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课题主要采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等,对大学治理的本原性质与治理要义、国外大学治理的制度、中国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运行及匹配、中国大学治理制度优化的理念、路径与制度保障,以及中国大学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及其转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大学治理理论研究有待突破。现代大学治理理念除却要践行"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这一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之外,还要注重"治理的民主性""治理的顶层设计"和"治理的‘疏’‘统’并举"。大学应实现由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治理制度的优化路径是由行政型治理向学术型治理转型。大学治理制度的设计应遵循正当性、互补性与价值创造性三个原则。中国情境下大学行政权力与大学绩效负相关,学术权力与大学绩效正相关,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其交互作用有利于大学绩效的提升,两者之间存在着最佳的匹配点。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以“一流化”为战略导向的中国大学亟待发掘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核心地位,尤其是理性审视作为治理单元的权力配置问题。目前,中国大学的内部治理权力呈现出结构失衡化、边界模糊化、参与边缘化的特征。从国际层面来看,英美大学的内部治理权力功能的现实实践集中凸显了“多元治理”民主化特征和“权力制衡”分权化特征。“走向多元善治”将是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权力优化的应有之义,科学的权力配置、不同权力的多元共治、明晰的权力边界、避免治理的脱序化乃是现代化大学内部治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公共治理改革的推进,中国大学治理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目前就大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目标而言,中国大学治理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和困境。在此背景下,应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视角,深入了解大学治理的概念、性质和功能,进一步促进大学治理改革的"去行政化",充分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渠道和平台,完善大学治理相关章程和规范,努力构建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新型大学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重点。《共同治理》一书借鉴现代制度经济学和公司治理等理论,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大学治理结构,对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各种权力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大学利益相关主体的多元化,提出"大学组织定位-大学权力结构-大学共同治理"的分析思路和改革逻辑,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理论及其路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重点。《共同治理》一书借鉴现代制度经济学和公司治理等理论,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大学治理结构,对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各种权力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大学利益相关主体的多元化,提出"大学组织定位-大学权力结构-大学共同治理"的分析思路和改革逻辑,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理论及其路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庞大和积极参与社会意识是现代大学较为突出的两大特点,由此带来大学内部和外部权力之间的相互交织和渗透,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权力矩阵。在这一权力网络中,大学学术和行政等诸种权力的相互制衡,是现代大学制度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学术与行政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使得"去行政化"、"取消行政级别"等成了当代中国大学标志性话语。这些语汇只不过是中国大学对大学官僚化不满的一种学术诉求,是对大学学术资源重新进行优化组合以保持大学持久生命力从而还原大学本真的一种希望表达。建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厘清大学相对于国家、社会和市场的独立自主地位,依法划分大学党委、行政、教授、工会和学生等五大主体的权力边界,实行法人治理,是中国大学走出权力之争永葆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那么,如何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呢?严文清的《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研究》一书,从历史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演绎发展历程,同时,对西方大学治理结构可资借鉴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战略性方案,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立公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从"政事一体"走向"政事分开"是教育行政发展总体趋势,其核心是落实公办高校办学自主权。随着科层管理模式在现代大学的确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关注点从"横向分权"转向"纵向分权",基层学术组织自治问题凸显。规制大学权力运行是大学章程的主要功用,中国大学章程主要规制学校与基层学术组织之间的关系。作为法人治理的"宪章",大学章程具有三个特点:从形式上看,大学章程是政府与公办高校签署的行政契约;从内容上看,大学章程既是办学许可证,也是治理委员会和管理层的运行规则;从效力上看,大学章程是法律的延续,对政府、公办高校、理事、管理人员等均具有约束力。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坚持"依法立章、依章治校"。  相似文献   

9.
公共精神缺失是现代社会治理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在现代公共精神成长中,大学往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大学要有效地承担起这种角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大学主体性的有效确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作用下,中国大学主体性受到严重消解,导致其培育公共精神的职能难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主体性的建设对于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大学法人治理结构是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中国现有的大学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决策权与行政权部分,权力缺乏制衡;行政决策与学术决策脱节,学术权力微弱;权力与责任的失衡没有建立问责机制。华中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其法人治理结构变革能为我们提供诸多启示。中国大学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要纵身挺进,必须解决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治理主体走向多元化并有明确制度安排的背景下,以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分法为对象的、从治理主体出发来理论预设与推理演绎治理成效的应然研究意义不大。解析大学治理的路径应从治理主体的辨析转向支配治理实践的规则,从实然的角度探讨治理实践的具体实现形式与治理效果,由探讨"谁在治理"转向研究"如何治理"、"怎样治理",由探讨从主体为中心的"表层结构"转向实践为中心的"深层结构",揭示大学治理的系统性、复杂性、多维性。  相似文献   

12.
