NH3等气体极易溶于水进行喷泉实验的装置 ,实验中水往往不能充满烧瓶 ,喷泉结束后烧瓶中会余下较多的气体。若以50 0mL的烧瓶集满氨气 ,即使成功的实验通常也会余下 30mL左右的气体。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当然不能仅简单地以装置可能漏气而论。在装置不漏气的前提下 ,有些学习资料以及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一现象进行过以下的一些解释 :( 1 )烧瓶中的水有一定的高度 ,水柱产生的压力对大气压有一定的抵消作用 ,总要余一些气体。( 2 )氨在水中的溶解是可逆性的 ,烧瓶里的氨水中总会有氨气逸出 ,水不可能充满瓶。( …  相似文献   

9.
喷泉演示器     
操作方法: 先在锥形瓶中装入1/2—1/3瓶滴有酚酞的水,<做氯化氢实验时则装入石蕊溶液>,再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将带尖嘴玻管的胶塞塞紧后,倒立于锥形瓶上,按上图装置好,用嘴向弯曲玻管中吹气,将少量的液体从锥形瓶压入圆底烧瓶,使烧瓶里的气体很快溶于水中,由于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于是锥形瓶里的液体很快顺着尖嘴玻管喷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  相似文献   

10.
一、在实验中的运用1.喷泉实验原理:利用某种气体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把液体压入烧瓶,在尖嘴处形成喷泉。例:在如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中,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f,a中形成喷泉,b液体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符合要求的是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实验很多刊物都有设计 ,我们在教学中也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现将该方法介绍出来 ,与诸位老师探讨。1 实验装置2 实验步骤及现象(1)将圆底烧瓶 (2 5 0mL)盛满水 ,插入双孔橡皮塞 ,塞紧瓶口 ,关紧两个止水夹 ,倒置在铁架台上。玻璃导管 1放在一个空烧杯 (2 0 0mL)里。(2 )一氧化氮的制取和收集用铜片和稀硝酸反应制取一氧化氮 ,导管 2与一氧化氮发生装置相连 ,打开止水夹 1、2 ,产生的一氧化氮通过导管 2进入烧瓶 ,随着一…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装置图实验装置见图 1,图 2。图 1 实验装置    图 2 放大部分二、实验用品塑料瓶 (矿泉水瓶或可乐瓶 )、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 (双孔两个 )。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溶液、水。三、气体的收集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氢氧化钠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 ,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 ,迅速放出氨气。四、实验操作及现象1.将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 ,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 ,滴入酚酞 ,振荡。2 .照图 1安装好实验装置 ,双手握紧烧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小试管…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片断 (了解了温度计的构造以后:) 师:想一想:温度计的构造很像我们用过的哪种实验装置? 生:像烧瓶。 生:像被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胶塞塞紧瓶口的平底烧瓶。 生:学习液体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知识时用过这样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初中物理第二册《辐射》一节中的实验作了些改进,实验效果直观、明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两只烧瓶涂成黑色和白色;用一根细玻璃管把两只烧瓶连通起来,玻璃管内封入一段红色水柱。两烧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学生实验中的铜和稀硝酸反应,按课本上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因烧瓶内空间大,空气多,生成的一氧化氮易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所以在烧瓶内看到的是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而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学生难以相信是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而易误解为是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的,易与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现象产物混淆。经改变反应装置和实验方法,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1实验装置将原实验装置中的圆底烧瓶改为小试管(以下简称试管)。2实验操作把试管配上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检查装置气密性。在试管里…  相似文献   

16.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一演示实验装置存在如下缺点:1.反应时间长而费时;2.反应后试管难以清洗干净;3.已被还原出来的钢与氧化铜红黑相间,实验效果不明显;4.难于看到生成的水,而且现在的试管质量较差,往往还未加热到反应所需温度就已破裂,导致实验不能成功。笔者对这一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效果好。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附图。2操作方法取一只干燥的250mL烧瓶,收集纯净的氢气,待用。用一根直径为lmm的铜丝以砂布打干净,卷成盘状。把盘状铜丝用酒精灯烧黑,表面黑色物质即为氧化钢,放进装有氢气的烧瓶内没…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的变化”.(图1为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此实验应作如下改进:“将少量碘放入烧杯内,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再将装有适量的冷水的圆底烧瓶放在烧杯上,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碘的状态的变化.(图2为改进后实验的装置)图1       图2  教材中实验存在的问题:1.用手拿着烧瓶并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当.用手拿着演示,教师距…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人: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谢志详验证人: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詹汉英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中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实验l—8」,在制取氯气时,存在着一个问题:氯气的扩散,即收集氯气时的扩散以及制取所需的氯气后气体发生装置中残余氯气的扩散。怎样才能使氯气的扩散减少呢?笔者经过摸索,对此实验作了~点改进,使氯气的扩散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改进之处为:①烧瓶改用蒸馏烧瓶;②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间用一三通玻璃导管连接;③蒸馏烧瓶处的双孔塞中的一孔插入一长…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这里介绍一则用水灭声的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演示用水浇灭声音.在大烧瓶内装水10~15 mL,在穿过橡皮塞的橡皮条下端悬吊一玩具小铃,将套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给烧瓶加热,烧至玻璃管上端橡皮管口排出水蒸气时(尽量赶出瓶内空气).关闭夹子,摇晃烧瓶,就  相似文献   

20.
我是用下列装置进行教学的 1.实验前强调学生观察烧杯内的现象。 2.实验时两手掌紧贴烧瓶外壁到不再放出气泡时移开两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