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正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王进珊认为报纸文艺副刊与新闻和时评并重 ,编辑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 ,认真的工作态度 ,充分尊重作者和读者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他所编的刊物具有质精品高、图文并茂、注重方式、讲究时效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丁玲的编辑思想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对于作品追求政治性与艺术性统一,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实行大度与宽容的编辑方针,主张以文艺的形式对现实展开原则性批评.丁玲的编辑思想与政治要求潜存着裂缝. 相似文献
3.
丁玲为初创期解放区文艺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一方面大力提倡鲁迅精神,为启蒙思潮开辟文艺空间,并以自己颇有影响的文学创作来引领、推动、参与延安启蒙文艺思潮;一方面通过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形式为新老作家搭建文学创作的平台,对延安文学艺术给予全方位的关注,同时注重读者意见的吸收,发挥文学对社会的参与功能,令《解放日报》文艺栏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代中期,丁玲创办了大型文学刊物《中国》。虽然仅仅出版了两年,但是《中国》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创办《中国》的自觉行为,更显示出丁玲晚年力求营建文学界良性发展的团结环境;扶植青年作家,提倡艺术创新;改革办刊方式,注重文学本身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5.
陈桃兰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1(4):65-67
杨贤江是我国早期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一位出色的编辑家,《学生杂志》因他的努力而闻名大江南北。杨贤江的编辑工作与革命工作是相得益彰的,与时俱进、以读者为本并坚持正义是他编辑思想的主要表现。杨贤江的编辑思想和实践对今天的编辑工作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玉东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6):103-105
在编辑实践中,编辑面对自己所编辑的不同作品随时随地都会有不同的思想火花闪现,正是编辑过程的思考以及编辑对作品的整合过程,才产生了编辑的心理活动。文章通过对编辑活动过程及编辑活动本身的一些探讨,以语录式的体裁,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式地透视了编辑活动工作的全过程,揭示了编辑活动的一些本质特征,给出了作者对编辑活动本质特征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夏明宇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45-46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编辑家,他为删述(编辑整理)“六经”立下了不朽功绩,其编辑思想具有总体性,目的性、原则性、阶段性、民族性和超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徐元绍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4,(3):107-110
政治与文艺的纠结,这一反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现代化与民族化矛盾冲突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当时文学的发展方向及概貌。作为典型个案,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受此影响,亦纠结于政治与文艺之间。这一方面源于作家骨子深处的五四文艺传统意识,是其追求文学现代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士大夫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制定、作家主动归于延安文艺体制、追求文学民族化的努力不无关系。而在这一文艺体制影响下的后期延安文学更是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茅盾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出色的编辑家。表现在他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意识,追求鲜明的期刊个性和强化读者意识,成功进行期刊商业化运作三个方面。在大众文化迅速普及的今天,茅盾的编辑思想对文学期刊及报纸副刊编辑的改革,编辑如何深入社会底层,深刻地把握时代脉搏,体察人文心态,恰当运用编辑技巧与方法,把握作者、读者及所编期刊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培中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4)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革命先驱李大钊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始终与其从事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的编辑活动紧密相连 ,期间 ,他所展现的与时俱进的编辑思想至今对我国新闻出版界仍然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蒋晓兰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19(3):17-20
丁玲早期的小说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女性的视角、女性的笔触、女性的意识和心理、对传统男尊女卑的极端反叛、莎菲型的女性形象及很强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丁玲在其丈夫胡也频及其他左翼艺家的影响下,逐渐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随着她的向左转,她的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短篇小说《一天》,就创作于这一变化过程中间。作品描述了女主人公的个人心理,同时也剖析了当时困扰着中国社会的各种邪恶现实。 相似文献
13.
李军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6(1):78-80,84
丁玲的创作在1940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弘扬革命的主旋律转向对革命的善意批评。她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对革命内部存在的阴暗面进行了揭露:知识分子问题,革命女性问题,社会组织问题。丁玲创作的转变自有其内在的思想欲求,她的经历、个性,所受教育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延安宽松的文化氛围,鲁迅精神的倡导等是影响她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丁玲小说<夜>体现出作者延安初期思想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她通过正面叙事进行革命的建构,但成熟的女性意识又使她在潜文本中对革命的叙事发生质疑.另外,小说人物关系四角结构的组织形式隐含着不同于文本的另外结局,从而对革命的叙事进行拆解. 相似文献
15.
丁玲女性意识的嬗变与其作品的互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富民强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丁玲写作发生的天然土壤;丁玲女性意识的嬗变与其作品产生了深刻的互文性,其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扭结和缠绕,凝结为丁玲写作在大视野与小格局的冲突中所显现的别具一格的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曹慕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7(2):85-88
在中国现当代学史上,自我意识极强的丁玲无疑是一个最具悲剧意义的作家。纵观丁玲一生的创作与生活,表面上,她强烈的自我意识时而高涨,时而隐遁;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不管环境怎样,其自我意识从来都没有消失过,这种变异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学创作。丁玲是一个把自我意识张扬到了极致的人,她自身的悲苦命运可以说是她笔下众多女性的一个综合写照,她有过她们在生活涡流里的苦闷与迷茫、幻灭与追求、挣扎与绝望以及自我与坚强。 相似文献
17.
论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独立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对女性命运的思考,重点放在其对自由意志的执着追求上。她通过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维护和张扬了女性的独立人格。这既是丁玲自身独立人格的体现,也是丁玲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象解读。对于中国女性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获得与高扬,以及人性的解放、提升与完善,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丁玲与张洁作为现当代文坛的代表性女作家,她们的创作母题即对理想的追求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而她们创作历程本身却经历了由恨到爱和由爱到恨的看似相反的过程,其中的原因是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19.
秦林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5):98-103
陕北时期,丁玲在努力纠正和改造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同时,却仍然无法抵御“五四”个性思想和自由精神的诱惑,并在理念与实践层面向它投去了深情的一瞥。她继承“五四”个性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继续强调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启蒙作用,并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去“写真实”和批评现实,表现出了对知识分子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眷恋与守护。 相似文献
20.
张庆玫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7(5):62-64
丁玲与萧红同是中国现代文坛著名的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她们都以女性作家细腻的笔墨来写她们笔下的女性,在体验人生、寻问人生中都发出了孤寂的心声,但丁玲是以女性在叛逆中寻求生命的火花作为她创作的主旋律;萧红则是以女性在孤寂苦难中呼喊人生成为她创作的主旋律。其原因在于:作家的生活环境、经历和思想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