结合学理和现实,从权力配置与权利保障这两个要素出发,研究了现代大学治理权力配属之痛、实现功能之难和大学治理之要,提出了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构中存在的柔性治理的可能、权利制约权力的可能、议行合作的可能、统一与个性结合的可能、可变治理体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Ⅲ分析2001—2015年间CSSCI来源期刊刊载的有关大学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其知识基础,发现目前大学治理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大学治理"、"治理结构"、"现代大学制度"、"内部治理"、"共同治理"、"美国大学"、"学术权力"、"行政权力"等八个方面。研究热点的知识基础主要集中在张维迎的《大学的逻辑》、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范德格拉夫·约翰的《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俞可平的《治理与善治》以及伯恩鲍姆·罗伯特的《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五本著作中。大学治理热点与知识基础相呼应,并围绕着大学治理中的权力的分配展开。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完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双一流"建设对我国现代大学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公共管理主义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治理的要求.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具有动态性、责权分明、因地制宜的特征.领导主义理念与现代大学治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基于领导主义理念,我国大学应共享领导力、营造创新环境、明确权力结构以实现现代大学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5.
从百年历史来看,中国大学治理已被置于现代国家建构的框架之中。从功能结构来看,现代国家的主导,使大学使命实现了内涵转换与范围扩展,对大学系统进行了身份和等级塑造,在大学内部推动了结构与体制的拟合。从实践进路来看,"强国家-强社会"模型是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逻辑走向,国家与大学应不断调适权力边界与活动空间,大学应在功能定位与使命聚焦、身份重建与组织再造、法治规范与精神培育等方面的持续改革中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孙华 《高教探索》2012,(3):17-21
大学公共危机是指那些能够导致大学组织或社会失序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大学公共危机治理是现代大学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反映着现代大学的一种理性认知和生存方式,而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取向则决定着大学危机治理的成败。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包括对大学公共危机的认识、危机治理的主体角色定位和危机治理方式与目的的伦理选择等。随着现代治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大学公共危机日趋表现出成因的复杂化、影响的深远化和效果的迁延化等因素,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选择也将随之发生相应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治理的基本思想、理论基础和发展背景,似乎与新公共管理存在一定的巧合,但二者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践领域都存在着分歧与争论.合理区分二者之间存在的契合或附会,对大学治理过程中恰当发挥新公共管理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是否具有合法性,是否富有成效,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展。现代大学的目标不可能自动自主地实现,而是必须通过诸多复杂的治理环节及一系列制度设计方可完成。当下,中国大学治理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应采取多元、融合的治理理念,积极消解官僚本位,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内部"责任体系"及合法性支持,以实现大学的卓越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组织成员之一的高等学校,在国家治理层面和语境下,首先应该强调的是高校对于国家治理的理解、把握、贯彻和执行能力,同时使大学回归本原与本位,按照大学的本来面目去治理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治理的基础包括利益关系、权力关系、权利关系;大学治理的组成包括制度体系、行动体系、价值体系;大学治理的主体包括学术权力主体、行政权力主体、个体权利主体.大学要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必须正确领悟大学治理中学术权力重塑的初衷,理性反思行政权力主导的成效得失,认真审视大学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二元论"忽视了政治在大学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大学治理的实践必须关注政治力量。学术、行政和政治共同构成了大学治理的三个关键要素。通过对三要素的模型化考察,本文建构了大学治理的三大模型:学术治理模型、行政治理模型和政治治理模型。通过对模型中权力大小的讨论,理论化出了模式1至模式6六种"理想类型"。中国大学治理要着力克服理论模型中的缺陷,要系统认识三边权力关系,构建基于三权协调的权变大学治理观;检讨权力主体与权力关系调节的人性假设,建立克服人性弱点的约束机制;推进大学纪律建设,完善大学治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